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湘”门丨“妈妈岗”如何托起湘潭宝妈的“就业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11:11 1

摘要:去年,湘潭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湘潭市支持女性创业就业10条措施(2024-2027年)》,明确将“妈妈岗”纳入就业优先政策框架。同时,妇联干部走访了大量企业,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妈妈岗”,打造15分钟灵活就业圈。

晨曦中俯瞰湘潭城区。

带娃还是上班?这是很多“宝妈”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而湘潭县易俗河镇瓦屋湾社区居民刘耀平的答案是“既带娃,又上班”。她的“底气”来自于离家近、工作时间相对弹性的“妈妈岗”。

如今,这位34岁的“宝妈”在照顾两个年幼孩子的同时,还能轻松应对一份月薪超5000元的主播工作。

目前,湘潭市20至45岁的育龄期女性共有39.95万人,占全市女性人口总数的29.75%。像刘耀平这样的“宝妈”不在少数。

去年,湘潭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湘潭市支持女性创业就业10条措施(2024-2027年)》,明确将“妈妈岗”纳入就业优先政策框架。同时,妇联干部走访了大量企业,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设置“妈妈岗”,打造15分钟灵活就业圈。

通过梳理,湘潭市目前建立起“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女性求职信息库”,有53家企业纳入“妈妈岗”用人单位统一名录,涉及餐饮、家政、直播、手工制作等领域。

月嫂培训现场。

事实上,长期以来,湘潭市通过政策赋能、金融支持、精准招聘、技能培训、调研问需等多维发力,早已形成了一批促进育儿妇女实现充分就业的“妈妈岗”,不断探索具有湘潭特色的妇女创业就业新路径。

近日,湘C君走访了湘潭市多家提供“妈妈岗”的企业,探寻促进育龄女性充分就业的湘潭“密码”。

让“宝妈”带着技能上岗

技能培训,是很多“宝妈”重返职场的必经之路。

对此,湘潭市妇联联动巾帼家政龙头企业、零工市场推出“订单式”“场景化”培训,建立“培训-考证-上岗”闭环机制,让宝妈“带着技能上岗”。今年以来,全市培训“宝妈”500余人,取证率达85%,就业率达92%。

“宝妈”金凤,是雨湖区九华街道将军渡社区居民,长期依赖丈夫在外打零工的收入生活。目前,夫妻育有一双孩子,分别仅有5岁和8岁。

一年前,金凤经过免费培训,成为了湘潭市一屋人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屋人家政公司”)员工。她通过公司的派单或在平台上自主接单,选择自己能在闲暇时间完成的保洁工作,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以和客户协商工作时间。

“现在既能照顾家里,一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收入,减轻了孩子爸爸的负担,感觉比以前充实多了。”金凤说。

湘潭一家长者康养中心正在为老人庆生。

一屋人家政公司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是将军渡社区居委会为解决妇女就业、满足附近需求的家政服务队,最初的保洁队伍仅有5人。

如今,在各级妇联组织的支持下,一屋人家政公司主营保洁和养老两大业务板块,拥有一家养老中心,正式员工超过280人,另外招募有200多名临时工作人员。该公司80%的员工为女性,其中65%以上是12周岁以下孩子的“宝妈”,其年产值已超1000万元。

“除了家政服务、开荒保洁、物业保洁、养老服务等常规业务外,我们还承接了部分特困‘三无’老人的照料服务。”一屋人家政公司负责人杨文利介绍,公司所有家政服务员工信息全部纳入了商务部的家政服务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可管、可查、可监督。

让“妈妈岗”成为“妈妈港”

设置“妈妈岗”,就是方便从业女性工作和育儿两头顾、两不误。

为了让“宝妈”工作无牵挂,位于湘潭县杨嘉桥镇金农街的湘潭天乐玩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乐玩具”)费尽了心思。

天乐玩具采用“培训+带娃上岗”模式,在工厂设置托管区域,帮助“宝妈”在培训或工作时间段托管孩子,并执行弹性上下班制度,让宝妈无忧工作。

今年46岁的陈鑫,是雨湖区长城乡犁头村村民,已在天乐玩具工作了13年,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是公司照顾了我们母子三人10多年……”她介绍,从以前只能在家种地,到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生活有盼头,工作也安心了”。

天乐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

杨勇与张向军夫妻俩是天乐玩具的老板,也是雨湖区长城乡犁头村村民。两口子早年外出打工、贩卖玩具,后来返乡创业,吸纳了不少周边妇女就业。

杨勇介绍,毛绒玩具加工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很适合女性就业。目前,他和妻子在全市开了5个厂,210多名员工中95%为女性,“宝妈”占比超过80%。

“我们刚开始就是请了几个女性亲戚来上班,现在的员工也大多是周边的女性。”张向军说,公司不断调整管理模式,让员工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我也是宝妈,自然了解宝妈的不易”。

“我们5个厂分散在湘潭县和湘乡市的乡镇,就是为了满足员工就近就业的需求。”杨勇告诉湘C君,他以前也考虑过将企业搬进园区,“但那样无法实现员工就近就业的意愿,我们还是决定继续跟麻将馆‘抢生意’”。

“让宝妈们安心工作,也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杨勇表示,公司将在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继续发力,努力让“妈妈岗”成为“妈妈港”。

“妈妈岗”瞄准新兴业态

随着直播电商、社群运营等新业态的兴起,其弹性工时、就近上岗的特点成为“宝妈”们就业新渠道。

今年,湘潭市妇联开发了“数字技能”课程,联合市委人才办、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举办女性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让70余名宝妈通过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增收。

“莲小妹”正在直播卖湘莲。

湘潭县花石镇的“90后”宝妈李俊,也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她凭借在外做电商的经验,2018年回到家乡尝试拍摄短视频,并在多个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做起了湘莲直播带货,创建了“莲小妹”直播品牌。

虽然她的湘潭莲小妞农产品有限公司目前只有12名员工,但除了她的丈夫外,其余员工全是公司附近小区的“宝妈”。6名常驻主播以4小时为单位轮流出镜,月薪均在5000元以上。

刘耀平就是“莲小妹”中的一位。“公司离家只有几百米,每天7点多送两个孩子上学,下午4点多就可以下班接孩子们放学,家里有事还可以临时换岗。”对于这份工作,她非常满意,“照顾了家庭,还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李俊表示,“直播+助农”融合发展模式,既是打通农产品产供销的最后一公里,也希望能打通“宝妈”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为解决宝妈求职“信息差”与企业用工“匹配难”,湘潭市妇联联合市人社局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招聘平台,在全省创新发布“妈妈岗”招聘信息,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宝妈就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招聘会上,一位带着孩子的“宝妈”正在应聘“妈妈岗”。

今年以来,湘潭市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线上发布“妈妈岗”专场招聘12期,近100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数量9346个,实现“宝妈”足不出户投递简历;线下在零工市场设立“妈妈岗”服务驿站,举办女性人才专场、“妈妈岗”专场招聘会4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量19566个。目前,通过线下招聘会签订就业协议的女性达1505人。

湘潭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健全“妈妈岗”岗位供给长效机制、强化“妈妈岗”企业示范引领、打造“妈妈岗”就业基地试点和加强“妈妈岗”的劳动保障监察四个维度,推动“宝妈”就业服务提质增效,让“宝藏妈妈”成为新时代女性发展的亮丽名片。

湘C君的观察+

从“围着家庭转”到“职场绽光彩”,“妈妈岗”不仅是就业岗位的创新,也是支持生育的表现,更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充分释放女性价值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妈妈岗”则是让“宝妈”们重返职场,兼顾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家庭需求的全新探索。

“妈妈岗”在这片红色大地遍地开花,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妈妈岗”这一就业模式将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妈妈岗”也将真正成为“妈妈港”。

来源:红网·红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