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达姆称,巴基斯坦能够“把地面雷达跟战斗机以及机载预警机整合起来”。他还补充说:“巴基斯坦空军部署了……‘A’导弹,由‘B’来发射,再由‘C’进行引导”,最终击中了目标。这是他援引5月12日中国国防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的报道。
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迈克尔·达姆认为,印巴空战中数据链的有效性或许比特定战斗机本身的能力更为关键。
达姆称,巴基斯坦能够“把地面雷达跟战斗机以及机载预警机整合起来”。他还补充说:“巴基斯坦空军部署了……‘A’导弹,由‘B’来发射,再由‘C’进行引导”,最终击中了目标。这是他援引5月12日中国国防工业杂志《中国航天报》的报道。
达姆在近期的播客中提到,这一系列攻击很可能是从巴基斯坦的地面雷达开始的——“有可能是地对空导弹系统,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雷达系统”——它“照亮了印度目标”。接着,一架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发射了导弹,应该是在射程范围之内……最后,一架预警机利用中段数据链更新信息,引导导弹朝印度战斗机飞去……”
这是一次“远距离、超视距的射击”,很可能用的是中国PL-15空对空导弹的出口版,据达姆称,该导弹射程为80海里。
这种数据链和美国试图借助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CJADC2)概念在各军种内部及之间建立的数据链是一样的。【CJADC2是联盟联合全域指挥控制(Combined Joint All - 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的缩写。最初由美国国防部提出,旨在将各军事部门的传感器连接到一个网络中,实现各军种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作战。而CJADC2中的“C”代表“Combined”,强调了美国与其盟友和军事行动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将盟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与美军相连,形成更强大的军事联盟网络。】
达姆表示:“要是我们能获取更多有关此次交战的详细情况,就能更清晰地了解系统集成的状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表现。”
达姆指出,巴基斯坦好像在近期把几架中国的空中预警机改装成了电子战飞机,但尚不确定这些飞机能否对电磁环境进行操纵。巴基斯坦的雷达系统和歼-10同样是源自中国。
达姆说:“这能说明中国技术和西方技术有什么差异吗?可能说明不了太多,不过可能更多地反映出系统、训练、战术等所有那些难以量化的方面”,而并非是歼-10与“阵风”战斗机的相对能力。
他还强调,虽然印度空军的规模比巴基斯坦大,但其空军技术是个“大杂烩”,包含了西方、以色列、俄罗斯以及印度自己制造的技术,这让系统整合的难度大大增加。
达姆认为,尽管很多新闻媒体都在大肆炒作第四代歼-10CE击落第四代半“阵风”这件事,但单纯将这两架战机进行对比“可能根本说明不了什么”。“目前不清楚“阵风”战斗机当时是不是正在离开目标区域,也不知道它有没有向巴基斯坦战机发射导弹……”
“阵风”是和“流星”一起卖给印度的,达姆将“流星”导弹形容为“一头野兽”——它是一种固体燃料冲压喷气导弹,最高速度可达4马赫,射程有108海里——有着“邪恶的……无逃逸区”。
“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极为有限的报道来看,没有任何迹象显示‘阵风’战机被击落时,‘流星’导弹还完好无损。他们找到了残骸,在残骸中只发现了一枚短程红外导弹,没有迹象表明‘流星’导弹在那里。也许‘阵风’战机携带了一枚‘流星’导弹并且发射了,也许它根本就没带。但我觉得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出歼-10CE和‘阵风’战机相比谁更优秀,或者中国技术与西方技术相比谁更出色。”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位美国航空技术兼中国军事问题砖家,在文章的通篇都是替印度军事和西方武器洗地,突然觉得越描越黑,越洗越洗不干净呢?否则,马来西亚兰卡威航展上歼-10CE的小比例模型前也不会“人头攒动”……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军政代表团密集到访中国展台,开展深入交流;就连马来西亚第一副总理扎希德都亲临现场,听取中国武器相关介绍……对不?
来源:邓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