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跨媒介的国际传播”举办,业界专家就提升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等话题展开对谈。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尹星云)日前,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跨媒介的国际传播”举办,业界专家就提升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等话题展开对谈。
“文学的影响力往往体现在故事的共情能力和价值观传递上。文学作品的内核就像‘浓汤宝’,加入不同的‘汤汁’,就能变成不同的模样,拥有非常大的解读空间。比如《流浪地球》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融入科幻故事中,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认为,当下需思考如何将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和理念以国际更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央视动漫集团策划部主任张忆翔认为,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体现在用中国视角讲述世界故事。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黄悦认为,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在新媒介的赋能下,以崭新的方式重新登场。比如《西游记》,很多人看过原著、动画片和电视剧,最后遇到3A游戏《黑神话:悟空》时,依旧会被打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利用好不同媒介的特性,讲好承载中国价值观的中国故事。
北京广播电视台外语广播中心副主任刘智嘉表示,近年来,从影视作品到动漫游戏,再到社交媒体上的热点事件,中国文化通过多种媒介迅速传播到海外,呈现出“立体传播、多点开花、爆款频出”的特点。可见新媒体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展现出高效性和广泛性。
央视动漫集团资深策划叶立钊表示,国际传播不仅是内容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比如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角色比例、故事内容等方面的平等性,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促进了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现场交流环节中,观众围绕国际传播领域热点话题与作品,同嘉宾展开互动交流。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