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三大自行车制造商之一,喜德盛2014年在惠州市惠阳区设立惠州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喜德盛”),2024年产值达18亿元。惠州喜德盛一期、二期项目已经投产,今年内将启动三期建设,更多承接深圳厂区的部分制造功能,计划建成新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区
你观看中国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时,运动员所骑行的自行车上印着“XDS”的字样,这是喜德盛制造的比赛自行车。
作为全球三大自行车制造商之一,喜德盛2014年在惠州市惠阳区设立惠州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喜德盛”),2024年产值达18亿元。惠州喜德盛一期、二期项目已经投产,今年内将启动三期建设,更多承接深圳厂区的部分制造功能,计划建成新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行车、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
惠州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去年惠州喜德盛产值突破18亿比增34.4%
1995年,喜德盛创始于深圳市光明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全球设有五大生产基地,独树一帜地采用碳纤维、铝合金、镁合金三大先进材料,构建起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自行车产业体系,成功跻身全球三大自行车制造商行列。
“自行车骑行是一个长距离运动项目,自行车的重量对运动员的影响很大。”惠州喜德盛副总经理呼格吉勒图介绍,在自行车轻量化领域,喜德盛深耕了多年。
“我们的产品用液体和半固体压铸成型,工序更简单,外形设计实现多元化,也更美观。因镁本身比铝合金要轻1/3,产品更加轻量化。”呼格吉勒图介绍,目前喜德盛的订单以小批量、多形态为主,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
自2014年扎根惠阳后,惠州喜德盛便在这片土地上迅速成长、发展壮大,目前以生产大众类产品为主。谈及为何到惠阳投资,呼格吉勒图表示,一方面是看中了惠州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是惠阳离深圳比较近,硬件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可以共享。
惠州喜德盛一期、二期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惠州喜德盛专注生产中高端自行车,产品涵盖山地车、公路车等品类,能够精准匹配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骑行需求。目前,三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规划中,计划年内启动建设,未来将承接深圳厂区的部分制造功能,建设成新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厂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自行车、电动车研发生产基地。
2024年,惠州喜德盛产值突破18亿元,同比激增34.4%;2025年一季度延续强劲势头,产值达2.84亿元,同比增长17.4%。如今,惠州工厂产能正朝着220万台跃迁(规划300万台),交付周期大幅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惠州喜德盛仅仅是“骑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骑行经济”悄然崛起,为自行车品牌、骑行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商机。在惠州,自行车制造相关规上企业有21家,主要分布在惠城、惠阳、惠东、博罗、仲恺等地。
惠州也在谋划“骑行经济”蓝图。以惠阳区为例,该区将自行车产业纳入百亿时尚文化产业集群,精心谋划在秋长、新圩等镇街建设骑行赛道与主题公园。其中,新圩镇长布村环湖赛道具备承办国际赛事条件,这一“骑行+旅游”融合模式,正如同强劲的引擎,激活城市新动能,让惠州焕发出别样魅力。
惠州致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
今年,十五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其中自行车项目共设场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竞速小轮车和自由式小轮车5个分项、24个小项。比赛将分别在广东深圳、珠海、恩平,以及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届时,喜德盛的产品也会在现场亮相。”呼格吉勒图说。
惠州致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
早在2022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个部门印发实施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2022年印发的《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构建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户外运动基地”,并先后建成红花湖徒步骑行基地、南昆山休闲运动基地、激流坑水上运动基地、罗浮山登高露营基地、惠州湾滨海运动基地六大户外运动基地。
去年印发的《惠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高水平策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常态化举办骑行、徒步、越野、登山、赛车等赛事活动”,惠州户外运动发展进入加速期。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标准谋划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沿线规划设计16个极具特色的主题驿站,为发展自行车骑行、越野跑、森林探险等户外运动奠定基础。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绿网慢行系统工程。通过连接和提升绿道、碧道、骑行道、古驿道、森林防火通道等慢行通道,形成总长约1100公里的连山、通海、贯城、串趣的绿色生态游憩网络。
惠州正以“两山(南昆山、罗浮山)两湾(大亚湾、巽寮湾)一湖(西湖)”的户外运动空间布局,以古驿道、绿道、碧道串联全域,构建长达1100公里的“慢行系统”,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多“场地”。
目前,惠州已有近500家体育制造企业。“我们期待惠州在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过程中,能有更多自行车方面的赛事。”呼格吉勒图说。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将依托世界级生态资源+大湾区区位优势+全链条政策保障,以“运动赋能城市,山海书写未来”为理念,打造集赛事举办、休闲体验、产业孵化、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华南户外运动之都,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全国,成为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重要目的地,实现魅力与活力全力迸发。
惠州这座城市,户外运动资源丰富,登山、越野、滑板、轮滑、帆船等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慕名而来,相关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华南户外运动之都的发展蓝图正在加速构建中。
采写: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谢燕玲
来源:楼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