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吴佳玮,笔名无眼者、桑托。《弯月王朝》西方古珠印文化传播平台创始人,上海青年书法协会篆刻研究会委员,域外古印章和古珠饰文化研究者。
“王权神话”
从一枚青金石神牛护身符说起
无眼者专栏
吴佳玮,笔名无眼者、桑托。《弯月王朝》西方古珠印文化传播平台创始人,上海青年书法协会篆刻研究会委员,域外古印章和古珠饰文化研究者。
【主持活动】
2016年12月,西泠美术馆《他山之玉—域外高古印展》协作策展人,展品提供者。
2017年1月,上海珠饰博物馆于尚演谷《沉淀千年的美—世界古文明珠饰展》策展人并作展程讲座。
【专著】
《泰坦之境—古典宝石雕刻上的希腊诸神》2017.12出版,第二作者
【刊文】
《滚印—起源于两河流域的古老艺术》《华夏地理》2016.5
《印记戒指—指节上的辉煌史》《收藏•拍卖》2016.8
《在伦敦,逛博物馆会上瘾》《收藏•拍卖》2016.11
最近在我们的直播中展示了一件苏美尔青金石神牛护身符,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它的造型非常有意思,尤其是与众不同的大胡子。
乌尔王墓出土的著名的“王后竖琴”的就有这样的大胡子牛头。这种神牛造型其实是苏美尔早王朝三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符号,他和之前苏美尔艺术中的牛都不一样。
“王后竖琴”
苏美尔早王朝III期,发现于乌尔王墓
这里的胡子象征神性与超凡的力量,在苏美尔神话艺术中,英雄和神也都有这样的胡子。
其实在苏美尔神话《吉尔伽美什》里,就提到过这样一头“天牛”。女神伊什塔尔向大英雄吉尔伽美什求婚被拒绝以后,就派遣名叫“古加拉纳”的天牛去报复吉尔伽美什,但最终被大英雄和他的同伴斩杀了。所以在滚印上,我们经常看到这头神牛在和英雄搏斗。
玉髓滚印
美索不达米亚,新巴比伦时期
红玉髓滚印
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帝国时期
吉尔伽美什史诗泥板
美索不达米亚,新亚述时期
发现于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彩绘模压浮雕供奉泥版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000年
不仅如此,一些学者相信,苏美尔神话中连接天地的世界之山上有两道大门,太阳每天穿过这两道门在天地之间循环。而驮着这两道门的,正是神牛。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世界观
大地两端的高山就是天地之门的所在
蛇纹石滚印
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帝国时期
由此可以推测神牛形象与王权紧密相关的原因——国王作为神的代理人,需要通过这样超自然形象彰显其力量和统治的合法性,所以这样的形象才会出现在王室的艺术品上。同样,这件使用神牛形象的护身符等级显然也不低。
这件护身符用的青金石在当时也极其珍贵。青金石产自阿富汗的巴达赫尚地区,通过古代贸易网络跨越数千公里运到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视其为“神的石头”,只有神庙和王室才能使用。比如一篇史诗中提到过,神的宫殿是用青金石铺的地砖,苏美尔国王更是为了获得青金石,和遥远的国度进行了漫长的外交博弈,甚至不惜发起战争。
青金石材料对古代苏美尔文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古董市场上各种早期两河流域青金石的伪、仿、冒古物现在也层出不穷。无尽藏老师为我们分享了鉴别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青金石制品的一些实战经验(详情参见视频)。
鉴真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综合材质、工艺、符号学、艺术史等多种知识。在实战中更是要把握艺术品的文化语境!比如这件神牛护身符,如果脱离苏美尔神话和王权背景,单独看只是一件普通小雕塑。但结合乌尔王墓的竖琴浮雕、吉尔伽美什史诗传说,以及青金石的神圣属性,就能构建完整的文化逻辑。赝品往往在细节上“张冠李戴”——比如混用了其他文化的符号或者晚期的艺术形象,用了当时不存在的材料,乃至不流行的造型风格。这类违和之处需要逐渐积累知识储备才能识别。而最简单的上手方法自然是找一本可信的参考书,一位可靠的古董商和一件传承有序的藏品。这些都可以拉平学习曲线,节省“打眼”“吃药”的成本。
苏美尔青金石神牛护身符
苏美尔早王朝III期(2500 - 2350 BCE)
德国2024高尼莫大拍,名家旧藏
来源:乐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