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以“双线联动”模式,在南京江豚书屋与武汉白鱀豚馆同步展开。“守护江豚的微笑”“长江生态加油”等弹幕持续刷屏,掀起全民关注长江大保护的云端热潮,超112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5月20日,一场跨越千里的“云端告白”在长江畔掀起温情浪潮,共同云览“一江碧水东流”的生态画卷。
武汉和南京,是长江中下游的两座重要节点城市。如果说长江是连接两地的天然纽带,那么江豚回归就是两地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最好见证。
直播以“双线联动”模式,在南京江豚书屋与武汉白鱀豚馆同步展开。“守护江豚的微笑”“长江生态加油”等弹幕持续刷屏,掀起全民关注长江大保护的云端热潮,超112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带领观众探秘白鱀豚馆的“江豚月子中心”,展示了全球唯一的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群体。馆内水温、声呐监测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江豚打造了安全家园,人工繁育的“淘淘”等江豚更成为迁地保护的里程碑。郝玉江表示:“它们的微笑是长江生态最生动的晴雨表。”
在长江新洲双柳段水质监测现场,监测屏幕实时跳动数据。据了解,长江武汉段水质连续五年达Ⅱ类标准,鱼类资源恢复至禁渔前的3倍。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王琼分享道:“从实验室到长江岸线,每一滴纯净江水都凝聚着守护者的心血。我建议推动迁地保护江豚野化放归,让它们真正回归自然。”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内容,武汉市发布了《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将禁渔工作延伸到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前,已逐步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种群。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守护一江碧水东流,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新双十”行动,提前一年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实现长江武汉段重点支流跨区生态补偿全覆盖,长江武汉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Ⅱ类,形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
不只是武汉和南京。“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沿江各省份加快推进生态修复,长江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休养生息,鱼类资源逐渐恢复,长江江豚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说。
据最新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的自然种群数量已回升至1249头,比2017年普查时增加了237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