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登州府是近代山东半岛的重要行政区划,始于明初(1376年),裁撤于民国初年(1913年),前后存在了500多年。登州府是“胶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更是近代闯关东的发源地,下面我们通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下登州府。
登州府是近代山东半岛的重要行政区划,始于明初(1376年),裁撤于民国初年(1913年),前后存在了500多年。登州府是“胶东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更是近代闯关东的发源地,下面我们通过一篇文章介绍一下登州府。
登州府辖区
登州府的设置。 登州在唐朝作为地名登上历史舞台,登州的地名来源于文登,621年,唐朝设置登州,州治所位于文登县(现在的威海市文登区),后治所迁至牟平(今烟台牟平),707年,再迁至蓬莱镇(今蓬莱区),一直延续至清末。1376年,因为登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升登州为登州府,登州府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如画文登
登州府的管辖区域。明朝设置登州府后,登州府下辖一州七县,下辖蓬莱县、荣成县、文登县、福山县、莱阳县、招远县、栖霞县、黄县、海阳县和宁海州,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登属八郡”,辖区基本与现在烟台和威海的区域一致。登州府管辖区域内有很多卫所,比如大名鼎鼎的威海卫,此外还有成山卫、大嵩卫、靖海卫等,这些卫所的设立主要作用是防倭,近代威海卫也是甲午海战的重要战场。此外明朝还设置了登莱巡抚,管辖登州、莱州及辽东诸岛,成为沿海防线的重要核心。
威海卫
登州府区域的变化。与莱州府不同的是,登州府卫所裁撤后影响了登州府的区划设置,其中大嵩卫裁撤后设置了海阳县,成山卫裁撤后设置了荣成县,这样登州府的辖区由原来的一州七县变成了一州九县,也就是常说的“登郡十属”,这一区划格局一直延续到登州府被裁撤。1913年,登州府被裁撤,登州府仅作为历史名词存在于历史长河当中。
荣成
登州府与闯关东。登州府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登州府成为闯关东的重要发源地,占到山东闯关东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闯关东人民后裔重要的认祖归宗的区域。现在大连口音与烟威地区的口音非常相似,因为方言的缘故,在闯关东的后裔当中,荣成县常误写作“永城县”,海阳县的阳常误写作大洋的洋,栖霞县常被写作齐县,有的族谱资料还会将原籍州县简称为登郡某邑,比如登郡莱邑,指的就是登州府莱阳县。
登州府作为唐代的军事边州,后来发展到明朝的军事战略要地,以及后来的人口迁徙,称为胶东文化的发源地,每一帧都体现了其承载的历史。
来源:深山静观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