摘要: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图书馆拉开帷幕。由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海南灵智科技有限公司、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联合举办 “黎锦非遗设计实践创新workshop”首期培训在此举行。黎族双面绣传承人、中国纺织非遗推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图书馆拉开帷幕。由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海南灵智科技有限公司、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联合举办 “黎锦非遗设计实践创新workshop”首期培训在此举行。黎族双面绣传承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符秀英与50余位年轻学子,共同解码千年黎锦的文化基因。
作为面向高校在校生的系列实践创新培训,本次活动构建起“文化认知-技术赋能-产品设计-商业孵化”的全链路培养体系。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海南学院副院长黄海在致辞中强调:“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博物馆式保存,而是要在高校、企业、社会的联动中实现活态传承。”此次合作正是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优势的深度对接——北邮玛丽女王学院提供学术支撑,海南灵智科技注入AI设计动能,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搭建实践平台,三方携手打造“非遗活化+设计创新”的产学研共同体。
不仅如此,企业现场还释放了“橄榄枝”。海南灵智科技CEO谢迪现场表示,将为学生们优秀作品提供设计赛事推荐和展示机会,并开放企业实习岗位。“作为扎根海南的AI+设计服务企业,我们不仅要做技术的赋能者,更要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谢迪表示,企业将依托AI设计服务优势,助力黎锦纹样突破地域限制,在文创产品、消费品设计等领域实现市场化应用,让古老非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现场,黎族双面绣传承人符秀英带来了百余张黎锦纹样图片,既有传承千年的人形纹、蛙纹图腾,也有采用双面绣技法复原的珍稀龙被。“这些纹样里藏着黎族的创世神话,每道配色都取自天然植物染料。”她的讲解让首次接触黎锦的学生们惊叹:原来一针一线都是黎族先民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而海南灵智科技带来的“技术锦囊”,则为这些文化密码赋予了新的打开方式。据活动负责人透露,后续系列培训将围绕“AI模型训练与创作”展开,指导学生运用AI技术对黎锦纹样进行数字化提取、重组与创新设计。这种“传统纹样+AI生成”的模式,不仅能实现非遗元素的高效转化,更能激发年轻人的创作潜能。
据了解,后续培训将围绕“非遗设计方法论”、“AI纹样生成实战”、“产品设计转化”、“市场应用场景”等主题展开,形成从文化认知到市场应用的完整闭环。
记者:王迎春
编辑:翁艺桓
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lsfbtg@163.com
来源:陵水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