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希腊,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摇篮。这一精神火种穿越时空,将勇气与和平永恒镌刻于人们心灵深处。今晚,由江苏卫视和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3》播出第十期,文坛老友们一起度过体验“奥林匹亚的一天”,感受生命的跃动与激扬。
希腊,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摇篮。这一精神火种穿越时空,将勇气与和平永恒镌刻于人们心灵深处。今晚,由江苏卫视和今日头条联合出品的《我在岛屿读书3》播出第十期,文坛老友们一起度过体验“奥林匹亚的一天”,感受生命的跃动与激扬。
文学挚友举办乒乓球友谊赛
共忆难忘的奥运瞬间
早晨,阳光洒满岛屿,苏童惊喜发现了一张乒乓球桌,于是即兴发起了一场文学挚友间的乒乓球车轮战。余华、程永新、西川纷纷加入,现场战况十分热闹。对于打乒乓球的实际水平,苏童自嘲:“动作标准,姿势好看,但是谁都可以把我打败”,屡败屡战,乐在其中。
随着比赛的深入,“慢热型选手”余华也由刚开始的生疏渐入佳境,能够根据不同对手游刃有余地制定战术,整座庄园洋溢着蓬勃的运动气息。这场久违的乒乓球运动不仅唤醒了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更让他们回想起《山谷微风》中那段关于乒乓球的朴素描写。那时候的乒乓球桌都是木桌,桌面有裂缝,大家还是打得乐此不疲。
精彩的乒乓球对决唤起了大家的奥运记忆,余华回忆起自己看郑钦文比赛“抢七”时,手表提示“心率上升”的瞬间,竞技体育的魅力令他意犹未尽。叶子也分享了观看德约科维奇夺冠时的欣喜与感动。
作家们一致认为,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突破自我的那个时刻,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作家的写作是一致的。“谁走得远,到最后比拼的已经不是技术和才华,是性格。
漫谈文学中的海洋
余华苏童“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午后,海水澄澈,碧波荡漾,余华、苏童按捺不住对大海的向往,跃入海中,一个蛙泳矫健,一个自由泳灵动,姿势优美,越游越远,仿佛与大海融为一体。其他人面对海景,开始漫谈文学中的海。
程永新联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坚韧不拔精神依然影响深远。海明威一生扑向自然,和自然心心相印、紧密结合,创作出《白象似的群山》《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名篇经典。
刘亮程则提及了令他印象深刻的杜拉斯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一个人用一个小小的坝去抵挡太平洋,这就是一个作家要做的,明知道挡不住,偏要挡住”。叶子也忍不住感慨这部作品中蕴含的人类强烈的进取心。
余华与苏童上岸后,苏童笑称:“游了一圈感觉瘦了五斤”。但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在海里游泳和泳池游泳截然不同,“你需要时刻和海浪有一种对抗、平衡的感觉,其实也可以微妙地感受到人类自身和自然去抗衡的那种力量”。
这种力量,使人与自然成为文学亘古不变的母题,也激励着人类不断征服山川湖海,挑战极限。
体育与文学的共鸣交织
探索作家突破自我之路
体育与文学,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其精神内核却紧密相连,互相共鸣。体育追求身体极限的突破,文学则映照人精神深度之求索。文学史上每一次的更新与震荡,都凝聚着作家的无畏探索。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探索精神世界,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早了七年。卡夫卡则以超越德语文学传统的勇气,在《变形记》中以现代性的变形,映照出现代人的焦虑不安,从而丰富并改变了德语文学的面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也以自身的创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永新说:“文学史的流动都跟人想改变艺术形式,改变与世界的关系有关,在变化与流动当中,走在前列的人都是很让人钦佩的”;苏童也认为:“想做第一人,一般都是这个潜意识,导致我们看到无数风格流派,这是需要勇气的”。
竞技与写作一样,都需要勇气,去探索未知的界限,打破陈规的桎梏,才能实现自我突破,完成创作的升华。
来源:江苏卫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