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末,第十五届中国漫画展览在首都图书馆拉开帷幕,这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漫画艺术家和爱好者投稿。在3681件投稿作品中,190件佳作脱颖而出,来自乌兰察布的薛桂枝、薛永利姐弟的作品《这里还能挤出10分钟背单词》《带娃时
5月22日
《乌兰察布日报》
用一个版面聚焦
乌兰察布这对姐弟
▼
编者按:
2025年4月末,第十五届中国漫画展览在首都图书馆拉开帷幕,这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漫画艺术家和爱好者投稿。在3681件投稿作品中,190件佳作脱颖而出,来自乌兰察布的薛桂枝、薛永利姐弟的作品《这里还能挤出10分钟背单词》《带娃时间》双双入选。
当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入选通知书翩然而至,这份“花开并蒂”的喜悦,让深耕美术教育三十载的薛桂枝感慨万千:“艺术从不会辜负热爱,只要敢于打破边界,笔下处处有惊喜。”
薛桂枝
薛桂枝《这里还能挤出十分钟背单词》
薛桂枝的艺术启蒙始于童年,家里贴满毛巾设计图纸的墙壁,父亲深夜伏案作画的背影,都成为她最深刻的童年记忆。父亲薛文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毛巾设计师,后调入集宁五中、技工中学任美术教师;母亲唐月娥退休后潜心国画,师从名家;兄长精于纸雕剪纸艺术;弟弟薛永利更是成长为专业标志设计师,他的漫画作品屡获权威展览认可。“我们家的饭桌话题,三句不离构图和色彩。”薛桂枝笑称,艺术早已融入家族血脉。
20世纪90年代,她考入内蒙古艺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专业,系统学习室内外设计、仿古国画等课程,奠定了扎实的手绘功底。毕业后任教于集宁第二职业高中,后又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油画技艺,师从燕杰、王志平等名家。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她白天执教讲台,闲暇时光与画布对话,《儿时的记忆》《黄花沟》《家乡霸王河》等油画作品屡次入选自治区美术作品展,静物写生更是登上《内蒙古日报》。
然而,油画的创作之路并非坦途。大幅作品搬运吃力、绘画颜料引发过敏、家中创作空间受限……“虽然我获得过不少自治区级荣誉,但在全国性展览上始终难有突破。”那些未干的画布上,似乎凝结着无数个黄昏的叹息。薛桂枝坦言,自己曾一度陷入对油画艺术创作的迷茫与焦灼之中。
转机来自弟弟薛永利,这位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秘书长,以幽默独特的视角为她推开另一扇门:“漫画三分画技,七分靠创意,凭一支笔就能捕捉人间百态,以你的功底何不试试?”就这样,在弟弟的指导下,她尝试走进漫画的世界,探索漫画创作。
随身携带的速写本,随时勾画的市井百态,这种随意展现情感、自由表达的绘画方式,使她的艺术生命重焕光彩。《绘画日记》《停课不停学》等作品被《人民日报》《全国美术作品选》等权威媒体刊载;漫画《大祸临头》荣获全国禁毒漫画大赛优秀奖。
“弟弟是我的漫画启蒙老师,除了平日的指导,这次入选作品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他的启发。”谈及《这里还能挤出10分钟背单词》的创作初衷,薛桂枝笑着分享了一个小插曲。
薛桂枝的小侄女品学兼优,文化课、体育运动、音乐素养样样出众,却还是被繁重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看到孩子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我就想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内心的想法,为这一代孩子发声。”于是,经过反复改版,这幅批判教育焦虑的作品最终成型——画面中父母用放大镜“榨取”孩子时间的画面引发广泛共鸣。
“漫画让我找回了表达的酣畅,艺术本该为社会发声。”她说。
如今,在薛桂枝的画室里,油画架与漫画桌比邻而居,一边是未完成的苏木山风景,层层肌理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一边是灵动的线条,勾勒出市井生活的鲜活。
“从油画到漫画,变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变的是对美的追寻。”作为集宁区美术教研员、美协主席,薛桂枝将跨界经验融入美育工作,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不正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吗?
同样是入选中国漫画展,但在薛桂枝心里,弟弟在漫画界的积淀与成就远胜于她。
这位出生于1973年的美术创作者,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便以画笔为媒,在艺术创作与公益教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的漫画作品屡次登上全国性展览,他设计的标志被广泛采用,而他十九年如一日的公益教学,更让艺术的种子在无数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薛永利
薛永利《带娃时间》
《惧》漫画 2014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作者:薛永利
他就是中国漫画研究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秘书长、农民画非遗传承人、乌兰察布市政协常委薛永利。
翻开薛永利的艺术履历,一串闪光的记录映入眼帘:2005年,漫画作品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2014年,《惧》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的漫画作品;2025年,《带娃时刻》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漫画展……此外,他的作品还多次亮相嘉兴国际漫画双年展等国际舞台。
“漫画虽小,却承载着大情怀。优秀的漫画作品当以艺术性为骨、思想性为魂,寓幽默于笔端,与时代同频共振,方能彰显其独特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薛永利始终秉持这样的创作理念。在他的笔下,既有对珍惜粮食、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家乡巨变、美好未来的深情描绘。运用简洁的线条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薛永利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思想内涵的深度传达。
薛永利深知,艺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作,更在于传承。
2006年起,他便坚持开展漫画公益教学活动,19年来,累计有3000余名学生接受过他的免费指导,其中300多人的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发表或获奖。每周一节的公益课,薛永利从基础技法到创作思维,悉心指导每一位学生。
“薛老师不仅教我们画画,更教会我们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社会。”学生赵苏丹说,她的漫画作品《又该联系爸妈了》入选第十四届“子恺杯”全国漫画大展,成为内蒙古仅有的4件入选作品之一。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坚守与付出,让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漫画教学名师奖”和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漫画教学“雨露奖”。但他更看重的,是孩子们在绘画中展现出的快乐与成长。因为他坚信,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除了漫画,薛永利还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其设计的200多个标志作品在社会公开征集中获奖或被采用。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视觉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作为农民画非遗传承人,薛永利致力于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他深入乡村,挖掘传统绘画技艺,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以高对比高饱和度的色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使农民画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乌兰察布市政协常委,他积极履职尽责,提案多次获评全市重点提案和优秀提案。
……
从画室到讲堂,从乡村到城市,在薛永利身上,多元化的角色转换是他用艺术服务社会,用教育点亮未来的不竭动力。
如今的他,正以多重身份诠释着艺术工作者的时代担当。近期,他带领当地美术爱好者组建创作团队,致力于将乌兰察布打造成“漫画之城”,让艺术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美化生活的精神滋养。
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