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生产过程中,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热能交换、设备冷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排污方式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工业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实现循环冷却水“零排放”成为提高用水效率与污染控制水平的关键目标之一。基于国家标准《GB/T 44325-202
工业生产过程中,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热能交换、设备冷却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排污方式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工业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实现循环冷却水“零排放”成为提高用水效率与污染控制水平的关键目标之一。基于国家标准《GB/T 44325-2024 工业循环冷却水零排污技术规范》的发布,明确了零排放运行的技术路径与水质标准,对工业企业水系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和赢润集团工作人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零排放”并非完全没有废水产生,而是指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全部外排水经高效处理后,重新回用至循环系统中,形成闭路循环。这一过程依赖于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如旁滤系统、膜分离技术、电化学处理、离子交换等,以及适配性强、反应效率高的水处理药剂,通过降浊、除盐、调碱、软化等过程,使处理水满足回用要求,实现不外排、不新增污染的运行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GB/T 44325-2024》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执行,但其技术内容为各行业制定企业内控标准、建设循环水系统提供了科学指导。一些地区在政策层面已将零排污目标纳入环保考核指标体系,推动企业升级水处理设施,开展绿色工艺改造,强化循环经济的系统构建。
在零排污运行的前提下,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必须受到严格控制。根据现行标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被明确提出:
★pH值范围为6.8~9.5(25℃),这是保障水系统设备金属材质不被腐蚀、结垢或生物污染的基础条件;
★浊度要求不高于30 NTU,有效避免悬浮杂质堆积导致换热器堵塞和热交换效率降低;
★钙硬度与总碱度之和不超过1100 mg/L,这一组合指标反映了水中结垢趋势和碳酸钙平衡状态;
★总铁含量应控制在≤2.0 mg/L,以抑制金属腐蚀后铁离子的积聚,避免形成沉淀或加速腐蚀反应;
★氯离子(Cl-)浓度不得超过1000 mg/L,防止氯离子引发应力腐蚀和点蚀,尤其是在碳钢、不锈钢等敏感金属表面。
以赢润集团的ERUN-ST系列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检测仪为例,该系列设备基于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理,结合标准化预制试剂与内置校准曲线,可在化验室快速分析循环冷却水中多个关键参数,如pH值、浊度、总硬度、总碱度、总铁、氯离子等,实现数据的快速、稳定读取。这类检测设备广泛适用于炼钢、火电、石化、化工合成、高温铸造等行业的各类冷却水系统,包括间冷开式、直冷开式和间冷闭式循环系统。
在实践中,确保水质指标长期稳定并满足零排放要求,不仅依赖仪器检测,更依赖于整个系统工艺的合理配置。旁流过滤、加药控制、膜处理、浓缩调节等各个环节均需紧密配合,结合检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控。通过构建自动化运行平台,实现对循环冷却水水质、用水量、浓缩倍数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联动控制,才能真正形成高效、闭环、低风险的零排放系统。
推动循环冷却水零排放的本质,是提高工业用水资源的循环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这一目标下,规范水质控制指标、配套智能检测手段、落实工艺全过程优化,是每一个工业用户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践行的方向。借助标准化体系和智能化装备的双重驱动,零排放不再是理想,而是可实现的现实路径。
来源:赢润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