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八百次机票死贵就能降价”,年轻人靠穷鬼人设反杀大数据!

B站影视 2024-12-20 08:55 2

摘要:以往在网上,大家都拼了命隐藏浏览痕迹,可还是被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烦得脑壳疼,现在却源源不断地给它送素材,生怕算法没捕捉到自己精心打造的“价格敏感型”人设。

听说,今年特流行对大数据舞“穷鬼人设”。

以往在网上,大家都拼了命隐藏浏览痕迹,可还是被无处不在的大数据烦得脑壳疼,现在却源源不断地给它送素材,生怕算法没捕捉到自己精心打造的“价格敏感型”人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今年年末,同样为贵得离谱的返乡车票发愁的打工人小C意外刷到了这样一类帖子:骂机票专用帖。

乍一看以为是网友们在集体吐槽天价机票,仔细一看原来是立人设哄骗大数据的新型赛博省钱玄学。

骂机票立“穷鬼人设”,定期重装消费软件,用便宜的小米手机购物......既然大数据你敢无情杀熟,那么网友们便研究出各路奇招来“反杀”。

这届发疯文学的风无处不及,此刻也终于吹到了算法和平台身上。

01

沉迷“反向驯服大数据”,年轻人的新型许愿池

“窃听我说话,就我买的那两天行程死贵”“平台用的越多越贵,点了半个月外卖能涨十块钱”,大数据杀熟一直是人们无法证实、也同样无法证伪的赛博传说。

怀揣着对杀熟行为的抵制心理,不肯坐以待毙的网友们,开始了“反向驯服算法”的漫漫长征。

最开始的形式,是社交平台上突然火起来的一类的“骂机票专用帖”。

发“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真的可以刷到打折机票@演员王骁

在网上复制N遍“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发在评论区,给平台舞“穷鬼人设”,从而影响算法的推送机制。

我才不是要去巴厘岛、新加坡和曼谷玩的有钱人,我只是个连机票都买不起的抠抠搜搜打工仔,我就看看而已,平台你可千万别给我推荐天价机票了,我真不去的,除非你给我打五折......

最先发现这个天才办法的网友称,“第一次搜机票,直飞的最便宜也要4309元,我就反复评论‘太贵了买不起’。后来再刷到时就变成了1903元。”

而在骂帖下则是清一色复制粘贴式的跟风评论,从东航到川航,从去哪儿到携程,看上谁的票就骂谁,也有集体扫射的,一路翻下来航空公司和售票平台几乎无一幸免。

很快,这股反向驯服的风就吹到了短视频平台,在反大数据杀熟的视频评论区,出现了人传人的“许愿池行为”。

最开始只是泛泛地骂几句“机票买不起了”,到后来干脆装都不装,直接跟大数据摊牌。把想去的地方标明了,大数据你在偷偷监视吧,麻烦识相点,赶紧把列表里这些目的地的机票价格给我一个个打下来。

再往后,“既要也要”、从来不肯亏待自己的年轻人们,把许愿池的范围从车票拓宽到了酒店、奶茶、火锅团购券,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他们不敢伸手要的。

旅行要便宜的打折机票,吃喝要0.01的奶茶和外卖,羽绒服要100块以下的,酒店要特价订购途径,衣食住行全给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羊毛党们主打个“能薅则薅”,坚决不能超过0.01元线,平价的奶茶和咖啡还能理解,看到找大数据要0.01的Lolita、猫粮和游戏皮肤的,只想给TA原地点一首KTV版“一个一个梦飞出了天窗~”。

大数据你听好了,如果能看到的话,请给我推送一分钱的汤臣一品,谢谢

除了要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外,还有冲着大数据张口就要直播间流量、王者胜率的,最离谱的是向手机要185cm以上的对象的。

这帮荣升“新丐帮帮主”的网友们的要法还各不相同。

窝囊组跟大数据抱头哭诉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有多低、贷款还不起一点但眼瞅着物价越涨越高,那语气实在是可怜,“十几块钱的手机壳真的太贵了,能不能推荐个0.01元的啊求求你了”。

强硬组不惯着一点,背着我偷偷涨价还有理了?和机票骂帖类似,他们用威胁平台的方式来要低价商品。

前方的软件听好了,你们已经被我一个人包围,听好了,请缴械投降,乖乖放出打折机票,否则我坚决不会购入的,再惹我我就把你们全都卸载了!

而对“手机有监听功能”深信不疑的人,已经开始通过故意让大数据“听见”一些混淆信息来反向戏弄算法。

有网友疯狂给手机洗脑“打工人,穷,穷,想喝瑞幸”,一扭头便收到系统推过来的九毛钱咖啡。无心插柳的案例同样也不少,“跟朋友吐槽一句‘奶茶太贵了不喝了’,过几天就被推送了团购8毛钱的券”。

通过反向利用大数据监听功能来买到低价咖啡@钓娱一线

为了把这“穷鬼人设”立得死死的,有人甚至无缝切换语种,试着用外语跟大数据对话。让人看了都不得不感叹句,太贴心了,这是担心当地的大数据看不懂吗?

“火车票太贵了不去了,汽车票太贵了不去了;

外卖太贵了不吃了,商品太贵了不买了。”

这一届年轻人也有自己的“哭穷”绝句。看见没某平台,再不给推点优惠券我就活不下去了,明天洒家就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去街上要点饭吃。

从评论看,网友们似乎把对大数据的隔空喊话当成了种新型许愿池,区别是这次无需向池中投入任何“硬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因为“哭穷”刷到了便宜机票,那将是一场真正无代价的零元购。

所以,这场与大数据演“碟中谍”的对抗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不过,这已经不是人们第一次尝试和被神化的算法做游戏了。

在许愿讨要“小米15满6000减5999.9元券”的评论下,有人回复道,“你放心,你搜小米,大数据已经知道你的段位了”。事实上,关于“手机型号差别对待”的算法机密,江湖上早有流传。

有网友称“用最便宜的手机搜索商品和下单可以避免杀熟”@如果风会说话

媒体报道发现,算法识别用户信息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看手机型号,越便宜的手机往往买到的东西也就越便宜,而苹果手机则容易加价。如果上学那会使的那台古董诺基亚现在能用来网购,估计谁都得心疼我。

苹果手机被吐槽除了自家软件全都要加30%的“苹果税”@扬州广电

还有的人,跟平台和系统玩的是“欲擒故纵”的极限拉扯路线。网友说,怕算法杀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定期换平台,每天没事干去购物车里转转但就不买,时间久了会降价,哎就是搞心态,看平台憋不憋得住气。

定期卸载外卖软件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金闪闪V

在这场与大数据的博弈中,网友们愣是使了一套老祖宗留下的三十六计。有人准备去长沙玩,但是机票越搜越贵,于是改变策略声东击西地改搜了一星期南京,再出其不意地偷偷订下去长沙的机票,最后果然便宜了不少。

所以,在机票骂帖之前,反向驯服大数据的赛道上,从来也不缺天赋型选手。

02

和算法玩“人设游戏”,省钱玄学成行为艺术

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跟大数据玩“人设游戏”,背后的原因或许没有那么复杂。

关于和大数据“打游击战”,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momo,这个存在无数形态的粉色小恐龙头像,现在已经风靡社交平台。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第一次看见momo时,还以为它只是个活跃过头的普通用户。

一momo做事,万momo当@宝八姨

但其实momo无非是试图逃避讨人嫌的“熟人推荐”机制的网民,通过集体隐身的方式,来彻底摆脱ID和头像的定位追踪。

粉色小恐龙是当之无愧的小红书头像之王

这种隐藏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在全领域覆盖的算法监视下,很多努力都是徒劳。

但隐私的泄露尚且难以忍受,更不要说,如今被大数据盯上的是大家的钱包。

曾有《解放日报》的记者做过实验发现,确实存在会员比非会员的优惠券包更少、售价更高现象。

监听、定向投放、杀熟,大数据就像小区门口卖鱼店的无良老板,专门给每天定点来买菜的中老年熟客留又贵又烂的肉。

然而,从过往案例来看,普通人想要论证自己“确实被杀熟了”,让平台认账,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机票骂帖产生热度后,就有一部分相当人提出“幸存者偏差”的质疑,“这样的帖子真的有用吗”“我怎么知道不是机票自然降价而是骂帖起的作用呢”。

但就像算法本身是个黑箱一样,也没有人能说清反向驯服算法的原理。

而机票骂帖的支持者们,也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反正大数据就是通过收集和监听用户信息来分析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匹配货架上的商品和目标受众,那通过建立“很穷、不买、犹犹豫豫”的人设,来污染和重塑一下各个平台的用户画像,从而反向利用它的推送机制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吧?

请大数据牢记我的穷鬼人设

乍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如果说有多少人真相信“骂机票就能降价”的科学性,那倒也未必。

或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骂机票只是代表一种心态。很多人怀着的是“试一试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万一真刷到打折机票了呢”的侥幸心理,也有人单纯觉着这种帖子作为新型发疯文学很有趣而跟跟风,比如那些开口要0.01元别墅的乐子人。

而更多的人实在是“苦大数据久矣”,发十个帖子换来一张小小的奶茶优惠券,背后可能是大仇已报、戏弄算法带来的巨大快感。

在机票骂帖“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的假意威胁中,还掺了不少对“机票怎么越刷越贵”的痛斥,而外卖平台对老顾客不留情面的“杀熟”行为,同样遭到网友的连连吐槽。

老实说,既然是大数据先不仁的,就别怪我不义了。

那么,这次和大数据博弈的结果到底如何呢?有不少网友在前线发来“真的买到打折机票了”“刷到八毛钱奶茶”的捷报。

但正如航空公司解释的那样,机票价格的浮动时常有,或许你不发“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也会在同样的时间刷到打折的机票,我们可能并没有真正驯服算法,反倒在大部分时候不得不受到它的无端侵扰。

被算法反杀的案例也有不少

但反向驯服大数据本身就是种行为艺术,是种带着诙谐底色的反抗。至于参与这场博弈的人们,倒也很难说有多认真。

不过,既然零零后们在努力工作和躺平中选择了“拜佛”,就跟排着长队上赶去雍和宫求开过光的手串一样,谁都说不准最后的好运究竟来自哪儿,但对许愿的人来说,结束水逆、拥抱小确幸的happy end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甭管信不信,光论这天价机票和杀熟的平台,骂两句又如何呢。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