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本政经】设为“星标⭐” 及时收到文章更新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一些“一夜爆红”的现象,从到“菏泽树哥”郭有才,到“电子榨菜”听泉鉴宝,再到“听劝理发师”晓华,这些“素人”以惊人的速度走红,算法也因此被热议。网红真的仅靠算法就能捧红吗?算法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最近的一期播客节目中,主播曹柠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教授围绕网红现象与算法使用,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对于公众担忧的信息茧房问题,张志安建议,我们要从无意识地刷手机,转变为有目的地用手机,有意识地选择多元内容,灵活切换使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从而把握信息的主动权,拓展我们的视野。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他认为不必因为害怕,而回避使用新技术。01.社会共鸣是网红走红的密码曹柠:今年有个现象,一些之前未受关注的网红,从短视频平台火到其他平台,引发全民关注,例如郭有才、于文亮、闻会军、王妈、理发师晓华等。张老师,您之前关注过吗?他们如此普通,为何能红?张志安:我只关注了其中一部分。这些素人基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真实场景+情绪价值”。首先,这些素人大多是普通人,大家一看他们的生活场景就觉得非常真实,容易有代入感。其次,他们的某条视频或者某系列视频提供了情绪价值,甚至能帮助大家克服“平凡羞耻症”。此外,他们从普通人逆袭为网红,这样的故事符合了网民的期待。以郭有才为例,他出身草根,其歌唱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差异性,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怀旧复古情怀。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经历生动地诠释了普通人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逻辑。情绪是这些网红景点和人物走红的重要因素。不论是爆火的哈尔滨,亦或是淄博烧烤,生活化的场景能够满足人们的情绪需求。理发师晓华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她的个人技能和真诚服务的态度,提供了情感上的触发点。烧烤、手工艺或歌唱,这些因素看似平凡,却能深刻触动人心。曹柠:之前我看到有分析说,这些素人网红之所以能红是有平台在捧他们?平台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张志安:人们不理解,所以倾向于想象其背后有暗箱操作,但事实并非如此。仔细分析,他们的走红与人们的情感结构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比如理发师晓华的成功在于她能够“听懂”并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单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理发,也不推销办卡。平台更像是一片土壤,或者广场,为创作者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草根网红的涌现往往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平台的角色不是造神,从理论上说,平台也没有这样的动机,没有必要去刻意制造“明星”。首先,这些走红的人有很强的偶然性,平台无法精准预测谁会走红。其次,如果平台偏向于某一种类型的内容或创作者,可能会“得罪”其他类型的创作者,这不利于平台的公平性与多样性。因此,平台更倾向于鼓励多元化的内容,提供公平展示的机会,而不是将资源集中在少数头部创作者上。曹柠:面对陌生与令人不适的复杂世界时,人们常常会借助阴谋论或隐喻来寻求解释。就拿郭有才、理发师晓华来说,外界曾纷纷猜测,他们是否是被流量刻意选中才得以爆火。说实话,最初看到这些素人迅速走红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错愕与惊讶,甚至涌起审丑的冲动。但仔细想来,我对很多情况并不了解。一方面,我对算法的运作原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我也未能深入理解这个丰富复杂的世界。当那些陌生的事物如汹涌浪潮般扑面而来时,或许这恰恰是契机,促使我们反思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而我还挺乐意沉浸于这种反思过程之中,有点像在赛博空间中田野调查。曹柠:前两天,李子柒复更,引爆互联网,曾经的“顶流”创作者,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再次证明“内容为王”。一方面,我们希望看到更精致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又渴望看到普通人的生活。摘要:将【一本政经】设为“星标⭐” 及时收到文章更新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一些“一夜爆红”的现象,从到“菏泽树哥”郭有才,到“电子榨菜”听泉鉴宝,再到“听劝理发师”晓华,这些“素人”以惊人的速度走红,算法也因此被热议。网红真的仅靠算法就能捧红吗?算法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
来源:真心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