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戴口罩!阳性率上升,即将达到高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6:17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9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戴口罩?你是在和病毒‘亲密接触’。”这是个不想听但必须听的事实:我们正在迎来又一波感染高峰。

各地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呼吸道疾病的阳性率持续升高,尤其是新冠病毒、新型流感病毒等正迅速传播。不少医院发热门诊排起长队,药店的感冒药、抗病毒药又开始紧俏。

问题不在于病毒有多“坏”,而在于我们很多人又一次放松了警惕。

很多人以为,新冠疫情过去了,病毒就“结束营业”了。但实际情况是,新冠病毒从没消失,只是它变得更“聪明”了,更容易传播,却更难被察觉。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通报,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株主要是JN.1变异株。这一株病毒传播力强,虽然重症率相对较低,但对于老人、儿童、免疫力差的人群,依然存在较大健康威胁。

与此同时,甲流、乙流、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也在“蹭热度”,几种病毒往往同时流行、交叉感染,进一步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疾病负担。

“阳性率”指的是接受检测的人中,查出感染病毒的人占比。阳性率升高,说明病毒正在加速传播,还未达到高峰。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5月第一周,全国新冠核酸阳性率已升至13.2%,比上周上升了2.7个百分点。这不是一个小数据,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感染者。

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医院反馈则更直接:门诊量激增、发热患儿爆满、抗病毒药物紧缺……这些都预示着一个现实:这一波感染还没到顶点,最糟的还在后面。

很多人说:“感染了也就是发烧几天,不用怕。”这话对一半,也错一半。确实,对于年轻人、健康人来说,大多数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也就是说会自己好。但问题是:

你不是一个人生活。你可以“扛住”,但你身边的老人、孩子、孕妇,能吗?重复感染,真的没风险吗?

已有研究发现,多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部分出现了长新冠症状,如持续咳嗽、记忆力下降、乏力等,影响生活质量。还有人因为病毒诱发心肌炎、肺炎,甚至导致住院。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科学数据在说话。

你可能已经听过无数遍“戴口罩有用”,但在病毒面前,这句话依然有效,甚至是最有效的。口罩不是万能的,但它能大大降低病毒传播的概率。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飞沫传播,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尤其是在以下场景:

公共交通工具上

医院、药店、诊所等医疗场所

人群密集的商场、影院、餐馆

家中有人出现感冒、发热症状时

戴口罩,不是怕死,是怕传染给你在乎的人。

这波病毒传播的特点是“传播快、隐匿性强”,很多人刚开始没有症状,但已经在传染别人。如果每个人都等到自己“躺平”了再反应,病毒早就扩散到你家门口。

我们不是要回到封控时代,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风险。不是所有预防措施都是“极端”,有些只是基本的责任感。

不少人说,“你们这样说,是不是又在制造恐慌?”我们要说清楚:我们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在提醒你做好准备。这就像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你带伞了吗?

疫情防控不是国家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医生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你不戴口罩、你不注意卫生,病毒就会利用你,把感染链一层层扩散。

别再信什么“群体免疫靠感染”,那是对病毒的幻想。对抗病毒,靠的是行为改变。

戴口罩:特别在人多、密闭空间。勤洗手:病毒可能通过手传播到口鼻眼。少聚集:聚会、聚餐、旅游,请慎重。打疫苗: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能打就打。

这些措施不复杂,但每一个都能实实在在地减少感染风险。

记住,病毒没有假期。它不会因为你觉得“烦了”“腻了”就停止传播。我们可以不恐慌,但不能不防范。

有人说,“这不就是一场大号感冒吗?”你可以这么理解,但别忘了,有人感冒之后住进了ICU,有人只是发烧几天,有人却落下后遗症。

病毒不会挑人下手,但防不防它,是你能选择的事。

你可能没法改变病毒是否传播,但你可以改变它是否通过你来传播。戴不戴口罩,不只是对自己的选择,更是你对他人健康的态度。

每一次咳嗽,每一次打喷嚏,都是病毒传播的机会。而一个口罩,能让这机会减少90%以上。别再犹豫了,现在不是“要不要戴口罩”的问题,而是“你还不戴?”

参考文献:①. 国家疾控局.《2025年春夏季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周报》[R].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5年5月.
②. 国家卫健委.《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Z].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2025年新冠病毒变异株通报》[R]. 2025年5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