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絮语炉火,闲暇之余从事自媒体写作,专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持续发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期待你的关注。
我是絮语炉火,闲暇之余从事自媒体写作,专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持续发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期待你的关注。
张爱玲曾说:“俗气不是低级,而是一种不自知的浑浊。”
生活中总有些人,明明穿得光鲜亮丽,但一开口就暴露了肤浅;有些人拼命想显得高级,却总让人觉得别扭。这些俗气不是天生的,而是藏在日常的言行细节里。
对照下面这5个特征,你或许能看清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问题。
一、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
俗气的人有个通病:别人干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
网上流行什么餐厅,哪怕排队四小时也要去打卡;朋友圈晒什么名牌包,借钱也要买同款;甚至聊天时只会重复网络热梗,离了梗就不会说话。这种人像被牵着线的木偶,活成了别人的复制品。
古语说:“跟着别人走,永远走不出自己的路。”
真正有品位的人,不需要靠模仿别人证明自己。
演员陈道明从不追求潮流,常年穿素色衬衫,但人人都觉得他有文人风骨;作家村上春树只爱听老唱片、穿旧毛衣,反而成了文艺青年的标杆。
少看别人推荐,多问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买衣服先看质量而不是牌子,选爱好先看兴趣而不是热度。
二、把炫耀当成习惯
背新买的包一定要把标签露在外面,聊天三句话不离工资和房子,朋友圈天天晒方向盘、晒酒店定位……这种人把生活过成了显摆大赛。
他们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却分不清“价格”和“价值”的区别。就像有人花三个月工资买名牌包,结果挤地铁时生怕被刮花;有人贷款买豪车,却舍不得加满一箱油。
《围炉夜话》提醒:“总炫耀的人,心里往往最空。”
看看真正的牛人:华为任正非常年穿皱巴巴的西装,格力董明珠出差只坐经济舱。
他们的底气来自实力,根本不需要用外物撑场面。
把买奢侈品的钱用来学一门技能,把炫耀的时间拿去读本书。等你真有本事了,不用开口别人也会尊重你。
三、把低俗当有趣
饭桌上讲黄色笑话,还觉得自己很幽默;拿别人的身材、年龄开玩笑,美其名曰“说话直”。这种行为不是真性情,而是没教养。
俗气的人分不清玩笑和伤害的界限。比如在同事的婚礼上调侃新郎前女友,在朋友聚会里嘲笑别人穿得土。他们以为这是活跃气氛,其实早就让人尴尬得脚趾抠地。
孔子早就说过:“不会说话就少说话。”
看看会说话的人怎么做:主持人何炅从不让人难堪,总能悄悄帮人解围;作家蔡澜聊美食谈人生,幽默里带着智慧。
开口前先想三秒——这话说出来会让对方难受吗?如果不会夸人,至少别说损人的话。
四、只顾眼前小便宜
为抢特价鸡蛋能早起两小时,但不愿意花钱学个新技能;为了省打车费宁可迟到,却意识不到耽误工作更亏;天天研究怎么凑满减,转头就给主播刷礼物……这种小聪明,其实是真糊涂。
《盐铁论》说得好:“聪明人看长远,糊涂虫盯脚尖。”
那些厉害的人:快递小哥雷海为边送外卖边背诗,最后拿了《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保洁阿姨王柳云50岁学画画,现在作品能卖上万元。他们肯在看不到回报时坚持,这才叫智慧。
少算小账,多算大账。每月少喝两杯奶茶,把钱攒下来学课程;少刷半小时短视频,用来看行业报告。
五、背后说人闲话
办公室里谁升职了,他马上说“肯定是靠关系”;邻居家孩子考了好学校,他嘀咕“八成是作弊”;连明星捐款他都要怀疑“绝对在作秀”……这种人看什么都脏,其实脏的是自己的心。
曾国藩警告过:“常议论他人者,必被他人议。”
活得敞亮的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十几年默默修文物从不争名利;科学家屠呦呦拿了诺贝尔奖,还是住在老房子里做研究。
管住自己的嘴。别人成功时鼓掌,别人倒霉时闭嘴。
实在憋不住,就把说闲话的时间拿去跑步,至少还能锻炼身体。
作者最后想说:
俗气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俗气还不自知。
弱者抱怨环境,强者改变自己。
每天问问自己:今天说的话有没有踩人捧己?做的事是不是只顾眼前?买的东西是真需要还是纯跟风?
笔者想说,人活一辈子,活得干净比活得热闹更重要。
来源:默默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