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悬崖上的“直播间”|数字之眼守护黑叶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16:04 1

摘要:初夏时节,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气缭绕。护林员肖治金如往常般沿着河岸巡山,与此同时,岩壁上的红外相机也在默默“工作”,精准捕捉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晨间活动的珍贵画面。

初夏时节,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气缭绕。护林员肖治金如往常般沿着河岸巡山,与此同时,岩壁上的红外相机也在默默“工作”,精准捕捉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晨间活动的珍贵画面。

“以前追着猴群翻三座山都难见一面,现在这些‘电子眼’比我们快多了。”肖治金笑着告诉记者。

这片被誉为“黑叶猴王国”的秘境,山高谷深、飞瀑流泉,是全国黑叶猴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区域,也是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栖息地。

黑叶猴。(陈东升 摄)

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最初为县级保护区,面积仅5000公顷,核心区局限于麻阳河沿岸。1994年升格为省级保护区时,范围扩展至洪渡河上游流域,面积扩大至2万余公顷。2003年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最终形成以麻阳河、洪渡河、张家沟“两河一沟”为骨架、总面积3.1万公顷的喀斯特生态屏障。

独特的“V型”峡谷地貌与喀斯特峰丛,虽造就了黑叶猴赖以生存的峭壁洞穴,却也让人工巡护困难重重。肖治金回忆起往昔巡护经历,满是感慨:“那时候,要想看到黑叶猴,只能沿着崖壁攀爬岩阶,往往刚靠近,猴群几个扑腾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017年,麻阳河保护区启动智能监测设备更新,在凉桥、龚溪口、务川管理站片区安装监控设备,用于监测野生动物和外来人员出入保护区等情况。2023年,又启动实施“天地空-点线面一体化遥感与物联网综合监测体系”项目,通过自组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对保护区监测区域全天候24小时实时远程监测,填补了保护区信号微弱区域的监测空白。

视频监控画面。

在凉桥管理站监控室里,负责人李思尧正专注地查看猴王洞、五道拐暗溪口等地的实时画面。他轻点鼠标放大其中一格:“看!这是其中一个猴群的监控画面。”镜头中,黑叶猴家族在晨雾中觅食的场景清晰呈现。

“目前,保护区累计安装监控设备99个,其中球机6个、双光枪机8个、普通监控85个;累计布设红外相机222个,已拍摄红外相机照片近4万张,大大提升了保护区的监测能力和保护成效。”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负责人张璠介绍。

如今,“数字之眼”已成为麻阳河保护区守护生态的得力助手。红外相机清晰记录黑叶猴在岩壁间灵动腾跃的身姿,双光枪机敏锐捕捉红白鼯鼠深夜觅食的瞬间。科研人员无需翻山越岭,就能实时追踪黑叶猴家族的动向。通过对72群黑叶猴活动轨迹的持续监测,精确绘制出动态图谱。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黑叶猴最大种群数量稳定在760只左右。

黑叶猴。(陈东升 摄)

在麻阳河的峭壁之上,这些由监控设备和红外相机构筑的“直播间”悄然运转,虽然没有炫目的弹幕与打赏,却记录着最珍贵的生态密码。760只黑叶猴的腾跃轨迹,正成为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生动的注脚。

麻阳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安康表示:“未来,我们将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社区发展、科学研究持续发力,不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保护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徐涛 张警

编辑 王瑶

二审 王剑

三审 谢巍娥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