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第三届广州市残疾人歌唱大赛在广州荔枝湾畔开唱,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相关活动举行。二十位参赛选手以昂扬之姿登台献艺,用歌声诠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5月20日,第三届广州市残疾人歌唱大赛在广州荔枝湾畔开唱,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相关活动举行。二十位参赛选手以昂扬之姿登台献艺,用歌声诠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荔湾区紧扣“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残日系列活动,举办非遗创作、文艺汇演、社区融合运动会等文化助残活动30余场。
通过“物质+文化+技能”多维帮扶模式,开展“助残微心愿”行动以及入户帮扶行动,惠及百余户特殊困难家庭。这些暖心举措诠释了“帮帮有荔”党旗红惠民工程的核心要义,让助残服务既有民生温度更具发展效度。
2025年,荔湾区启动实施“帮帮有荔”党旗红惠民工程,以党建引领织就残疾人服务网络,推出“帮帮志愿行”“帮帮追光行”“帮帮康园红”“帮帮稳就业”“帮帮康健行”五大行动,联动全区各级企事业单位形成帮扶矩阵。
“帮帮志愿行”织密关爱网络。搭建“党建+”志愿助残服务体系,全区55个区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下沉街道,与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认亲,建立探访关爱工作机制和服务清单。各街道组建22支“帮帮有荔”党群助残服务队,通过定期探访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实现“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
“帮帮追光行”助力视障群体发展。以视障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创新采用“慈善赋能+技能实训+公益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打造视障群体发展新平台。在技能培训方面,开设音频制作、网络直播等课程,累计培训500余人次,培养出42名专业“追光主播”。在实践平台建设上,搭建“追光+文化导赏”“追光+乡村振兴”等六大平台,推动残疾人追光主播参与“百千万工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推广等多领域工作,为视障群体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
为“追光”文化导赏员志愿者颁发聘书
“追光”志愿者联手带来古筝表演
“帮帮康园红”创新康复就业模式。针对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特点,打造“工作室+非遗”特色就业体系。在全区25个街道工疗站设立“友启航文创工作室”,通过“非遗创作-技能培养-就业转化”的支持模式,将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及非遗技艺融入残疾人的工疗活动中。首期将推出《岭南漫客体验课程》《和谐粉彩画技艺》《非遗螺钿手作》《扭扭棒创意手作》四个特色课程,为残疾人打造“一站一特色”的康复就业支持体系。
“帮帮康健行”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着眼老年和重度残疾人特殊需求,构建智能化健康服务体系。为1000名残疾人配备智能药盒,实现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功能。依托“帮帮有荔”助残志愿服务队,为300人次提供无障碍就医接送服务。在辅助器具适配方面,建立“评估-适配-回访”全流程服务机制,为500名残疾人精准适配假肢、轮椅等器具。
“帮帮稳就业”筑牢民生保障线。以就业年龄段残疾人需求为核心,开展就业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非遗+就业”模式,大力开展“西村窑”等订单式培训,与职业院校、企业签订公益就业协议,帮助残疾人完成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区建成首个省级就业培训基地,推动荔湾区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迈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2024年新增就业人数1243人。
“帮帮有荔”党旗红惠民工程通过构建“1+3+N”党建助残服务体系,实现了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和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未来,荔湾区将持续深化这一品牌工程,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图|通讯员提供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