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问刘少媛,“仙” 字于她而言,是山上人还是天上人。这真是个白目的问题。仙人自然在山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超人形象,本就不值得过多想望。画室里的半分心田自留地,恰能容人享受出尘潇洒的想象。
刘少媛
仙人 2024
绢本设色 182×118cm
PART I 摹古:仙人今天不在山
我问刘少媛,“仙” 字于她而言,是山上人还是天上人。这真是个白目的问题。仙人自然在山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超人形象,本就不值得过多想望。画室里的半分心田自留地,恰能容人享受出尘潇洒的想象。山水,本就是隐逸与世界心象的缩影。隐逸乃士人趣味传统,宁静表象之下,实则藏着对仕途浮沉的拧巴情绪,故而偏要被提炼得格外高冷。并且,传统山水画常带着一种知识人姿态,需先澄心,再主动品味画中意境,从未想过以直给气氛的被动感性,将观者直接拖入其中。
算而今的风土,已与古时不同,阳春白雪,早已不是常态。即便刘少媛在创作中使用了旧媒材、旧笔法,并且涉及旧图式,她也并无意发追古之幽思。她所关注的,是传统成分与自身趣味的相通之处,以及国画材料特性如何实现有效表达。至于沉重的传统情结,在相对年轻的她身上,已然消散。一方小世界的景象,不需要过多承载历史的厚度。
也正是她对待传统的这种松弛态度,加之画中风气平易近人的现代感,初看之时,甚至难以察觉(这或许与笔者自身传统底子薄弱且生性迟钝有关),画中许多图像,实是局部摹自古画。古人古事,在刘少媛笔下以颠覆性面貌向我们走来:头图那位仙人源自梁楷画作,牧溪的猿猴、徐渭的杂花与墨葡萄藤也赫然在列;至于那些隔江汀洲、溪岸之树,说不上来具体是出自哪幅元画,但细看却明显是刻意挪用戏仿的味道,通过互文性关系,透着几分谐趣。
“泼墨仙人” 本是画家胸中意气的抒发,刻意置身于尘土烟火之外,违背通俗审美的常态,故而面目丑拙,五官挤压、额头辽阔,袒胸露腹。可到了刘少媛笔下,仙人更似披着兽皮的快乐初民,尚未被忧烦侵扰;在他款款走过的路上,木叶纷纷陨下。猿猴也从禅境之猿,变成了迎客松前比心的呆萌模样,豁然又俏皮,展现出另一种自然自在的心境。
这些形象如同从美术史走出的故事角色,踏入当下,将相似的古趣化作更轻浅的今味。
夜晚来临之前 2024绢本设色 129×70cm
梅花与蝴蝶 2025绢本设色 70×47cm
PART II 古今:从传统的在世心象,到私己的心灵秘密花园
在刘少媛与传统山水图式相关的画作中,山水深远的空间纵深感被弱化,焦点多集中在中景,或许是几棵树,又或有动物相伴;景深感也被压缩,远处景象或虚或简。即便采用隔江相望的图式,远山也呈现出明显的接合附属感,不再与近处各自独立,相互呼应气息。天空描绘浅平,远近天空的晕染变化,即使仍在交代空间深度,但看上去的整体效果,却更似在着意于平面化的视觉渐变。
刘少媛自述,此类画面稍有一些舞台化特点,聚焦多集中在中景。戏剧化展示效果与心象缩影相互混合,并不安立于其中任何一边。舒适而安心的山水心象,俨然是脱离尘土、踏入个体内在的澹泊平浅之地,觅得片晌安宁。但作为舞台化的延伸,近景中本该平缓的山石,却被艺术家处理得嶙峋矗立。虽体积矮小,却为中景的可居可游之处设置了障碍,使其更适合远观。这种矛盾的空间感,或许有意无意间,体现了艺术家心中复杂的安全距离感:心安之乡近在咫尺,但毕竟需有屏障守护,只是这屏障又不能造成过强的闭塞性,需是虚掩而设。
画面聚焦处,时有两棵树(或搭配三、四棵配角)间的容与交接,反复呈现:相偕、拥抱、静谧、开花、交叉相倚直至白头。这些情节多从画作标题推导而来。坦白讲,笔者如此直白的表述其实欠妥。画中出现的 “关系”,实则更为抽象。在明媚微寒的天空之下,万里无云,又或云朵如布景般硬实地舒卷,树木间的默契与纠葛,虽是人的生途经历和人际的投射,却未必需要牵扯具体事情的比拟。
松林 2023绢本设色 48×32cm
刘少媛
松林2 2023
绢本设色 41.5×28cm
拥抱 2023绢本设色 114×70cm
刘少媛
白头 2024
绢本设色 57×43cm
而在刘少媛近期另一创作风格中,画中植物等元素,已脱离自然空间摹仿与笔法势动韵律,通过装饰纹样化的倾向而踏入平面秩序。
如《花好月圆》里,牡丹、菊花形变似是而非,却能依稀辨认图式,与云朵一同似是而非地飘浮于画平面的半空;摹自徐文长笔下代表拧巴气节的葡萄藤,也化作月夜幽扬清凉的一部分,异常融入,再没有半丝拧巴;月亮降低至凡间,兔子轻松奔赴;画中景象给人的感觉,夹在描绘非真实的虚幻空间,或者类似概念化图像的纯平面组合,两者之间。艺术家说,她其实是想把国画传统上一些代表富贵、美好的符号,刻意拼凑地接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没有那么坚实、带有反讽的脆弱塑料感的景象。
小动物、植物在自己的秘密花园中渐渐大胆,它们长得特别萌,和文人格格不入的孤高感绝缘,而和生活化的亲切趣味相连。一些动植物的物象,放肆地变为达利式的错觉画:芭蕉成了羽毛,蜷缩的虎背化作一团草,以及诸如此类的种种变化。
在如《秘密花园2》这样的作品中,空间在平面构成与现实摹仿的二元关系中,也展现出有意为之的错觉迷宫化意味。刘少媛绘制了一幅画中画:不仅画出宣和裱挂轴画的画心,天头与地头也是手绘的。画中的天头和地头,却并非纯粹的边缘装饰,而是对画心画面的延续。天头绘有似毛皮又似植物的物事,而徐渭杂花式的简笔墨叶,以一种极有工序感的倒错味道叠压其上;地头则画着竹子与仿竹子图式的铁丝;与画心相比,仍具边饰性。画心中,兔子与植物置身于似毛皮又似草坪的空间,据艺术家所述,这实则是一块挂着的动物皮。也许,对于心灵的秘密花园而言,复杂的错觉空间,带来独自享用的惊奇异界感,进而更能教自我得处安心之所在。
刘少媛
文人的花园 2024
绢本设色 163×97cm
花好月圆 2024绢本设色 118×78cm
秘密花园1 2024绢本设色 92×67cm
刘少媛
PART III 工笔入山水:回归到工笔与写意二分以前
笔者在刘少媛的画中,时常会感受到一种方与圆之间的复杂张力;似乎“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的古训,在刘少媛的画面里,衍生出一个现代视差的形态。这似乎和工笔与写意间的关系,有所联系。艺术家跟笔者强调,工笔与写意的割裂二分思想,是一种晚近当下的产物,若要追溯到宋元的工笔传统,本是和如今学院所兴的工笔,迥然不同的事物(刘少媛:譬如在宋徽宗笔下,工笔就是非常松动的),不存在工笔和写意的二元对立。刘少媛所事工笔的理想,便是要追回到宋元。但追回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经历过当下二分法之后的产物,并非天然的无分别,而或多或少似乎有一种弥合的意识在里面。
山林丘壑的皴法尚方,笔法间常见骨格意气,即便处理弧形之物,也常现方折;工笔则柔和润泽,与圆势搭配甚为妥帖。或许正因如此,加之她女性化的绵柔笔性,以及对画面 “戏剧化” 处理的自觉(巴洛克世界常将世界比作舞台,偏爱弧形呼应,以构成整体视觉节奏律动),她画中时常呈现方的造型归入圆的大势之特点。
如《欢迎》一画,猴子身上的圆形,带动肢体的方势向圆趋近;礬石虽本为方的造型,但石与石之间的关系以及石面渐层晕染,使其视觉大势透出圆意,猿猴的形与山石的渐层,更有进一步呼应。两棵松树虽以方的形态皴边,枝干走势却带着圆意,猿、石、树三相关联,皆现圆势。而另一方面,可能是山林图式中,方本为常态,故方中带圆,圆润意味格外醒目。
此外,刘少媛画面中的用色,亦体现出二分与弥合间的关系。繁复染色中的层次,契合着女性特质的细腻,绵柔绮丽,温和愉悦,不似古趣,却仍然关乎出尘心迹。这种用色特征,多少和今时的工笔画有所关联,而和我们观看山水意象图式时的惯性心态,有所不同。
可能回溯本就是一种重新复合。无关乎工笔或写意,而是工序之繁,和直写心性之简,汇合在一起。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刘少媛会将工笔/写意两者的距离,刻意拉到最大:把徐渭式的泼墨花草,并置在工笔慢染的画面中,产生一种错位感,表达一种如前文所述,和古趣、今意间的撕裂关系有关的绘画观念叙事。
刘少媛
欢迎 2023
绢本设色 149×93cm
刘少媛
繁花 2025
绢本设色 144×92cm
PART IV Bitter Sweet
刘少媛形容自己从材料性中提取的风格语言特点,是“柔软的、温和的质感,不那么直接和强烈,而是绵长有韧性”。是以,她的作品,乍看下,都是从容平淡、温婉柔美,似乎和焦虑、痛苦,是绝缘的。其实不然。艺术家说,当她在画其中一些作品的时候,是有强烈的痛苦情绪投射在上面的。只是在最后呈现上,还是将脆弱和苦涩收敛起来,优先展现美好。只有在原画的局部细节中,一些气息,会含蓄而非直给地流露出来。对于情感上的“焦灼不安”,将它们都“藏在战战兢兢的线条里,让它们在旷野里拥抱。”一片墨色丛林的《寂静地燃烧》,还有《狂欢》,都是这个状态的画作。《狂欢》系列,画的是大风天,随风势起舞的芭蕉叶。芭蕉叶是艺术家居住的南方地区,非常常见的一种植物。仍然是一种错觉画的手法,艺术家将它们化作了羽毛,纷至迭沓地涌过来。风被描画成如密集的光束般穿刺而来的面貌。艺术家说,芭蕉在古代画作中,常和美人画在一起,并经常出现在春宫画中,有一些情欲的象征意味,但有时又常和罗汉搭配在一起。而在这几件作品在笔者的眼中,与其说是在委婉地描绘情欲,不如说,像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一种教人为难的外部光明力量影响下,情绪摇摆不堪,但又倔强地作出一种静好面貌的状态。谈及这种将强烈的、负面的情感能量,全都包裹起来,只在静好岁月的缝隙里,透露丝许不安的表达方式,艺术家说,这可能和东亚女性普遍比较自我压抑的性格有关,尤其如她这般,潮汕传统家庭出身对于女孩有些更严格的规训。而这种克制感,在刘少媛的创作性格里,有着一定程度的一贯性。寂静地燃烧 2024绢本设色 107×69cm
狂欢1 2024绢本设色 122×79cm
狂欢2 2024绢本设色 128×79cm
刘少媛
1987 生于广东汕头
2010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13 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现居广州
来源:时髦晓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