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权:58岁无子女送终,23 亿遗产全给古天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21:32 2

摘要:1982年夏天。当时17岁的曾伟权陪同学参加亚视艺员训练班的选拔,结果被导演相中。尽管面试时他紧张得把台词卡在喉咙里,却因眉宇间特有的英气获得破格录取。

2024年1月,香港九龙塘的一栋住宅里,58岁的演员曾伟权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他留下了23亿港元的毕生积蓄,全部捐给了古天乐慈善基金会。

这一消息让公众重新审视这位低调演员的人生轨迹,也揭开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1965年,曾伟权出生在香港上环的一个商贾之家。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位于中环的钟表行,母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师。

少年时期的曾伟权在维多利亚港的汽笛声中成长,每日目睹父亲与各国客商洽谈生意,而母亲书房里的文学典籍则成为他最早的启蒙读物。

家族对长子寄予厚望,中学时代便安排他学习商业管理。

每逢周末,他都要到父亲的钟表行学习鉴表技艺,从瑞士机芯的精密构造到珠宝镶嵌的传统工艺,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在算盘与齿轮间穿梭的商界接班人,未来会成为荧幕上的百变演员。

1982年夏天。当时17岁的曾伟权陪同学参加亚视艺员训练班的选拔,结果被导演相中。尽管面试时他紧张得把台词卡在喉咙里,却因眉宇间特有的英气获得破格录取。

这个决定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父亲甚至以断绝经济支持相威胁,但少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背着简单的行囊搬进了训练班宿舍。

在亚视训练班的400多个日夜里,曾伟权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清晨六点的练功房总能看到他压腿的身影,深夜的走廊里回荡着他练习台词的声音。

1983年,《烽火情仇》剧组来选角,这个身高一米八、眼神坚毅的新人凭借对余继光角色的深刻理解获得了首秀机会。

剧集播出后,报纸娱乐版用“商界贵公子跨界逆袭”的标题报道了他的出道,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剧中那个策马奔腾的爱国青年竟是中环钟表行的少东。

此后五年间,他在《云海玉弓缘》中饰演亦正亦邪的金世遗,在《八仙过海》里扮演仙风道骨的吕洞宾,迅速成为亚视的当家小生。巅峰时期,他的海报铺满了弥敦道的报刊亭,连茶餐厅的阿婆都能叫出他饰演的角色名。

在光鲜的荧幕形象背后,曾伟权始终保持着商贾世家的务实作风。他将拍戏所得投入房地产,九十年代初期便在中环购置了写字楼。

某次接受专访时,他坦言:“演员是青春饭,总要为将来打算。”这种清醒的认知,让他在后来行业变迁时始终保持着从容。1999年与相恋13年的女友分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表演。

从《刑事侦缉档案》中的变态杀手到《寻秦记》里的阴鸷权臣,他不断突破戏路。2015年拍摄《使徒行者3》期间,为了准确演绎黑警的持枪姿势,他特意到警队特训基地学习战术动作,连手指扣扳机的角度都反复揣摩。

2018年在内蒙古拍戏期间,曾伟权因咳嗽不止被确诊为肺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出他骨子里的坚韧。

治疗期间,他坚持完成了所有已签约的拍摄工作。2020年某次片场晕倒后,工作人员才发现他随身携带的保温杯里装着中药。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化疗导致脱发时,他笑着对造型师说:“正好省了戴头套的时间。”2023年病情恶化期间,他仍坚持参与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会议。邻居们常看见他牵着收养的流浪犬散步,消瘦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离世前三个月,曾伟权将名下的资产整理成册:九龙塘的独栋别墅、中环的三处写字楼、价值数亿的蓝筹股,以及收藏多年的古董腕表。

这份总价23亿港元的资产清单,最终化作贵州山区的27所希望小学、云南昭通的儿童医疗中心,以及扶持青年演员的专项基金。古天乐在慈善项目启动仪式上回忆,两人于2008年因资助贫困学生结缘。

曾伟权生前最常说的话是:“帮人不是施舍,是给希望。”如今在云南昭通的“伟权小学”里,孩子们用他捐赠的钢琴上音乐课,图书馆墙上挂着捐赠者年轻时的剧照,照片里的白衣少侠永远目光清澈。

翻开曾伟权的遗物,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工整记录着每个合作演员的生日。化妆师阿珍记得他总带着润喉糖分给工作人员,场务老陈说起他每次杀青都会给剧组送下午茶。

这些细微处的温暖,比荧幕上的角色更令人难忘。在流量至上的娱乐时代,这位老派演员用四十年时间诠释了何为真正的表演艺术。

他的人生轨迹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个齿轮都严谨咬合:商贾世家的教育赋予他理财智慧,演员职业教会他洞察人性,慈善事业成为生命的最终归宿。

当香港电影资料馆开始整理他的影视资料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竟参与过上百部作品。从八十年代的古装少侠到千禧年后的职场精英,每个角色都带着独特的印记。

正如某位影评人所言:“他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却是不可或缺的银河。”九龙塘的旧居如今已成影迷朝圣之地,窗台上的绿萝依然茂盛,书桌上的抗癌药物说明书保持着主人最后摆放的模样。

这个用一生践行“成为好演员,帮助更多人”誓言的艺术家,最终将自己的故事写进了时代的集体记忆。每当山区教室传来琅琅书声,便是对这份赤子之心最好的纪念。

来源:娱乐白名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