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出菜市场回来,看见林玲站在她家楼下,手里拎着个降温的冰垫朝我挥手。我走近了,才看见她脸上蒙着一层细汗,眼睛底下青灰一片。问她怎么了,她却只说今天有些头晕,可能是天热。
那是去年八月的事。
我出菜市场回来,看见林玲站在她家楼下,手里拎着个降温的冰垫朝我挥手。我走近了,才看见她脸上蒙着一层细汗,眼睛底下青灰一片。问她怎么了,她却只说今天有些头晕,可能是天热。
头顶上,她家那台老旧的空调外机滴着水,一滴一滴砸在楼下的石板上,在地上形成了一小滩水洼,里面倒映着刺眼的阳光。
“你婆婆还好吗?”我随口问道。
林玲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勉强笑了笑,说:“还那样,前几天刚做完化疗,人瘦了一大圈。”
我点点头,想说些什么安慰她,却不知从何说起。倒是林玲拍拍我的肩膀,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没事,都会好的。”
说完,她拎着冰垫上楼去了。我看着她的背影,瘦削的肩膀撑起了一件洗到发白的T恤,突然意识到她好像又瘦了。
我和林玲认识已经十多年了,她比我小三岁,今年刚好40岁。她老公张海波在县城医院做护工,人挺老实的,就是有点死脑筋。两人结婚十五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去年五月份,张海波的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那天,我正在楼下晒被子,看见张海波推着轮椅,林玲扶着婆婆从出租车上下来。老人家瘦得不成样子,手臂细得像根棍子,脸色黄得吓人。
“阿姨,给婆婆买了单人床没?”我问。
林玲点点头:“买了,昨天就送来了。”
张海波却突然说:“妈先住两天,等找好养老院就送过去。”
我看见林玲眼里闪过一丝诧异,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扶着婆婆往楼上走。
那天晚上,我听见楼上传来争吵声。
“妈生病了,需要专业照顾,我们俩都上班,哪有时间照顾她?”张海波的声音。
“阿姨病得这么重,送养老院多不合适。再说我请了长假,可以照顾她。”林玲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你不懂,晚期的病人照顾起来有多麻烦…”
“我懂,我就是护士出身,再说…”
后面的话听不清了,只隐约传来一声关门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我出门倒垃圾,看见张海波拖着行李箱下楼。他看见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脸上写满了倔强和不安。
“吵架了?”我问。
“她非要留我妈在家里,我说不通。”他的声音里带着无奈。
“你妈病得那么重…”
“所以才应该送养老院啊!那里有专业人士24小时照顾。”他打断我,声音有些激动,“林玲太倔了,她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我看着他疲惫的眼睛,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老人生病了,儿女不管不顾送去养老院,总归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但我也理解张海波的难处——他妈妈的病确实很重。
“你去哪住?”
“医院值班室凑合几天,等她想通了再说。”
我点点头,看着他拖着行李走远,背影里满是固执。
接下来的日子,林玲一个人照顾婆婆。每天早上,我能看见她扶着婆婆在小区里散步,老人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气,林玲就耐心地等着,有时还掏出纸巾给婆婆擦汗。有时候我帮着跑跑腿,给她带点菜回来。
有一天,我去她家送菜,看见林玲正在给婆婆洗头。老人瘦得脱了形,头发稀疏,坐在一个特制的洗头椅上,眼睛紧闭着。林玲跪在地上,一手扶着婆婆的肩膀,一手轻轻地揉搓着泡沫。
“你老公最近回来过吗?”我问。
林玲摇摇头,眼睛依旧盯着婆婆的头发:“他偶尔会打电话问问妈妈的情况,但人没回来过。”
我看着她通红的双手和黑眼圈,有些心疼:“你一个人照顾,也太辛苦了。”
“还行,习惯了。”她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况且阿姨挺好的,从来不给我添麻烦。”
婆婆这时睁开眼睛,虚弱地说:“玲啊,我看还是听海波的,送我去养老院吧。我这病,怕是耽误你太久…”
“阿姨,您别这么说。”林玲打断她,声音出奇地坚定,“我是护士出身,照顾您没问题的。再说,家里人生病了,哪有送出去的道理?”
我看着林玲红肿的双眼和紧绷的脸,突然明白了什么。但我没有点破,只是安静地离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玲越来越瘦,脸色也越来越差。有一次,我去她家送东西,撞见她在厕所里吐得天昏地暗。
“你是不是生病了?”我担心地问。
她摇摇头,用冷水洗了把脸:“可能是最近太累了,没事。”
我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坚持道:“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万一有什么问题…”
“真没事,”她擦擦脸,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就是有点累。”
她走出卫生间,客厅里,婆婆正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听到动静,老人转过头来,关切地问:“玲啊,你怎么了?”
“没事,阿姨,就是有点头晕。”林玲笑着回答,声音里硬撑出一丝轻快,“您喝水吗?我给您倒杯水。”
老人摇摇头,目光却一直追随着林玲的背影,眼里满是担忧。
那天之后,我经常见到林玲去医院。起初以为是带婆婆去复查,后来发现有时候她是一个人去的。
有一天,我在医院门口碰见了张海波。他看起来比上次见面更憔悴了,眼下的黑眼圈更深了,胡子也拉碴了不少。
“林玲最近怎么样?”他问我,眼神躲闪。
“你自己回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我没好气地说。
他摇摇头:“我妈还在家住着?”
“是啊,林玲一直照顾着呢。”
他叹了口气,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我妈那个病,照顾起来多辛苦啊…”
“所以你就把妻子一个人扔在家里照顾?”我有些生气。
他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她不懂我的难处…”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有些心酸。这个男人,在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不知道妻子为何如此坚持。
“你知道她为什么一定要照顾你妈吗?”我问。
他摇摇头。
我本想告诉他我的猜测,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有些事情,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比较好。
七月底的一天,我正在楼下纳凉,看见林玲搀扶着婆婆从医院方向回来。老人走得很慢,脸上却带着一丝久违的笑意。
“阿姨看起来好多了?”我问。
林玲点点头,眼里闪着光:“嗯,今天复查,医生说肿瘤缩小了一些,是个好兆头。”
“那太好了!”我由衷地替她们高兴。
婆婆拉着林玲的手,慈爱地看着她:“都是玲照顾得好。”
林玲笑了笑,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轻声说:“阿姨,您先上楼休息,我和李姐说两句话。”
等婆婆上楼后,林玲从包里掏出一张检查单递给我,低声说:“李姐,我也查出来了…”
我接过单子,心一沉。
血常规、肿瘤标志物、CT报告…最后的结论触目惊心:肝胆管细胞癌,中晚期。
我猛地抬头看她,她却平静地微笑着:“别告诉海波,也别告诉阿姨。”
“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你需要治疗啊!”我急得快哭了。
她轻轻地摇头:“我已经开始治疗了。但是现在阿姨的情况正在好转,我不想让他们担心。尤其是海波…”
“可是…”
“李姐,”她打断我,眼神坚定,“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请你相信我,好吗?”
我看着她瘦削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只能点头答应。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林玲坚定的眼神和她那张可怕的检查单。我突然明白了她为什么坚持照顾婆婆,为什么不肯送去养老院。
她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也许是职业敏感,也许是身体早有征兆。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执意要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好好照顾婆婆,给丈夫留下一个交代。
第二天一早,我鼓起勇气去了县医院。在护士站打听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张海波。他正在给一位老人换床单,看见我有些意外。
“有事吗?”他警惕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林玲病了,很严重。”
他的手停在半空中,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什么病?”
我把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他。他听完,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他喃喃自语,眼睛里满是痛苦和自责。
“她不想让你和你妈担心。”我说,“她一直一个人扛着,不仅照顾你妈,还要应对自己的病情…”
张海波突然转身就跑,我在后面喊:“你去哪?”
“回家!”他的声音哽咽,“我要回家…”
等我赶到林玲家,张海波已经在那里了。门没关,我轻轻推开,看见婆婆坐在沙发上,一脸茫然。林玲不在客厅。
“人呢?”我问。
婆婆摇摇头:“海波回来了,看了玲的检查单,两个人进卧室了…”
我悄悄走到卧室门口,里面传来低沉的啜泣声。
“为什么不告诉我…”张海波的声音充满痛苦。
“我不想让你和妈担心…”林玲的声音很轻。
“你这傻女人…”
门突然开了,张海波拉着林玲走出来。他的眼睛红肿,脸上还挂着泪痕。但神情已经镇定下来。
他拉着林玲走到婆婆面前,突然跪下来:“妈,林玲病了,和您一样的病。她一直瞒着我们…”
婆婆愣住了,眼睛慢慢睁大:“玲,这是真的吗?”
林玲低下头,默默点了点头。
婆婆僵了一下,然后突然伸出颤抖的手,紧紧抓住林玲的手:“傻孩子,你还照顾我…”
“阿姨,您别担心,我还好…”
张海波突然打断她:“我已经联系了医院,明天就给你安排检查和治疗。妈,您…”
“我跟你表哥家住几天。”婆婆坚定地说,“让玲好好休息治疗。”
林玲急了:“不行,阿姨,您的病还没好…”
“我比你好多了,”婆婆轻轻拍着林玲的手,眼里含着泪,“医生不是说我的肿瘤缩小了吗?而且我儿子不是护工嘛,他会照顾好我的。”
当晚,张海波把所有东西都搬回了家。我去帮忙的时候,看见他小心翼翼地铺床、准备热水、熬粥,那笨拙的样子看得我既心酸又好笑。
“你这么多年在医院做护工,连床都不会铺啊?”我调侃他。
他苦笑着摇摇头:“以前只知道埋头干活,从来没留心这些细节…”
第二天,张海波请了长假,开始专心照顾林玲。我偶尔上去帮忙,看见他细心地给林玲喂药、按摩、陪她散步。有时候我到的时候,他正在看护理书籍,旁边摊着密密麻麻的笔记。
“你翻的什么?”我凑过去看。
“肝癌患者的护理要点,”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还有饮食注意事项…”
我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有些感慨。有时候,人需要一记重拳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林玲的治疗很辛苦,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让她吃尽苦头。有一天,我去看她,发现她头发掉了不少,脸色也差得可怕。
“还难受吗?”我问。
她摇摇头,虚弱地笑了笑:“好多了。医生说我的肿瘤有反应,是好事…”
房门开了,张海波端着一碗粥进来。他把粥放在床头柜上,轻声说:“还是有点烫,等一下再喝。”
“海波,”林玲突然拉住他的手,“阿姨怎么样了?”
张海波坐在床边,温柔地抚摸着她的手:“妈很好,她每天都让表哥给我打电话问你的情况。等你好点了,我带你去看她。”
林玲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安心的笑容。
那一刻,我看着这对夫妻,突然意识到有些爱需要经历风雨才能看清。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在小区门口买菜,看见张海波推着一辆轮椅走过来。轮椅上坐着林玲,她戴着帽子,脸色比之前好了不少。
“买菜啊?”我笑着迎上去。
林玲点点头,眼睛里有光:“嗯,想给海波和阿姨做顿饭。”
“你现在能下厨了?”我有些惊讶。
张海波接过话:“医生说她的肿瘤缩小了很多,各项指标都在好转。”
林玲抬头看着丈夫,轻声说:“多亏了他的照顾…”
张海波摇摇头,眼里满是心疼和愧疚:“都是我没照顾好你…”
我看着他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婚姻。或许最初的那场争执,让他们各自看清了自己的固执和盲点。林玲明白了隐瞒病情的代价,张海波明白了逃避责任的代价。
那天晚上,我去林玲家送水果。推开门,看见张海波正在教婆婆用手机视频聊天。老人家的脸色比之前好了不少,看到我,笑着打招呼。
“阿姨住回来了?”我有些惊讶。
婆婆点点头:“玲病情稳定了,我就搬回来了。现在我们三个互相照顾呢。”
林玲从厨房探出头来,递给我一杯水:“是啊,我们现在轮流值班,阿姨照顾我白天,海波照顾我晚上,我呢,负责大家的饮食。”
她脸上的笑容那么灿烂,让我差点忘了她还在和病魔抗争。
张海波走过来,轻轻搂住她的肩膀:“慢慢来,别累着。”
林玲靠在丈夫肩上,柔声说:“放心,我会好好的。”
我看着这一家三口,心里满是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我们需要经历苦难,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对于林玲和张海波来说,他们在失去的边缘,找回了彼此,也找回了家的意义。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觉得,婚姻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自私、固执和不成熟,也照出我们的勇气、韧性和成长。
昨天,我在医院门口又碰见了张海波。他拎着保温桶,看起来匆匆忙忙的。
“林玲今天检查?”我问。
他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喜悦:“嗯,半年复查。医生说情况很乐观,可能不用再做化疗了。”
“那太好了!”我由衷地替他们高兴。
他看了看表,急匆匆地说:“我得赶紧把饭送进去,林玲和我妈都在等着呢。”
看着他匆忙的背影,我突然想起我们县城北边有棵百年老榆树,传说只要一家人在那里一起许愿,就会永远平安健康。
或许哪天,我该提醒林玲他们去试试。
不过,我想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密码——不是逃避,不是隐瞒,而是在风雨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
来源:荷叶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