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供给是主要矛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23:55 2

摘要:现在市场的反应似乎迟钝了一些。就真实的效果而言,这次影响的产量最多不到400万吨,这还是在全部绝收的情况下,现实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而阿根廷的产量预测为4900万吨,这一点不过是毛毛雨。

这两天,豆粕有了一点点动静,简单聊几句。

1,阿根廷洪涝:影响有限

最近两天,豆粕出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出现了洪涝灾害。

有消息说,阿根廷农业心脏地带近日遭遇罕见暴雨侵袭,引发大面积洪涝灾害,对大豆和玉米的收割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其实,三天前就有相关的报道,现在市场的反应似乎迟钝了一些。就真实的效果而言,这次影响的产量最多不到400万吨,这还是在全部绝收的情况下,现实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而阿根廷的产量预测为4900万吨,这一点不过是毛毛雨。

所以,市场对于此次天气行情的反应是比较平淡的,只涨了一点点而已。市场的评论,也都是比较悲观。

2,供给充沛:天量到港

据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发布的5月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达到1.683418亿吨,同比增加2062.05万吨,增加14%,环比增加47.2万吨,增加0.3%。

预计2024/25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761.27万公顷,同比增加146.31万公顷,增加3.2%,环比增加9.7万公顷,增加0.2%;预计2024/25年度巴西大豆单产为3.54吨/公顷,同比增加334.7千克/公顷,增加10.5%;环比增加2.7千克/公顷,增加0.1%。

但是,去年底今年初的时候,巴西大豆收割初期遭遇了降雨,导致收割延迟,外加运输受阻,整个2-4月份大豆的发运量大幅减少。去年3月份进口554万,今年只有350万,去年4月份进口857万吨,今年只有608万吨。

产量增加不少,进口量却减少了,外加特朗普当选,市场对制裁美豆也有了一定的预期。所以,年初有了一轮行情。但,供给只是推迟,并没有消失。5-8月,估计就有天量大豆进港,每个月估计都有上千万吨。

另外,大豆的港口库存也不少,马上阿根廷的大豆紧跟着也要来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恐怕就是供给最为宽松的时期了。

不过,这些都是明牌了,很多都已经反映在当前的豆粕以及大豆价格之中。已经被反映的现实,没那么可怕。

3,预期差在哪里:最小阻力方向

投资不要过于看重现状。不管是过剩的多么可怕,还是多么缺货。只要价格足够低,过剩也没什么,只要价格足够高,缺的货自然就会补上。

投资,一定要讲究预期差,盯着绝对值看没用。

有人一看低了就想抄底,有人一看高了就想做空。也有人看价格低,就喜欢追着杀,价格高了也追着买。

事实上,矛盾无时无刻都是存在的。不管什么时候,多空双方,都能找到十分坚挺的理由,也都有一帮死硬派。俗称,死多头和死空头。

但,矛盾是可以随着时间和价格的变化而转化,原来的多头因素,可能转化为空头因素,原来的空头可能会转化为多头。我们要分清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然后,抓住主要矛盾,追踪矛盾变化的方向,这往往就是最小阻力方向。

4,供给是主要矛盾,价差挺好的

目前,关于大豆,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首先是的因素,事关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上在美国对全球征收关税的背景下,哪怕全部签订了协议,估计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就连第一个和美国签协议的英国,忠实的小弟,也有10%的关税,这说明,10%的关税已经是美国这一轮关税战的底线。

需求面不太好,这是一个比较容易预期的事实。毕竟,财富来源于分工,贸易的冲击,对双方都不好,最终害人害己。

但,需求面,需要注意的是,会不会有一些刺激政策,可能性也没那么大。关于猪肉对豆粕的需求问题,短期恐怕也很难有大的波动。因为去年猪企刚吃了一波肉,正舒坦着呢,哪怕猪价低,也不太可能大规模减产。

相比较需求面,美豆供给面可能是2025年的主要矛盾方向

第一,美豆种植面积的变化

美豆与美玉米之间的价差,正处于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附近。这也意味着,种植大豆的性价比在下降,而且还有关税风险,很可能会造成美豆种植面积的超预期下降。

最新美国农业部发布5月份供需报告中预测,2025/26年度,美国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8350万英亩,较上一年度的8710万英亩下降了360万英亩,降幅超过4%。不过,最新的数据,播种率已经有66%,变化的时间不多了。

第二,美豆单产可能的变化

哪怕是最后播种面积下降的幅度不高,种植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遭遇减产的问题。一来说价格比较低的时候,通常农户会减少一些投入,比如饲料、杀虫剂之类的。

过去50年,美豆的单产有了巨大的上升,1973年只有23.2蒲式耳/英亩,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了50.7,接近1倍的空间。单产上升的难度越来越高,下降反而变容易了。

而美豆的单产,在2023、2024年,已经经历了一个连续两年上升的阶段,分别是50.6、50.7(2022年49.6),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耗了不少的土壤肥力。

1973年以来的51年,连续4年单产上升只发生了2次,一次是,1989-1992,另一次是2013-2016。连续3年单产上升发生了一次,是1996-1998年;连续2年单产上升发生了6次;第二年减产的次数发生了6次。所以,2023、2024年已经连续2年增产,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今年减产的可能性更大

相信周期的力量,世界有人捣乱的时候,往往老天爷也会下场,此所谓天灾人祸。

第三,美豆关税可能的变化

由于接下来的2个月是美国与中国谈判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说,很难顺利达成妥协。

特别是双方还没有实质性的伤害,达成实质性协议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那么,就很有可能关税卷土重来,影响美豆的供给。

最后,看一看豆粕和玉米的价差交易。

因为大豆和玉米属于竞争性品种,而且过几年还要轮种,因此,往往双方的价格会此消彼长,历史上看波动性也比较大。

从下面的图来看,目前玉米和豆粕的价差正处于历史的极值水平附近。历史上价差的均值为1130,中值为1115,最低值为26,最高值为3070,而现在是455。

当然,我们总不能看到价差就往上上。比如历史上最低的时候,发生在2015年5月29日。当年,玉米在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临储强行撑着,支撑了一场原本不该存在的牛市。

现在的情况不存在的,都已经市场化多少年的,而且就算撑盘,现在也应该撑大豆,而不是玉米。那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极端行情,必有极端的供需。

来源:白刃行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