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嗜好品

B站影视 2024-12-20 11:00 2

摘要:为何女性在决定结婚的时候,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山田昌弘在1996年的《结婚的社会学》一书中提出:“结婚,对男性来说是‘庆典’,对女性来说则是‘新生’”。

为何女性在决定结婚的时候,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山田昌弘在1996年的《结婚的社会学》一书中提出:“结婚,对男性来说是‘庆典’,对女性来说则是‘新生’”。

山田主张:对以工作为中心的男性来说,人生并不会因为结婚而改变。无论生育子女也好,还是为了家庭而购置房屋也好,都只不过是作为一家之主所应尽的责任而已。但是女性的人生却会因为结婚对象的不同而千变万化。结婚对人生的影响程度,对男性和女性而言是不同的。

如果说女性确实会因为结婚而“新生”成为新的个体,那么女性选择结婚时则需要与之相应的原因,或者说是好处。然而,认为“恋爱和结婚不是一回事”的女性也并不就是说恋爱或者结婚二者择其一,而是隐含着既希望拥有不必担心“新生”的恋爱、又希望通过“新生”结婚能得到幸福的意思。如此看来,浪漫爱情主义虽然已经丧失了其将性关系局限在家庭内部的作用,但是依然是女性选择婚姻的要因之一。

接下来探讨一下浪漫爱情主义和婚活的关系。《“婚活”时代》一书将婚活定义为“以更好的婚姻为目标,积极地参加联谊、相亲、自我提升等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从“以更好的婚姻为目标”这一点上看,婚活与小仓提出的1985年后进入适龄期的女性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婚活是必要的,这种意识将恋爱与结婚分割开,结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进行的活动这一认知是相同的。但是,如果将“联谊、相亲”作为重点,婚活到底是重视以爱为前提的结婚——联谊,还是重视目的性结婚——相亲,这一点又是十分模糊的(“目的性结婚”引用自前文所述《结婚的条件》)。

但是从婚活的主旨是“更好的婚姻”这一点看来,这两方面都是有效果的活动。因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联谊、相亲乃至婚姻介绍服务都只是一种手段,他们的价值是均等的。在婚活范畴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些手段的价值,而是其成功几率。

倾向于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的女性即使开始进行婚活,如果不能比男性更加直接地面对现实,是很难成功结婚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不得不现实地考虑结婚的30岁以上女性会对婚活做出反应了。《MISS》2008年10月号中的《为什么已过30岁还结不了婚?》一文以女性婚活的困难程度为主题,推出了原“NEWSJAPAN”主播——泷川Crystal和山田昌弘的对谈录。

从泷川的讲话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客观地思考婚姻生活的30多岁女性的各种烦恼。

正因为对30多岁的我们来说,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太多,所以结婚就不知不觉被暂时忽视了。就算结婚,家务等事和自己的生活产生摩擦的部分也变多了。所以,结婚前男女之间的壁垒就不断增厚,即使是一直担心“结不了婚”的人,是不是也有可能在想着“也许还是不结婚会比较轻松”呢?

就我个人来说,从小就没有以后必须要结婚的想法,而是先选择了自立的道路。一边工作,一边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等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反而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从此想要和人生伴侣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想法。

最近,法国开始流行一种不被法律所束缚的新型伴侣关系。我的某个亲戚也选择了这种方式,年轻人之间一般称作“PAX”。算是结婚和同居的一种中间形式。因为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我并不抵触事实婚姻。

现在大部分男性都说等到我能赚钱的那一天吧,然后就不断地把时间推迟。要等的话,到底等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女性因为有适育年龄的限制,所以总会觉得很焦急。但是就算再寻找新的对象,实际上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的,因此就更加着急了。

父亲是法国人,又具有人人称羡的工作与容貌的泷川虽然和一般的30来岁的女性有所不同,但是现实就是即使这样的女性也感到了结婚难的问题。

泷川可以接受事实婚,而且“从小就没有以后必须要结婚的想法,而是先选择了自立的道路。一边工作,一边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等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反而自然地产生了从此想要和人生伴侣幸福的生活下去的想法”。如此看来,也不存在对“恋爱结婚或者如同恋爱般的婚姻”的幻想。

但是,即使这样还是很难结婚,由此可见,泷川女士一开始谈道的“也许还是不结婚会比较轻松”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即使泷川女士说也在考虑婚活,但是她不但不是“在结婚造就的“新生”中放弃“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理想”,反而通过不选择“新生”避开了可能发生的葛藤,之后的人生也就能够比较顺遂地进行下去。

泷川女士认为“家务等事和自己的生活产生摩擦的部分”,希望结婚以后还能继续工作。但是如果泷川女士选一个与自己的经历相匹配的男性,这样的男性恐怕也不可能有分担家务的时间和精力。事实是,泷川女士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才会不满地表述“男女之间的壁垒不断增厚”。

从泷川女士的例子来看,她并没能走上女性在婚活中需要面对的三个阶段。最终,无论是怎样的女性,不管是泷川女士还是专心操持家庭的女性,通过结婚都会“新生”,无论选择怎样的结婚对象,最后还是会“新生”。

《“婚活”时代》中,把像泷川女士一样经济独立的女性称为“自立型女性”,而将“希望男方工作养家”的女性称谓“依赖型女性”,并分析了哪一种女性对结婚的期待值更高。

一般的依赖型女性很难遇到“条件”和“恋爱”两方面都达到要求的对象;而自立型女性则在“结婚”和保持自我之间摇摆不定,从而结不了婚。也就是说,依赖型女性的极少一部分是可以和自己理想的对象结婚的。那么,她们和被剩下来的女性之间有何不同呢?

首先,仔细观察被剩下的依赖型女性会发现,她们基本都属于啃老族。也就是说,不论怎么想,她们收获幸福的方式都太散漫。这些暂时还可以依靠双亲的女性是很难和那些真正希望依靠结婚生存下去的女性竞争的。而在自立型女性中,有很多人在工作方面擅长策略、善于营销,但是一到推销自己时就不行了。也有可能是因为在这方面没有像在工作上那么高的紧迫感吧。

也就是说,无论是依赖型还是自立型,结婚对她们来说都已经不再是必需品,这才是根本的原因。结婚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嗜好品。所以不想和与自己口味不合的对象结婚,这或许才是她们真实的想法。

确实,纵观有关婚活的各种报道,即使是正在进行婚活的女性,只要没有遇到自己合意的对象,最终还是不会走向结婚。但是,如果这些女性像在选择嗜好品一样选择结婚对象的话,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如果结婚对女性来说真的是嗜好品,那么女性就会像婚活倡导的那样,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和各种各样的人相遇,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走上结婚的道路,也还是有可能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

但是,就像泷川女士的例子告诉我们的一样,她如果想要继续事业;那么家务怎么安排、如何准备生育、怎样抚养子女、谁来帮忙抚养子女等,会遇到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而且,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即使已经弱化了“丈夫在外赚钱养家,妻子在家料理家务”的性别分工,却依旧还是女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另外,泷川女士虽然也谈道了养育子女的问题,但是她认为,如果女性完全想象不到婚后“幸福的婚姻生活”的话,那么在结婚前犹豫也是很自然的。

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的《第13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中“有关婚姻家庭的意识构成比例”中,对于“至少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母亲应该在家专职做主妇”这一问题,75.9%的男性、77.8%的女性都表示赞成。这表明,女性作为母亲的责任还是十分重要的。换言之,女性结婚生子后,辞去工作专心维持家庭在社会看来依旧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女性很难“放弃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憧憬”。

为了像就职活动一样进行婚活,在男性步入第二阶段、女性步入第三阶段的过程中,女性所面临的“放弃‘幸福的婚姻生活’的理想”的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阻碍。《“婚活”时代》一书中虽然提出了有助于寻找结婚对象的意识改革和手段,但是却没有提到婚后应该如何就现实情况与男方进行磨合。而正是这个问题,才导致了婚活的第二波浪——女性追求更高收入的男性。

来源:枕霞聊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