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变现0元学,如何掏空你的钱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1 12:15 2

摘要:“0基础三天学会短视频变现”“动动手机就能月入过万”“私信领取短视频变现秘籍”……社交平台算法精准推送的“暴富广告”,正在将许多梦想一夜暴富的“小白”,吸入“0元高价培训”陷阱。

“0基础三天学会短视频变现”“动动手机就能月入过万”“私信领取短视频变现秘籍”……社交平台算法精准推送的“暴富广告”,正在将许多梦想一夜暴富的“小白”,吸入“0元高价培训”陷阱。

近日,安徽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报名短视频训练营被骗五千元”,这一经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免费课陷阱:从信任构建到连环收割

根据该网友发布的经历,法治网记者通过某搜索引擎点击“短视频变现0元学”广告后,被引导进入“短视频训练营”微信群。对方初期通过基础课程、作业互动及伪造“学员高收益”截图获取信任。第三天起,机构开始推销2880元高价进阶课,虚构“4.5折限时优惠”和“名额有限”等营销话术,并安排“托号”在群内晒单谎称报名,营造抢购焦虑。记者实测发现,直播间的课程不论何时点击都显示优惠价格。

图源:课程群聊天记录截图

在后续调查中,记者通过群内观察及线上对话,拆解出一套商家的“逼单”话术——

1.虚假案例攻心:伪造学员收益截图,如“68岁老人也能月入三千”;讲师自称“靠短视频月入五六万还清债务”,暗示“人人都能成功”。

2.饥饿营销施压:“仅限当日”“今晚之后不再招生”;以“节日流量风口错过等一年”制造稀缺感;用抽奖、“180 元锁定资格”“980 元特惠”诱导交费。

3.情感绑架话术:讲师称“不想错过优秀学员”;凌晨发千字消息倾诉“靠短视频收益渡过难关”。

4.信任背书包装:宣称隶属美股上市公司,提供营业执照、发票等文件,邀请“实地参观”;讲师虚构“央视‘致敬好老师’优秀导师”等头衔(网络查无此人),班主任晒疑似P图的奖杯、锦旗。

图源:直播截图

然而,学员付费后,所有承诺瞬间落空。法治网记者联系到受骗者陈先生,他说:“免费课说‘专属导师1v1定制方案’‘直播带练账号运营’,结果根本没兑现,发来的全是‘怎么加字幕和滤镜’等基础录播视频,跟‘变现’毫无关系。”此外,所谓“专属导师”也从未主动联系过他。

发现课程“货不对板”后,陈先生要求退款,班主任转而推销2499元“高阶班”:“基础课只是入门,想赚大钱得学高阶课程”。抱着再试一次的心态二次付费后,他发现课程内容与基础班高度重复:“课程教的案例网上到处是免费教程,最后还让我们花440元买‘魔音工坊’,我后来查了,官网年费都没这么贵。”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伟伟律师分析认为,短视频训练营的广告是“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属于对服务的内容、形式作出了允诺,一对一教学与录播课有本质区别,对学员购买课程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广告中的“包教包会”则是对服务效果的承诺,若未按承诺提供教学服务、仅以录播课应付,无法实现广告宣称的服务形式与质量,即构成虚假宣传。

“若累计金额超过当地‘数额较大’标准(通常3000元以上),即达到刑事立案门槛。因此,短视频训练营骗局很可能构成诈骗犯罪。”张伟伟补充说道。

维权死局:合同陷阱与多公司关系谜团

而真正让陈先生陷入绝望的是维权时遭遇的合同陷阱。当他向合肥当地法院起诉时,法院告知,因合同约定“争议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需前往北京仲裁。

图源:受访者供图

“可是,我在点击领取优惠后就直接付款了,根本没看到过协议。”陈先生回忆说。

记者实测发现,微信扫码支付时,系统会自动勾选“我已认真阅读《讲真通用版退费协议》并同意其中内容”,而这份电子合同藏在一行灰色小字里,不仔细看很难点击进入合同页面,此外,相关解决机构也被折叠隐藏。记者还发现,“讲真退费协议”第六条争议解决第二款中写明:“争议均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按照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而协议中“北京仲裁”条款意味着为追讨几千元学费,还需承担高额的仲裁成本。

图源:“讲真学堂”付费截图

张伟伟指出,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具体到这起案例,短视频训练营支付系统中,“自动勾选协议且以灰色小字隐藏仲裁条款”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未履行合理提示义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以此主张仲裁条款不成立。”张伟伟解释道。

法治网记者搜索发现,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讲真学堂”相关投诉近8000条,涉事主体包括北京登高而歌、安徽登高而歌、北京君商雅量等多家公司,投诉内容均指向“0元学引流,高价收割”的套路,与央视此前曝光的“低门槛高收益陷阱”如出一辙。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法治网记者调查发现,“讲真学堂”在运营中涉及多家不同企业主体:课程群由“北京天成万合科技”企业微信管理,广告挂名“北京登高而歌”,直播中宣称隶属美股上市公司“量子之歌”,营业执照和发票则显示“北京商君雅量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班主任引导学员向河南登高而歌、安徽登高而歌、北京源智灵动科技等多家公司转账,且同一课程群内收款方频繁变更。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述主体存在“相同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交叉任职”等疑似关联,北京量子之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登高而歌科技有限公司等因“登记住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图源:天眼查

记者进一步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安徽登高而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虽包含教育咨询服务,但明确标注“不含涉许可审批的教育培训活动”。

图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对此,张伟伟分析指出,实践中这类多主体公司逃避追责的乱象,加大了执法机关的监管难度,需跨部门调取支付流水、IP数据、社保记录等多维度信息才能锁定实际控制人,但数据调取权限分散在公安、央行、税务等部门,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极高。部分机构常在监管宽松地区注册,向发达地区用户服务,消费者投诉时被要求“向注册地反映”,异地执法、监管的难度极大。

那么,此类乱象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姚佳教授认为:一方面,需强化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整合工商、税务、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等机构数据,实现企业注册信息、变更记录、财务数据、纳税情况、行政处罚等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更新。另一方面,应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逃避追责行为纳入信用记录。

律师支招:平台技术布防与用户留存铁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类似的短剧、短视频“低门槛致富”的宣传屡见不鲜。有带货博主发帖指出,短视频变现确实存在,但所谓“无门槛暴富”,基本都是骗子把少数成功案例包装成了“全民机会”。

黑猫投诉平台及公开报道显示,消费者在短视频及社交平台刷到“讲真”类引流课程的案例频发,这类课程依托平台流量广泛传播。

姚佳指出,平台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若接到违法广告投诉后未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可能就损害扩大部分与广告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

对此,张伟伟建议,平台需严格教育、培训类广告前置资质审查,核验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等文件,禁止“0元学”“保收益”等模糊宣传,及伪造收益、虚假优惠等误导性内容上线。具体而言,他进一步表示,平台可利用技术手段拦截“快速变现”“月入x万”等夸大表述,结合用户投诉数据建立“高风险机构黑名单”,及时封禁账号、下架广告。

“平台需在用户点击广告、入群或付费前弹出风险提示,如明确提醒‘警惕低价引流后高价推销’‘请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涉及电子协议的支付环节,必须强制用户手动勾选协议,并放大显示如仲裁、退款规则等核心条款,避免‘默认勾选’导致用户知情权被剥夺。”张伟伟说。

此类骗局中,许多受害者都陷入到“维权成本太高,不维权又心有不甘”的困境。对此,张伟伟建议消费者及时止损并保留关键证据,第一时间保存所有沟通记录(微信群聊、课程宣传截图、直播录屏)、付款凭证(转账记录、订单号)、电子合同(注意协议中仲裁条款、退款条款等细节)。在维权渠道上,他建议可通过12315、12345 等平台提交投诉,注明“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事由;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多人受骗,可联合向属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追究机构刑事责任。

此外,针对电子合同中的“北京仲裁条款”,他提示,可先咨询律师分析条款效力,也可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其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违法行为。

除了平台自律与用户自救,监管层面的主动出击更是破局关键。张伟伟认为,需构建“全链条协同治理”的体系。“市场监管部门应严厉查处教育咨询、培训行业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对涉事机构高额罚款并公开曝光,同步调查课程重复收费、高价软件溢价销售等是否构成哄抬价格或合同诈骗。”

针对网络平台监管,张伟伟建议,网信部门加强监督短视频平台落实广告审核义务,处罚长期投放虚假广告的平台,从源头切断诈骗引流渠道。公安经侦部门密切追踪空壳公司资金流向,查处法人交叉持股、关联交易等“洗白”行为,若涉及非法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严格追究相关主体刑事责任。

- END -

来源|法治网研究院

编辑|杨帆

来源:八师石河子司法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