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冬至在中国文化里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被视作“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之时。正如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冬至也有许多饮食禁忌和风俗习惯,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便是“冬至三菜不上桌,福气不进门”的说法,这三道菜指的是什么?冬至,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风险以及该如何养
自古以来,冬至在中国文化里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被视作“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之时。正如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冬至也有许多饮食禁忌和风俗习惯,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便是“冬至三菜不上桌,福气不进门”的说法,这三道菜指的是什么?冬至,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健康风险以及该如何养生保健呢?
冬至随着温度的急剧下滑,人体会遭遇多种健康上的考验。
对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有所认知,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预防与应对。
其一:心脑血管疾病
瑞典的一个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天气波动与心脏病发病几率之间的关联,其研究对象覆盖了274,000名年龄在50至89岁之间的瑞典公民。
研究表明,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心脏病的发作风险会上升10%;而随着春季脚步的临近,气温回暖至3℃至4℃区间,心脏病的发病情况则呈现逐步缓解的趋势。
该研究还指出,包括低温、低气压、大风以及日照时长缩减在内的多种气候因素,均会对心脏病的发作产生影响。尤为突出的是,低温在所有考察的气候变量中,与心脏病发作的关联性最为紧密,其影响最为显著。
这主要是因为低温环境导致人体血管紧缩,血压波动范围扩大,从而提升了罹患脑血管疾病的概率,特别是脑梗塞与脑出血等病状,在这一时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同时,寒冷因素的刺激还会使得血液变得更为粘稠,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这可能会突然触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心血管问题。
其二:呼吸系统疾病
冬至时节,严寒的气候条件与昼夜温差的大幅波动,常导致人们易于罹患呼吸系统疾患。在干燥且寒冷的空气中,呼吸道黏膜的敏感性将有所增强,从而更易于受损。
并且,冬季室内通风状况欠佳,此情形为病毒与细菌缔造了极为理想的滋生条件。
而且这个季节正值流感季节的高峰期,这进一步促使流感、普通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构成了对人们健康的潜在危害。
在冬季,相较于温暖的时节,病毒与细菌的传播速率显著加快。
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因为低温干燥的条件延长了病原体的存活期限,也源于人们倾向于减少户外活动,长时间逗留在密闭空间内,从而加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此情境下,人体的免疫系统面临更大挑战,使得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应提升。
其三:冻疮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寒冷损伤,尤其在冬至时节,随着气温骤降,冻疮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冻疮的形成,往往源于人体长时间处于严寒环境,致使耳朵、手指、脚趾等血液循环欠佳之处遭受低温的强烈影响。
严寒天气下,这些区域的血管会加速收缩,致使血液循环受阻,局部组织供氧欠缺,细胞受损,最终促成冻疮形成。
冻疮的体征表现为局部肌肤泛红、肿大并伴有瘙痒感;在病情加剧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水疱乃至皮肤破溃的现象。
最初,患处常常感到刺痛或麻木,随着冻疮的发展,患部可能变得坚硬、苍白,甚至出现明显的损伤。为了有效预防上述疾病,我们应当在冬至到来之前就积极采取养生措施,与此同时,对于冬至期间的传统食俗,我们也应当有所认识和了解。
“3菜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是冬至食俗里流传极为广泛的说法,那么,究竟是哪三道菜呢?
第一道菜:饺子
饺子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传统美食,很多地方有“冬至食饺,迎接新年好运”的习俗。
而“交子”这一节令,也代表着旧岁与新岁的交替,人们通过食用饺子,祈愿来年平安顺遂,万事如意。
饺子以面粉与各类肉或蔬菜馅料为主要原料,其味美且营养丰富。
面粉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构成了饺子中不可或缺的能量基石,能够有效地为人体注入必要的活力。
与此同时,肉类馅料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有助于增强体力,提升身体抗寒能力,更好地应对冬季寒冷。饺皮柔软、富有弹性,既能温暖身体,又容易消化,特别适合寒冷的冬季食用。在冬至这个节气,食用饺子不仅有着温暖身体的效果,还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第二道菜:汤圆
在冬至的食俗里,汤圆颇为重要,特别是在南方地区,人们会通过品尝汤圆来欢庆佳节,因为汤圆寓意着家庭的团聚与生活的和谐美满。其独特的糯米质地,使得汤圆在咀嚼时十分顺滑,带有一定的黏性,既富有韧性又有弹性,深受人们喜爱。
汤圆内含适量的糖分与热量,足以供应身体所需的充足能量。
在寒冷的天气中,人体对热量的需求增加,汤圆的糖分为身体提供了即时的能量,帮助抵御严寒。汤圆的糯米粉还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有助于滋润脾胃,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尤其适合需要养生和保暖的人群。
尽管汤圆具有以上的营养价值,过量食用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汤圆的热量和糖分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进而引发体重增加和肥胖问题;而糯米粉的粘性较强,过量食用可能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第三道菜:羊肉
羊肉作为冬季的传统美食,因其高蛋白和高热量的特点,在冬至期间非常受欢迎。
它具有很好的温阳效果,能够帮助体内阳气的提升,增强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羊肉富含高蛋白,对维持肌肉健康、促进细胞修复意义重大;其所含丰富的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特别是在寒冷季节,羊肉的脂肪成分能为人体提供额外的能量,帮助维持体温,避免寒冷带来的不适。
对于体质偏阳虚或者体内寒湿较重之人而言,羊肉不失为一种极为适宜的食材之选。
这些人群通常会感到手脚冰凉、容易疲劳,羊肉具有很好的驱寒作用,能够调节体内失衡的气血,起到温暖身体、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一点,过量食用羊肉会导致体内热量过多,容易引发“上火”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疼痛、便秘等。而且过多食用羊肉可能会对胃肠造成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肠不适等问题,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应适量食用。羊肉虽好,也不宜过量食用。
除此之外,冬至时节还有一些实用的养生小贴士,大家同样需要加以了解和掌握。
冬至时节,除了注意饮食调理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养生保健,提高身体免疫力,抵御寒冷。
冬至天气寒冷,日照短暂,人体阳气常现不足之态,很多人易滋生情绪低落、疲倦、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
为了避免这种情绪上的低谷,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晒太阳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阳光能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生成对于钙的吸收、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它还能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减轻因冬季缺乏阳光引发的抑郁情绪。
尤其是在冬季,阳光的照射时间有限,因此晒太阳的时间选择尤为重要。
上午9点至11点以及下午3点至5点,是享受日光浴的最佳时间段,此时的阳光温和且照射效果最为理想。通过适当地晒太阳,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阳气,缓解冬季的阴冷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除了晒晒太阳,冬季保养身体,还可以通过拍打经络与按摩特定穴位的方法,来调整气血流通与强化脏腑功能。这种做法不仅能促进气血顺畅流通,还能有效提升脏腑机能,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比如,拍打“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帮助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按摩“涌泉”穴有助于补肾填精,改善睡眠质量,尤其对肾虚的人群效果显著。艾灸“神阙”穴有着温阳散寒、健脾和胃之功,在寒冷季节使用颇为适宜。
在严寒的冬季,采取保暖措施显得尤为关键,因为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内的阳气会相应减弱,从而容易诱发多种与寒冷相关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肾虚体质的人群,足部保暖尤其重要,因为肾经起始于足底,足部受寒容易影响到肾脏功能。
因此,在冬至时节,要注意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特别是帽子、围巾、手套等,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散失,避免寒气侵入体内。晚上睡觉时要注意避免双脚长时间暴露在通风处或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寒气侵入体内,造成寒湿积滞,影响身体健康。
在家时,保持室内既温暖又通风顺畅是非常重要的。长时间紧闭门窗可能会使空气变得污浊,对呼吸道健康构成威胁,甚至增加感冒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尽管冬季寒冷,但恰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心肺效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并优化身体的防御机制。
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它们既能放松肌肉关节,又不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
而对于偏爱传统养生之法的人士而言,太极拳、八段锦之类的运动方式在冬季练习尤为适宜。
锻炼之时,需依据自身健康状况与实际需求,选取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方式,谨防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
冬至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不仅是人们祈求好运和团圆的时刻,也是养生的关键时刻。通过了解和遵循冬至的饮食禁忌,合理选择食材,调整饮食结构,同时注意保暖和养生,我们可以帮助家人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迎接充满阳气的新一年。
1、人民网.天气寒冷为何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诱因?专家这样说.2024-10-17
2、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冬至节气到,又到“储藏健康”好时节. 2021-12-24
3、央视网.保护心脑血管 防寒是关键. 2024-12-12
来源:医师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