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曜输给石勒主要集中在两次大型战役,第一次战败是因为刘曜军中遇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炸营”事件,第二次战败是刘曜自己作死,因为一次醉酒,刘曜不仅战败,而且还亡了国。
刘曜输给石勒主要集中在两次大型战役,第一次战败是因为刘曜军中遇到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炸营”事件,第二次战败是刘曜自己作死,因为一次醉酒,刘曜不仅战败,而且还亡了国。
为了照顾一下对五胡十六国那段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我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便于理解前因后果(了解的可跳过)。
西晋八王之乱结束后,匈奴人刘渊集合匈奴五部,宣布反晋,建立汉赵政权。
同一时期,从关陇地区涌入益州的流民为了生存,发动流民起义,以武力反对晋朝,到八王之乱结束时,流民起义军首领氐族人李雄攻占益州,建立成汉政权。
五胡乱华时代由此开启。
匈奴人刘渊手下有大将石勒、刘曜(刘渊的堂侄)、刘聪(刘渊的第四子)、王弥。
凭借这样一个武将班底,刘渊与西晋军队交战多年,虽然扩张了地盘,但始终没能攻下西晋首都洛阳,不久后刘渊就病逝了。
刘渊死后,太子刘和登基,但刘和忌惮宗室和武将的兵权,试图将刘曜、刘聪、石勒等人搞死,结果被反杀。
事后,刘聪登基为帝,刘聪在位期间,派石勒、刘曜、王弥等人攻灭了西晋,从此,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掌控了北方绝大多数地盘,西晋宗室司马睿随后在江东宣布称帝,以延续晋朝国祚,是为东晋。
值得注意的是,西晋首都洛阳沦陷后,其残余力量扶持晋愍帝在长安即位,此后,刘曜主要负责进攻关中以及长安,石勒则把精力放在河北,在吞并了王弥所部后,实力大涨,并且先后灭掉了刘琨、王浚这两股西晋抵抗力量,遂称霸河北。
从此,石勒手握重兵以及大片地盘,在汉赵政权内部开始半独立,而刘曜攻破长安,灭亡西晋后,关中地区就成了刘曜的地盘。
后来汉赵政权分裂成刘曜的前赵和石勒的后赵,就是以这两片地区作为他们各自的基本盘的。
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但是很快,外戚靳准杀掉刘粲,篡夺汉赵王朝的江山,自立为汉天王。
此举立即引起了手握重兵的刘曜和石勒的反对,两人随即宣布起兵讨伐。
石勒所部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靳准迫于石勒的兵锋,主动求和,但不久被部下斩杀,改立靳明为主。
这期间,刘曜的大军也抵达了汉赵都城平阳附近,刘曜也同时派人和靳明接触。
不久之后,靳明选择向刘曜投降。
此举让石勒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自己打了半天,这到嘴的鸭子却落到了刘曜手里,于是当场大怒,随即发兵进攻靳明。
靳明战败后向刘曜求援,最终在刘曜的援兵接应下,靳明等人被顺利接出城。
而刘曜和石勒也由此彻底决裂。
319年,由于皇帝刘粲已被靳准所杀,刘曜作为刘渊的堂侄,于是宣布登基为帝,史称前赵。
随后,石勒也不甘示弱,紧跟着也宣布自立为赵王,史称后赵。
就这样,刘渊建立的汉赵政权由此分裂成前赵和后赵,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
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刘曜还是石勒,都不打算和对方彻底撕破脸,因为刘曜在关中的地盘还有很多敌对势力,后方不稳,而石勒的地盘上也存在隐患,比如东晋的祖逖北伐,就对石勒造成威胁。
他们双方都迫切地想稳固后方,清除敌对势力,所以并未直接撕破脸展开大战,而是回到各自的地盘,处理后方棘手的问题。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刘曜在关中大举进攻各种敌对势力,扩张地盘,而石勒则以河北为根据地,向东扩张,消灭掉了大部分敌对力量。
北方由此形成东西两大帝国。
而他们双方真正第一次大规模开战,是在324年。
这一年,石勒率先发起攻势,他派宗室将领石生出兵袭击了前赵的新安,斩杀前赵河南太守尹平,掳掠五千户人口。
从此,前赵和后赵开始进入频繁的战争状态,武力冲突高频发生。
而夹在他们中间的一些地方势力,迫于形势,只能选边站,其中,北羌王盆句除选择归附前赵,但很快就遭到了石勒的打击。
石勒派出将领石他大举进攻北羌王,俘虏三千多帐落,牛羊等牲畜两万余头。
刘曜收到消息后,顿时大怒,当即亲率大军进驻到渭城,并派大将刘岳追击石他,当时石他正赶着牛羊以及俘虏的人口,行军速度并不快,直接被刘岳追上。
双方在黄河边一番激战后,后赵军队战败,主将石他阵亡,被斩杀一千五百余人,另有五千余人落入黄河淹死。
这是石勒主动发起的第一轮攻势,但他显然是没占到一点便宜,还碰了一鼻子灰。
而刘曜非但成功地反击了石勒,还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后赵西夷中郎将王腾杀并州刺史崔琨、上党内史王晊,携并州之地归降刘曜。
还有石勒在这期间,派养子石聪进攻东晋在北方的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这二人势单力孤,抵挡不住,最终战败,而东晋方面没有能力救援。
于是,二人决定归附刘曜,并派出使者向刘曜求援。
对于石勒的主动攻势,刘曜一方面想反击回去,一方面也想向关东地区扩张地盘,于是派兵救援,并且要向石勒发起一次大规模的主动攻势。
326年,刘曜调集两路军队,一路以刘岳为将,率军一万五千人进攻屯兵洛阳的石生,一路以镇东将军呼延谟为将,率军与司州、荆州的军队会合,出崤山、渑池,向东进军。
大军出发后,刘岳这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先后攻下盟津、石梁,随即将石生包围在金墉城。
石勒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堂侄石虎率军4万救援。
而此时刘岳手中仅有一万多兵力,抵挡不住石虎的进攻,只好退守石梁,石虎随即将石梁这个地方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呼延谟这一路也被石虎击败,呼延谟本人在激战中阵亡。
为了解救被围困在石梁的刘岳,刘曜亲率大军极速驰援。
石虎闻讯,当即派部将石聪率军抵挡,结果被刘曜打得大败。
石聪败走后,刘曜随即进军到一个叫金谷的地方,打算在这里休整一夜,再进击石虎。
谁知,当天夜里,刘曜军中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直接导致刘曜所部士卒原地溃散,最终以惨败收场。
史载,那天夜深人静时,刘曜军中突然“无故大惊”,士卒当场溃散,刘曜不得已只能退守到距离洛阳百里之外的绳池。
刘曜原本打算在绳池重新收拢军队,再进攻石虎的。
没想到,到了绳池后,当天夜里,军中再次“无故夜惊”,士卒再次溃散,一支强大的武装几乎是到了原地解散的地步。
曜次于金谷,夜无故大惊,军中溃散,乃退如渑池。夜中又惊,士卒奔溃,遂归长安。——《晋书》
这里说的“无故夜惊”,其实就是“炸营”。
所谓炸营,就是说军队出征作战期间,士兵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时候可能一丁点导火索就会导致士兵精神崩溃,这种崩溃情绪会迅速蔓延到全军,进而导致整支军队瓦解。
而刘曜所部第一次发生“夜惊”事件时,他们驻扎在金谷,这里有个叫金谷园的废弃庄园。
这个庄园大有来头。
它是昔日西晋富豪、世家子弟石崇的庄园,当年八王之乱时,石崇卷入其中,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诛杀妖后贾南风后,石崇被列入到贾南风党羽之中,遭到打击。
而石崇有个美妾叫绿珠,长得十分美艳。
这期间,司马伦的心腹孙秀派人去索要绿珠,明显就是想将其霸占,石崇当然是不干的,于是和赵王司马伦及其心腹孙秀产生了冲突。
但石崇根本斗不过大权在握的司马伦和孙秀。
绿珠不愿屈从,亦想报答石崇为了她不惜和权贵对着干的情意,在金谷园的楼上跳楼而死,而石崇全家也没过多久就被拉到东市处死。
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晋书》
所以,金谷园在当时属于凶宅,至少在古代人的眼里,是很可怕的。
刘曜带着军队在金谷休整的时候,距离绿珠跳楼、石崇全家被杀,也仅仅过去20多年而已,那地儿的传说一直都在。
据说,刘曜麾下的士卒们,就是在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又在金谷园这种地方驻扎休整,导致精神崩溃的。
这种崩溃情绪迅速蔓延到全军,甚至在刘曜退守到绳池后再度发作,最终导致刘曜的军队自动瓦解。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猜测,史书并未明确说是因为绿珠在金谷园跳楼而死,导致后来刘曜的军队无故大惊。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石虎暗中派人到刘曜军中散播了某种能导致士兵情绪崩溃的言论,瓦解了刘曜的军队。
这也是一猜测,具体是什么原因,史书没说,估计连刘曜自己最后也没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刘曜的主力大军内部瓦解后,只能撤兵回长安。
而被围困在石梁的刘岳没了援兵,很快抵挡不住,被石虎生擒,还俘虏了氐羌部族三千余人,押送回后赵都城襄国。
与此同时,石虎发兵收复了此前归降刘曜的并州,斩杀刺史王腾,坑杀士卒1.6万余人。
就这样,刘曜对石勒发起的一次大规模攻势以惨败告终,原因是军中夜间发生离奇的“无故大惊”事件,导致军队不战自溃。
此战之后,双方消停了两年时间,但这只是暂时的。
328年,石勒派大将石虎率军4万进攻刘曜。
而这一次,刘曜直接亡了国,原因也是让人耳目一新,他是由于醉酒指挥作战,导致战败亡国的。
当时,面对石虎来势汹汹的进攻,刘曜调集精锐大军迎战,前期打了几个漂亮仗,是占有优势的。
史载,刘曜在高侯这个地方击破石虎,斩杀其部将石瞻(冉闵的父亲),那一日,后赵军队惨败,战场上“伏尸二百多里”,刘曜所部缴获物资数以亿计。
随后,刘曜率军继续进击,将后赵大将石生围困于金墉城, 一时间,后赵朝野震动。
金墉城其实就是洛阳西北角的一座小城,但建造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和洛阳挨在一起的,所以刘曜围攻金墉,其实是连洛阳一起围了。
另一边的石勒一看形势不妙,于是决定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分三路进攻刘曜。
不过,在进攻之前,石勒发表了一次对战局的看法,从中可以发现刘曜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石勒跟谋士徐光商议军情后认为,如果刘曜在成皋关(虎牢关)部署重兵阻击,那是上策,如果沿着洛水构筑防线,是中策,若刘曜坐守洛阳,那必定被擒获。
勒顾谓徐光曰:“曜盛兵成皋关,上计也;阻洛水,其次也;坐守洛阳者成擒也。”——《晋书》
事实上,刘曜在军事部署上还真就犯了致命的错误。
他围攻洛阳和金墉城,石勒必然派重兵增援,这其实就是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战役,可刘曜既没有在成皋关这种险关部署重兵,也没有在洛水构筑防线,而是一昧地围攻洛阳。
围点打援战役被他打成了只有围点,没有打援。
只围点,不打援的后果是什么?围点的军队由于长期围攻作战,已经是疲弊状态,加上围点状态下,缺乏对包围圈外围实施防御,那么敌军的援兵打来,围点的军队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战败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后世把这个战法玩到极致的是李世民,几百年后,李世民将王世充围困于洛阳,接着亲率主力大军进驻虎牢关(成皋关),打了窦建德的援兵,最后一战擒双王。
果然,石勒率领大军抵达成皋关后,发现刘曜并未在此设防,也没有在洛水构筑防线,不禁大喜过望,随即进军至洛河。
到了这个时候,刘曜才反应过来,连忙集结十万重兵于洛水西岸,与石勒对峙。
谁知,在这关键时刻,刘曜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直接导致战败身亡,同时葬送了前赵江山。
刘曜这个人嗜酒如命,就在两军对峙期间,随时有可能爆发决战的重要时刻,刘曜在大营中大肆饮酒,结果醉得一塌糊涂。
这时,石勒突然发起了进攻。
面对敌军的大规模进攻,前赵的将士都在等着皇帝给他们下达作战命令,分配任务,可此时的刘曜,已经醉得迷迷糊糊,根本无法组织抵抗,以至于前赵军队群龙无首,在原地干着急。
很快,在石勒的凌厉攻势下,刘曜所部大军全面溃败。
这时,醉酒状态下的刘曜好不容易被部下弄醒,打算带着他逃出去,结果刘曜骑上战马以后,根本没力气骑马,直接趴在马背上就睡了过去,然后任由战马奔跑。
跑出一段距离后,昏睡中的刘曜直接从战马上摔了下来,当时是冬季,地面很多地方结了冰,刘曜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冰面上,身体被摔出十几处伤。
可刘曜已经醉到不省人事,伤成这样都毫无感觉,还是继续昏睡。
等他醒来时,才惊恐地发现,自己成了敌军的俘虏。
我相信,在这一刻,刘曜一定是连肠子都悔青了,要是不喝酒该多好?
勒至,曜将战,饮酒数斗,常乘赤马无故局顿,乃乘小马。比出,复饮酒斗余。至于西阳门,捴阵就平,勒将石堪因而乘之,师遂大溃。曜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于冰上,被疮十余,通中者三,为堪所执,送于勒所。——《晋书》
就这样,刘曜被俘虏后不久,石勒将其杀掉,前赵也很快被石勒吞并,从此,后赵控制了北方绝大部分地盘,与东晋形成了短暂的南北对峙之局。
再回过头来看刘曜的失败。
如果说,刘曜与石勒之间的战争,第一次是因为倒霉到家,运气差到极点,军中发生了夜间“无故大惊”引发士卒溃散,最终导致惨败的话,那第二次惨败就纯属是他个人作死。
很难想象,刘曜好歹打了二十多年仗,怎么连围点打援这么简单的战术都不用一下。
他围攻金墉、洛阳时,石勒会派大军增援,这是完全能预料到的事情,可他根本一丁点准备都没有,等石勒都过了虎牢关,抵达洛水时,他才急忙在洛水西岸陈兵对敌。
这明显就是关键时刻犯了低级错误。
最不可思议的是,大战一触即发时,他把自己灌醉了,简直就是奇观。
做到这种地步,他不战败亡国还真就奇怪了。
参考史料:《晋书》、《资治通鉴》
来源:烟郭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