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国际茶日|昆明雄达茶文化城上演普洱茶手工杀青“武林大会”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21:34 1

摘要:5月21日,昆明雄达茶文化城茶韵袅袅、鼓乐铿锵,第六届“5·21国际茶日”暨“茶韵飘香指尖传艺”盘龙区普洱茶手工杀青技能竞赛在此举行。这座坐落于昆明北市区金星立交桥畔的3A级景区,以4.66万平方米的茶文化空间为舞台,通过技能竞赛、文化展演、产销对话等多元形式

5月21日,昆明雄达茶文化城茶韵袅袅、鼓乐铿锵,第六届“5·21国际茶日”暨“茶韵飘香指尖传艺”盘龙区普洱茶手工杀青技能竞赛在此举行。这座坐落于昆明北市区金星立交桥畔的3A级景区,以4.66万平方米的茶文化空间为舞台,通过技能竞赛、文化展演、产销对话等多元形式,展现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和“市场+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本次活动由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指导,盘龙区多部门联合主办,汇聚了政府、企业、乡村三方力量。

茶锅“炒热”茶经济:

技能竞技产业帮扶双向发力

活动现场最“热乎”的要数普洱茶手工杀青比赛。身穿民族服饰的采茶姑娘提着箩筐在茶树间游走,表演春茶采摘的生动场景。来自临沧邦改村合作社、云南霸茶茶业等6支队伍的选手轮番上阵,围在灶台前,锅里的鲜叶“滋滋”作响散发阵阵清香。这些由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邦改村连夜运送的鲜叶,在炒茶师指尖翻飞间逐渐释放出古树春茶的独特韵味。由云南农业大学蔡新教授、省质检专家祝红昆、云茶专家张理珉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现场打分,从温度掌控、杀青时长到茶叶形态,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云茶工艺的精细化追求。“杀青是普洱茶品质的关键工序,这场比赛既是技艺的切磋,更是云茶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缩影。”评委在点评时介绍。

赛事之外,“对话边疆茶区·助力乡村振兴”环节揭开了云茶产业的另一个维度。临沧邦改村党总支书记李恩德讲述了与雄达茶文化城的“两年之缘”:2023年国际茶日,茶城邀请邦改村走进昆明推介藤条茶,如今村里道路硬化了,茶农收入提升了,“金叶子”真正变成了“富民叶”。雄达茶文化城董事长马开雄在对话中表示:“企业与乡村‘共担风雨、共享甘甜’,把产业留在乡村,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这是云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活动现场,茶城商户通过直播向全国推送春茶采摘、制茶工艺等画面,线上线下联动让云茶从深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茶城里的“诗和远方”:

逛市场就像逛景区

作为集茶叶交易、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雄达茶文化城的“市场游”转型在活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步入茶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弥漫的茶香勾勒出“茶韵千年”的沉浸式场景:游客可在古香古色的戏台观看民族演出,在“云茶历史文化博物馆”触摸云茶发展脉络,在御剑窑满慢山集物生活馆、俸字号冰岛茶博馆等美学空间,体验宋代点茶雅韵与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特碰撞。围炉煮茶、茶器品鉴等活动吸引年轻人打卡;而贯穿全年的茶艺比赛、茶文化讲座,则让“喝茶”升华为“懂茶、传茶”的文化之旅。

茶城不仅是交易市场,更是茶文化的“活容器”。据悉,雄达茶文化城年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其“前店后旅”模式正成为昆明市的“市场游”的标杆。游客既能在600多家商铺选购普洱、滇红等云南名茶,又能通过采茶体验、手工杀青等活动,亲身参与“一片茶叶的诞生”。芒嘎拉茶山游学、冰岛茶博馆茶山研学等“茶旅研学路线”,串联茶山采摘、茶厂加工、茶城品鉴等环节,形成“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旅游产品。

从“一叶香”到“茶城美”:

云茶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经过紧张比赛和蔡新、祝红昆、张理珉三位云茶专家的严格评审,云南霸茶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古滇贡茗茶业有限公司、永德县太禾茶业有限公司获得本次杀青比赛“优秀工匠奖”;云南澍隆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西双版纳七子郎韵茶业有限公司、双江勐库镇邦改村合作社获得“金牌制茶师奖”。

捧着奖杯的炒茶师傅们和观众一起拍手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活动圆满落幕。手工杀青技能比赛筑牢工艺根基,乡村帮扶串联起“茶山—茶企—市场”链条,“市场游”的文旅属性则打开了“茶文化—茶消费—茶经济”的增长空间。在雄达茶文化城,市场可游玩,工艺能体验,云茶也从“农产品”升级为“可感知的文化商品”。从最早的茶叶批发市场到如今的3A级景区,这座茶城用20年时间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路子——春天卖春茶,夏天办茶会,秋天搞研学,冬天泡热茶,一年四季都有“茶文章”。

开屏新闻记者 赵荣荣 王磊 文 龙宇丹 摄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

来源:开屏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