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资深媒体人分析:"春节已经申遗成功,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现在春晚的关键,是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注入新鲜活力。守正才能创新嘛。”
近日,春晚终于放下身段,向观众发起了公开征集意见。这个决定引发全网热议,#春晚公开征求意见#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亿。
网友纷纷贡献自己的创意:“把小品和相声的时长延长!”“邀请网红艺人参与演出!”“增加即兴互动环节!”……
一位资深媒体人分析:"春节已经申遗成功,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现在春晚的关键,是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注入新鲜活力。守正才能创新嘛。”
说实话,诞生于198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春晚,再不改革创新的话,真没多少人愿意看了。
现在打发时间的方式如此之多,娱乐方式如此多元,都在拼命跟大伙争夺可怜的注意力。到底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短视频不香,我干嘛非要花四个多小时看你呀?是为了内心添堵呀?还是为了跟人吐槽有素材?
我就不明白了,这么多年了,观众的不满吐槽一直不断。为啥年复一年,你们还不改呢?
已经陪国人走过41年的这道除夕夜的文化大餐,如人到中年,疲态尽显。
特别是春晚的重头戏小品相声,如此的空洞苍白无逻辑,幼稚化。观看过程中,我都替台上卖力表演的演员觉得尴尬。
相声吧,处处透露着一种按住你咯吱你的感觉,关键是,观众的痒痒肉已经脱敏。镜头扫过坐在现场的观众,个个一脸生无可恋。电视机前的我心里也只有一个想法,他咋还没说完?快下去吧。这些演员真可怜。
看看小品那些台词:“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让人掉一地鸡皮疙瘩,尬到鞋底抠穿。“做人要谦虚厚道!”这样的台词听得人直摇头。80后都奔着40多岁去了,难道还需要这样的说教?
一点现实不敢揭露反映,一点棱角没有。最后总是以“咱们包饺子呀”的和稀泥大团圆结尾,无趣无聊,十分没劲。
生活是如此广阔,如此丰富多彩,还有那么多创作团队,花上大半年,难道连个精彩的小品都写不出来吗?老是拿“公司加班”“过年包饺子”这些陈年素材炒剩饭,主创团队难道生活在真空,和现实生活完全脱节了吗?
而且,最让人诟病的是,除了强行煽情上价值,还总喜欢板着脸教育人。大家辛苦一年了,就是图个放松团圆,喜庆乐呵,谁喜欢被教育呀?
大过年的,我们辛苦一年了,也被教育一年了,活得很紧绷很疲累,就不要再教育我们了。我们啥不明白呀?
所以说,不能再闭门造车,闭目塞听,一意孤行去做节目了。你得眼光向下,真心实意调研,去了解老百姓到底喜欢啥。
小品相声,您看看当下最火的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今日开放麦》《喜人奇妙夜》,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网友都说:“这些节目要是能上春晚,收视率绝对爆表!”
舞蹈的话,就向我们河南卫视看齐。央妈,你还不明白吗?《唐宫夜宴》《龙门金刚》《洛神水赋》这样的舞蹈,才是中国人喜欢的高级审美呀,才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顶级浪漫啊。
您不妨抄抄作业,或者直接借鉴拿来,我们一准爱看。
歌曲,你把刀郎、韩红、周深、李健等老百姓喜欢的歌手请过来。一个人安安静静唱,唱到我们心坎上,唱得我们热泪盈眶,我们怎么不买账?
不要动不动一首歌四个人唱,甚至八个人唱,有必要吗?哎呀,舞台上都是千篇一律,科技加狠活的网红脸,也分不清谁是谁,晃来晃去,看的人头晕目眩。
如果这些人都请不来的话,就不用排练其它节目了,直接把83年春晚以来经典的歌曲和小品重播一遍,这样收视率也会比之前高。
您年年弄的很隆重,很华丽,很盛大,钱也花了,劲也使了,但出力不讨好,大家伙真是不买账,也没啥印象呀。
还有那个主持人,男帅女靓,那一个个小身板挺的,服装表情必须完美无瑕。那台词说的一个字都不准错的,排练一遍一又一遍,太紧绷啦。
不妨轻松点,活泼点,幽默点,有趣点,就是嘴瓢了,说错一句话,念错一个词,那又怎么样呢?不必自责检讨,难过到万箭穿心。
一台晚会而已,没那么复杂,别往里装太多东西。与民同乐,开心就完了。别紧绷,别端着。
最后,再提醒一句:别忘了,这是给咱老百姓看的春晚,初心不能忘。
来源:梅子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