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肠斗凶顽,热血铸忠魂——记遂平英雄王新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22:54 1

摘要:在遂平这片充满生机与温情的土地上,王新民,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着勇气、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是一首激昂的赞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传颂。

笔者采访时与英雄王新民合影留念

托肠斗凶顽,热血铸忠魂

——记遂平英雄王新民

口述:王新民 采访:豫见文史

在遂平这片充满生机与温情的土地上,王新民,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铭刻着勇气、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是一首激昂的赞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传颂。

一、勇斗歹徒,舍生忘死护财产

1999年10月25日,那个漆黑如墨的夜晚,仿佛是恶魔降临的时刻。6名持刀歹徒,如同从黑暗深渊爬出的恶狼,悄无声息却又带着令人胆寒的戾气,闯入了遂平县花庄粮管所王新民的住室。他们的目标,是保险柜中那代表着国家财产的二十多万元。

彼时,王新民正处于沉睡之中,被门外异常的声响惊醒。警觉瞬间涌上心头,他迅速意识到危险的逼近。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他翻身下床,顺手操起一把铁锨,坚定地站在门后,大声警告着门外的不速之客。然而,歹徒们的凶残超出想象,他们破门而入,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就此展开。

王新民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绝不能让歹徒抢走保险柜里的3万多元现金!他挥舞着铁锨,如同愤怒的雄狮,向歹徒们发起猛烈的攻击。铁锨与刀具碰撞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交织着紧张与恐惧。

但歹徒们的凶狠和数量优势,让王新民很快陷入了困境。一名歹徒瞅准时机,用匕首狠狠地刺中了他的腹部,剧痛瞬间袭来,然而他没有丝毫的动摇,强忍着剧痛继续与歹徒殊死搏斗。

歹徒们愈发疯狂,他们一边试图抢夺王新民手中的铁锨,一边用各种凶器疯狂地攻击他。在歹徒们的围攻下,王新民渐渐体力不支,最终被打倒在地,陷入了昏迷。

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肠子已经流出体外,而歹徒们仍在疯狂地翻找财物。那一刻,他心中的愤怒和对国家财产的守护信念,让他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不顾身体的剧痛,一手托着肠子,一手重新抓起铁锨,再次向歹徒们冲去。

他的老伴赵玉美,在这危急时刻,也毫不畏惧地加入战斗,顺手端起尿盆向歹徒砸去。夫妻二人的英勇反抗,让歹徒们心生畏惧。

歹徒们见无法轻易得逞,开始疯狂逃窜。王新民忍着剧痛,追赶着歹徒,鲜血在地上留下长长的痕迹。最终,因流血过多和搏斗时耗费精力过大,他再次昏死过去。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看到屋内凌乱不堪的场景,那把染满鲜血的铁锨,以及从门口延伸出的60多米长的血线,无不被王新民的英勇所震撼。

在公安人员的全力追捕下,犯罪嫌疑人很快落网。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歹徒们入室抢劫的唯一“收获”,竟是王新民小孙子放在桌上的一块八毛钱。

王新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成功守护住了国家财产,他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人们口中永远的传奇。

二、兢兢业业,财务工作零差错

王新民于1943年9月24日,出生在遂平县沈寨乡薛庄村路庄自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如同磨刀石,磨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良好的家风,则如春雨润物,滋养出他正直善良的品质。

1960年,年仅17岁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洛阳冶金学校。毕业后,他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回到遂平,先后在沈寨乡机械厂、县粮食局花庄粮管所工作,担任现金会计一职。

在现金会计这个岗位上,王新民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却责任重大,每一笔账目都关系着国家财产的安全与流转。王新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他的工作环境十分特殊,是典型的“寝办合一”,工作、生活和休息都在那间狭小的屋子里。为了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他夜晚从不外出串门、闲逛和喝酒,岗位对于他来说就是“家”,“责任重于泰山”是他心中始终坚守的信念。

在工作中,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多年来,他几乎没有过节假日,无论是酷暑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无论是狂风暴雨的夜晚,还是雪花纷飞的清晨,他始终围绕着工作这个中心转。所里的大小款额支出都由他经手,每一笔账目他都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他就像守护宝藏的卫士,让每一分钱都在合理的轨道上流动。

在夏粮收购期间,室内温度高达38度,酷热难耐。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的他,屁股坐出了水泡,眼睛也熬得又红又肿。但他看着面前众多等待结算的群众,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群众久等,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把粮款发放到他们手中。就这样,300多万元粮款在他的手中准确无误地发放给了群众。

1995年秋季粮食征购时,正赶上他的小女儿王云行出嫁。作为一个常年不在家的父亲,他内心对女儿充满了愧疚。家里多次捎信和直接来人叫他回去,哪怕只是回去三、两个钟头,操办一下女儿的终身大事。

然而,此时正是收购放款的关键时期,他深知自己一走,就会影响全所几十名职工的正常工作,耽误农民正常售粮。为了大局,他咬咬牙,狠下心来,最终没有回家。小女儿对此很是不理解,还和他闹了一阵子别扭。王新民的心中满是苦涩和愧疚,但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为了更重要的责任。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十多年来,他在财务上从未出过一分钱的差错。他所在的单位年年成为县局的先进集体,而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地县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二字的深刻内涵。

三、热心助人,无私奉献显真情

王新民虽然工作在粮食系统,但他从未忘记自己农民出身的根。他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单位同事和附近群众眼中,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

他掌握着治疗慢性咽炎的秘方,多年来,先后已经治好了不计其数的患者。每次配药,他都要花费三四百元钱,而且还需要老伴帮他采买、烘干药材。但他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是找他治病的,他都会把药配好,有时甚至还把药给病人送上门去。他的这份善良和热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患者的心。

他还拥有农用机械修理技能。在乡农修厂工作过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经验。十多年来,他经常为方圆十多里的群众维修农机具。在农忙时节,农机具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他们的“战斗武器”,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农事进度。王新民深知这一点,每当群众找到他,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维修,而且从未收过人家一分钱。

在同事遇到困难时,他同样伸出援手。职工宋海的爱人有病急需住院,可一时凑不够费用,王新民得知后,主动把自家的200元钱送上门去;1998年10月,职工宋长虹家里的十多亩玉米干旱,需要千把块钱买喷灌机浇灌,想从财务上先借点儿救急,王新民虽然因制度原因没能答应,但却把自家的那几百块钱全部拿出来,还去向亲戚朋友借了些,最终把钱给宋长虹凑齐。

王新民每月的工资只有300多元,平时吃饭还要从家中带粮食,身上长年穿的是工作服,根本不舍得买新衣服。但他对金钱却看得很淡,只要所里同志谁有个啥事,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自己的工资去支援。他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大家的敬重和爱戴。

在家庭中,他的老伴赵玉美是他坚强的后盾。他们结婚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在与歹徒搏斗的生死关头,老伴与他并肩作战,给予他最坚定的支持。事后,老伴半开玩笑地说:“过去我得大病要死的时候,你千方百计救了我一命。这回算我救你吧!”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却是他们深厚的感情和生死与共的默契。

王新民同志的不凡表现也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肯定,先后获得诸多荣誉: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被中共驻马店地委宣传部和地区工会授予驻马店地区“十佳职工”荣誉称号 ;被驻马店地区政法委授予驻马店地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被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联合授予“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还被授予驻马店市“十佳”文明市民标兵称号 。

王新民,他是英勇的卫士,在面对歹徒时,用生命捍卫国家财产;他是敬业的楷模,在工作岗位上,用严谨和坚守诠释责任;他是热心的好人,在生活中,用善良和无私温暖他人。他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遂平大地,激励着无数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来源:豫见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