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全省首次“岗位胜任评议”为干部“能上更能下”划出“阳光标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0:48 1

摘要:一场“辣味十足”的现场质询,一次“红脸出汗”的能力体检,一套“精准科学”的调整机制——5月14日,洛江监狱创新召开全省监狱系统首次“岗位胜任评议会”,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吴邦辉出席会议并现场点评。从“末位定去留”到“能上更能下”,

一场“辣味十足”的现场质询,一次“红脸出汗”的能力体检,一套“精准科学”的调整机制——5月14日,洛江监狱创新召开全省监狱系统首次“岗位胜任评议会”,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吴邦辉出席会议并现场点评。从“末位定去留”到“能上更能下”,这场动真碰硬的改革,让领导干部“能下”不再是难题,从源头活水,激荡起洛江监狱这支年轻民警队伍的“一池春水”。

破题机制弊端

给“暂时落后”一个“说清楚”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个‘岗位胜任评议’,考核落后就有可能被直接调整,有些客观因素没处说,心里难免有委屈。”谈及传统的末位淘汰机制,洛江监狱政治处副主任陈晓振的话道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心声。

针对传统末位淘汰机制存在的“总有人末位”“先进单位的末位可能是其他单位的先进,被淘汰不科学”等问题,洛江监狱创新建立“两步走”机制:

“自我诊断”

符合“能下”条件的干部,深刻梳理问题脉络,通过PPT详细分析工作滞后的主客观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科学谋划近期努力目标。

“集体会诊”

由监狱领导班子、各单位评议代表等组成“听证团”,现场抛出“手术刀式”问题:“你的教育考评分数和第一名相差16.6分,这么大的分差,你是否有信心追上?”“你的日常管理经常被扣分,打算通过什么具体手段弥补?”通过“一人一分析、一事一研判”,精准区分“不可抗因素”与“履职不到位”,避免“一次落后、全盘否定”的武断决策。对经评估确属能力不胜任、整改无实效的干部,严格依照组织程序实施岗位调整,确保“下”有依据、“下”有章法。

精准界定对象

谁会“被评议”?“成绩单”说了算

在洛江监狱,有一项压在所有领导干部心头的制度文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开篇的三个基本原则,给所有“考生”划出了重点:责权位相结合、有为才有位、得分与综合表现相结合。

同时,实施办法细分了机关科室领导、监区领导、分监区领导等5个不同岗位领导干部进入“岗位胜任评议”的条件,如省局年度考核成绩归口排名在倒数三名、半年内监狱月综合考评有四次以上倒数两名等情形。通过把“分值”先说清楚,让“考生”对着重点复习,按照“成绩单”决定是否“补考”,让后进领导心服口服、评议有理有据。

“一个干部平均年龄36岁的单位,‘上易下难’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对监狱长期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洛江监狱监狱长表示,“‘上考场’不是坏事,年轻单位、年轻干部,总有些老方法指导不了的‘新问题’,让领导干部把事情说清楚,这也是对同志们的一种保护。”

创新评议模式

10分钟“应考”接受“直播式”阳光检验

“全程录像、当场亮分、现场公示,我好像又参加了一次公务员面试。”被评议的分监区领导捏了捏手心的汗,心里的石头却没有落下来,“站上去汇报,本身就需要一定勇气,但要做好监狱工作,不就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信心吗?”

根据《洛江监狱岗位胜任评议工作方案》,符合“能上能下”实施办法的领导干部将根据评议会构建的“陈述-质询-评议-反馈”闭环机制,逐一上台“过关”。参与履职听证的代表通过“背靠背”高考式测评,对被评议对象开展无记名评议,并全程录音录像,会后现场宣布结果,通过“阳光作业”,让全体民警干部心服口服。

领导干部是决定监狱事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少数”。吴邦辉主任在评议会后作现场点评。他表示,此次“岗位胜任评议会”,是干部队伍管理上一次生动的创新实践,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制度设计,既提升了制度公信力,也为干部管理凝聚了广泛共识,真正树立起“能者上、庸者下、错者改”的鲜明导向。

来源 | 洛江监狱

来源:阳光闽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