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智尚未成熟,一旦误入歧途,将对人生造成毁灭性打击。近日,陕西省政协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就“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智尚未成熟,一旦误入歧途,将对人生造成毁灭性打击。近日,陕西省政协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就“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共同找对策、谋思路。
结合前期考察调研了解的情况,省政协社法委主任王永明表示,近年来,陕西省扎实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推进协同共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方面、全周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多个领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强化多方合力”。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奇建议,聚焦家庭保护,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家长学校”建设;突出学校保护,在中小学全面开设法治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深化社会保护,周期性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力量,为困难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关爱帮扶;加强网络保护,积极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活动,推荐适合未成年人浏览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压实政府保护,不断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司法保护,规范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机制,创设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基金,为遭受违法犯罪侵害的未成年人提供经济救助。
针对网络保护,省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谢斌补充道,要建立健全网络游戏、视听作品等领域分级制度,推动网络平台落实“强制实名制+生物识别”双重验证。同时,组织公安、网信等部门联合开展“净网”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游戏、社交工具、直播平台等涉未成年人高风险领域。
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通常是由轻及重、逐渐恶化的过程,需要把握最佳矫治教育时机。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民建陕西省委会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闫玉新建议,构建“预警—干预—矫治”三级防控体系,由社区网格员、教师、民警组成基层观察小组,记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对于一级轻微不良行为,进行家庭约谈和学校批评教育;对于二级较重不良行为,由司法社工介入,开展3~6个月法治教育;对于三级严重不良行为,启动专门学校入学评估,通过“法治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回归正轨。
记者:路强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