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条件: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日子进行施药,避免在雨天或有强风时使用,以免药液被冲刷到其他非目标区域或作物上。温度要求: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与温度密切相关。日平均气温超过10℃时,使用草甘膦的防治效果可超过80%。日平均气温为15~25℃时,使用草甘膦的防治效果比较好。温度为24~25℃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量会增加。但需注意,温度超过30℃时不能施药,以防中毒。气温低于10℃时,施用草甘膦只有一半的药效;气温低于5℃时,使用草甘膦基本无效。生长阶段:在杂草生长旺盛期用药效果最佳,因为此时杂草能够吸收更多的除草剂。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建议在杂草旺盛期喷施,并在第一次用药后的1个月进行二次施药。浓度控制:草甘膦需要用水稀释,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调配,以保证除草剂的浓度合适。浓度过低可能无法有效除草,浓度过高则可能对环境和非目标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水质要求:稀释草甘膦时需要使用清洁的软水,避免使用泥水或脏水,以免影响药效。喷雾器选择:对于小面积的杂草,可以采用喷雾器进行手动喷雾;对于大面积的农田或荒地,可以使用大型喷雾设备或机械喷雾。喷雾最好选择0.8毫米的喷头,比1毫米的效果会更好。定向喷雾:在果园、桑园等处使用时,需要压低喷头,对杂草茎叶进行定向喷雾,避免药液喷到果树或其他作物上。均匀喷洒:在喷雾过程中,要确保喷头与杂草保持适当的距离,均匀地喷洒药液,使杂草叶片充分接触到草甘膦。避免污染:草甘膦对非靶标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精准施药,避免对周围环境和非靶标植物造成污染。安全防护:草甘膦具有一定的毒性,操作时需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遵循间隔期:在使用草甘膦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要进行播种、移栽或其他农业操作,以免对新种植的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储存条件:草甘膦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且儿童和宠物无法触及的地方。清洗器具:使用后的喷雾器具要及时清洗,防止残留的药液对下次使用造成影响,也避免腐蚀器具。摘要:天气条件: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日子进行施药,避免在雨天或有强风时使用,以免药液被冲刷到其他非目标区域或作物上。温度要求:草甘膦的除草效果与温度密切相关。日平均气温超过10℃时,使用草甘膦的防治效果可超过80%。日平均气温为15~25℃时,使用草甘膦的防治效果
来源:本草情报站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