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书卷,众生作文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0 22:30 1

摘要: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智者,早已道破见世面的真谛。徐霞客跋涉三十载,并非为收集名山大川的票根,而是将华夏地理化作胸中丘壑;苏轼泛舟赤壁,并非贪恋江上清风,而是在"寄蜉蝣于天地"的顿悟中照见永恒。真正的见世面,是要在天地经纬中读懂

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智者,早已道破见世面的真谛。徐霞客跋涉三十载,并非为收集名山大川的票根,而是将华夏地理化作胸中丘壑;苏轼泛舟赤壁,并非贪恋江上清风,而是在"寄蜉蝣于天地"的顿悟中照见永恒。真正的见世面,是要在天地经纬中读懂生命的坐标,在众生百态里照见人性的光芒,最终在浩瀚星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见天地之道,须以谦卑之心临万仞之渊。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记载:"四更起,仰见群峰积雪,如白银宫阙。"他跋涉的每一步都在丈量天地的尺度,记录的不只是山川形胜,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正如《周易》所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古人观北斗辨方位,察日影定时辰,在与天地对话中领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存智慧。当现代人迷失在精修照片与定位打卡时,却忘了天地这本大书需要用心去读。

见众生之相,当怀悲悯之情入烟火人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时,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白居易作新乐府,字字皆是"惟歌生民病"。弘一法师圆寂前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正是遍历人间沧桑后的澄明之境。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横渠四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岳阳楼记,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世面不在山水之间,而在读懂卖炭翁脸上的沟壑,听见朱门外的冻骨哀鸣。

见本真之我,需以明镜之心照灵魂暗室。苏格拉底在德尔斐神庙前领悟"认识你自己"的箴言,王阳明龙场悟道时发现"心外无物"的真理。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觉醒,恰似照见本心的明镜。正如《坛经》记载慧能"菩提本无树"的顿悟,当我们在天地众生间辗转求索,最终要完成的,是拂去心头尘埃,让真如自性如莲花般绽放。

在《道德经》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见天地是打开视野的广角镜,见众生是照见人性的显微镜,见自己则是返观内心的内窥镜。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的禅机,道破了人生三重境界:初见世面的惊喜,遍历世事的困惑,最终在"庐山烟雨浙江潮"的平常心中找到归宿。当我们的生命与天地共振,与众生同频,方能如庄子笔下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浩瀚苍穹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逍遥游。

来源:卡哇伊莱昂纳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