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也是很多A娃家长反复纠结的问题,孩子确诊ADHD后,要不要告诉他?
要不要告诉孩子有多动症”这件事,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这也是很多A娃家长反复纠结的问题,孩子确诊ADHD后,要不要告诉他?
很多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会选择一直隐瞒:
害怕孩子知道自己是ADHD患者后,会产生自卑心理;
担心告诉孩子后,对他是一种打击;
忧心孩子听了后一知半解,被吓坏;
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对孩子隐瞒他自身的情况,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会产生心理压力。
但不告诉孩子真相,孩子会困惑不已:“为什么自己总是表现得差强人意?为什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
强烈的挫败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充满自责和愧疚感。
不告诉孩子他有ADHD,并不代表孩子不遭受ADHD的困扰。
01
家长闭口不谈ADHD,孩子的感受会怎样?
知乎上就有一个家长提问:孩子查出多动症没告诉她,如今发现之后她开始怪我怎么办?
这位家长发现:
四年级的孩子成绩下滑,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于是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诊断出多动症。
为了不想让孩子有心理负担,家长并没有将孩子患多动症的情况告诉孩子和学校。后来孩子在家里发现了自己的诊断报告,开始在家里大吵大闹,亲子关系出现了极大的裂痕。
很多时候,父母出于好意,选择隐瞒孩子确诊ADHD的事实。但孩子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自己的“不同寻常”:医院的诊治中,身边亲友的只言片语,身边同学朋友对自己的态度上。
A娃心里的谜团也会一个接一个:
“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不好?”
“为什么我每周都要做认知训练?”
“为什么我要吃药?”
如果孩子得不到答案,这些谜团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随之而来,孩子会自卑,自我怀疑……最后最糟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
很多家长不愿意告诉孩子实话,会让孩子产生“多动症是可耻”的错觉。
如果家长闭口不谈,会让孩子感到无措,甚至会有一种深深的羞耻感。
孩子的不理解不配合,也会导致治疗干预的效果不好。
02
看完家长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让孩子知道和不让孩子知道,完全是2种结果。家长看完之后,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哈佛大学医学院权威注意力专家哈洛韦尔博士,在被誉为分心领域的圣经《分心不是我的错》一书中,分享了实用干货。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ADHD情况时,可以参考以下8个建议:
1.实话实说,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实话实说,这是与孩子沟通ADHD时的首要原则。
为了能确保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是准确的,家长首先要接受正确的科普,保证自己了解到关于多动症的信息是正确的,再把学到的这些信息,以孩子能懂的方式讲给他听。
而不是丢给孩子一本手册让他自己了解,或拜托专家解释给他听。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最了解什么样的解释方式,最适合孩子。
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家长可以借用比喻的方式,用正确的名词。但不要含糊其辞地打马虎眼儿,不要说谎欺骗孩子,也不要用不正确的词语遮遮掩掩。
家长如何解释,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整个过程家长要直接,诚实。
2. 恰当比喻,帮助孩子理解
用专业晦涩,难懂的解释,会让孩子难以理解,而借用比喻的方式,效果则事半功倍。
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解释多动症,让孩子更好的理解:
“多动症就像一台刹车功能失灵的赛车一样,这让你感觉很痛苦。你现在需要的是有人教你如何刹车,妈妈和爸爸会帮助你,一起对抗“分心”。”
3. 如实回答孩子的提问
向孩子解释多动症后,问他有什么问题想了解。
有的孩子会提出一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家长不要随便糊弄孩子。
如果知道答案,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不知道,不要害怕承认自已不知道。
可以去找答案,看专家的书,询问专家医生或查找一些专业的科普文章来寻找确切的答案,自己弄清楚后再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诚实回答孩子关于自己多动症的疑惑,不遮掩,不隐瞒。
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和言语中,感受到多动症并不羞耻,孩子才能积极的心态面对多动症。
同时,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当他有疑问时,可以随时来问你。”
4. 教孩子正确看待多动症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确诊多动症并不表示他是笨蛋、他是坏孩子。
多动症只是说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些欠缺。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难以集中注意力就是孩子需要克服的短处之一。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治疗可以帮助他的大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就像有人戴眼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样。
家长简单诚实的告诉孩子,自己的表现和多动症之间的联系,以及今后可能会遇到困难。
同时,家长需要教孩子回答别人问的问题,原则仍是说实话。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角色扮演,假装有别的同学笑他,他应该怎样回应,这样可以防患未然。
家长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你就是有多动症。”
可以鼓励孩子说“多动症只是你的一部分,并非全部,你只是比别人有更多的精力和能量。这并不意味着你笨或者坏,恰恰说明你是有个性的小天使。”
5.提醒孩子不要拿多动症当借口
有些孩子一旦弄清楚多动症是怎么回事之后,在一个时间段内,会拿多动症做挡箭牌。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多动症不是孩子逃避完成作业、不努力或者成绩差的的借口,孩子需要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陪孩子一起克服学习方面的困难。
6.告诉孩子一些多动症的代表人物
告诉孩子一些患有多动症的典型人物,帮他树立:即使患有多动症的人,也可以成功的自信。
例如爱因斯坦,飞鱼迈克尔•菲尔普斯 、约翰·列侬,贾斯汀比伯、罗永浩等。
让孩子知道他很特别,每个"A娃",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7.向孩子解释服药问题
有些A娃对服用药物存在抵触心理,觉得服药就代表自己“有病”。
如果家长将前面的6个问题,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不会心生抗拒。
家长说明:多动症孩子服药,就像近视患者戴上了眼镜。孩子在药物的帮助下进行行为干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保持开放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解释多动症,这次对话仅仅是开始。
家长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让孩子知道真相,他们会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
为了让孩子得到合理的对待,家长可以尽量在学校和班级里传播关于多动症的知识,让同学不要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多动症孩子。
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ADHD,对多动症充满了误解。
当然,是否向孩子解释多动症,还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当家长对于孩子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有把握时,建议主动和孩子沟通他们的ADHD情况,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ADHD,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社交和生活方式。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