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狱 中的生活是艰苦的。一日两餐四个窝头,饭量大的一顿都不够。每天除去所谓“学 习”之外,还要进行“劳 动 改 造”。但这些并不能摧毁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最难忍受的是那没完没了的“提 审”,牛皖平、卜大华、赵战平、邹平等人被“提 审”的次数最多,有时一天就四五次。
在半步桥狱 里,有一座当时被称之为学生狱的楼房,这就是关 押“他们”的所在。
狱 中的生活是艰苦的。一日两餐四个窝头,饭量大的一顿都不够。每天除去所谓“学 习”之外,还要进行“劳 动 改 造”。但这些并不能摧毁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最难忍受的是那没完没了的“提 审”,牛皖平、卜大华、赵战平、邹平等人被“提 审”的次数最多,有时一天就四五次。
而“提审”的内容却始终如一,即:你们的“后台”是谁?那些“审 讯员”们一会儿说:“有人已经交 待了,你们的后台是刘、邓,你怎么还不交 待?”一会儿又说:“你说出是受贺指挥的就放了你”。学生们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后台,我们对文 革 小组的做法不同意就要 反,后台是我们自己!”那些人恼羞成怒了,“你不交待就影响你的父母!”“不交 待就关你们一辈子!”更有甚者,一些倔强的青年对狱中做法稍有不满,就会被折 磨。
夜晚,青年们望着窗口透出的一点儿星光辗转难眠,他们在思索什么呢?
请看“学生”成员在外出“避 难”前给父母的一封信中是怎么写的吧,………现在大街上广播陈,又广播叶 ,现在又把陶 铸、王 任重、刘 志坚、周 荣鑫抛了出来……, 现在方向不对,……”莫要惊叹这些十几岁的青年敏锐的观察力,莫要以为这些是受哪个“后 台”教唆而来,实际上期好的教师不是别人,就是“四 人 组”自己!
监 狱的高墙,把青年们与外面激烈的搏弈隔绝开来,有新进来的人,他们便乘着放 风时候打听消息。当听说斗 争很激烈,老 帅 们把桌子都掀了时,青年们禁不住从心底里发出欢笑。可是过了不久,消息变得沉重起来,全国开始批判“二月逆流”,“学生们”被打成“二月逆流”的急先锋,老 帅 们也被“点名”批判了。孩子们的胸口像堵上一块铅,他们惦念着周,惦念着革命的老前辈。那时他们经常唱起了歌:“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女孩子们则爱唱童年的歌:“谁给我们金色的童年?谁哺育我们成长?少先队员都知道,是主席和党……”歌声鼓舞了斗志,成了他们的精神安慰。是啊,他们中间最长已经呆了三个多月了
这顶帽子还要戴多久呢?
来源:养心莫若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