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日,中疾控发布5月健康风险提示。其中提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连续小幅上升,近期增幅趋缓;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
新冠又起来了吗?
最近不少网友发文说自己“阳了”
话题#新冠感染又抬头#也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关注
中疾控: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
17日,中疾控发布5月健康风险提示。其中提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连续小幅上升,近期增幅趋缓;综合多渠道监测数据,引发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低。
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增加到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增加到6.3%。
无论南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都是第一位。
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钟南山发声: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9日对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做出最新判断。
他表示,“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不过他也提醒,对于部分65岁以上且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危险,建议感染者要在48小时内尽快服用特效药,避免发展成为重症。
此外,钟南山预测,目前新冠病毒流行仍处在爬坡阶段,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持续6至8周时间。
钟南山研判新冠8个要点:
多国新冠病毒阳性率都在增加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本轮新冠流行流行毒株为XDV变异株,咽痛症状明显无证据表明南北方流行差异与气候有关有基础病老年人是高危人群无证据证明新冠流行有大小年之分正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现有国产特效药不适于5岁以下小孩全文如下:
一、多国新冠病毒阳性率都在增加
钟南山收集了一组数据:从今年3月到5月初,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英国、法国、巴西、挪威的监测数据均表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呈现增加趋势。以香港为例,其报告的死亡病例中,83%以上的是65岁以上的人,90%以上的人存在并发症。
二、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本轮新冠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5月4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增加到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也从3.3%增加到6.3%。
“我们有一个预测模型,用于研判疫情形势,预计6月底左右结束流行,现在处于爬坡阶段,将逐步接近高峰。”钟南山说。
三、流行毒株为XDV变异株,咽痛症状明显
“这一轮新冠疫情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钟南山说,早期症状表现相似,表现为发烧、头疼、全身疲劳、嗓子疼。但这一次临床反映,刀片嗓的症状更明显一些,另外咳嗽也多一些。
他认为,流行毒株XDV传染性还是强的,但是它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近期以来,很多人开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对新冠病毒来说,有防护效果吗?
钟南山建议,在空气不太流通的地方戴好口罩。
四、无证据表明南北方流行差异与气候有关
“从区域来看,新冠病毒在中国北方流行稍早一些,而在南方正处于接近高峰时期。”钟南山说。
有人认为,南北方新冠病毒流行时间的差异,或与气候、气温相关。对于这一观点,钟南山认为,无证据表明南北方新冠病毒流行差异与气候相关,不过北方可能会结束稍微早一点。
五、有基础病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有人认为感染新冠病毒像是“感冒”一样。对此,钟南山认为,对于多数的年轻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只需要对症治疗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等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不可用于新冠病毒治疗。
钟南山提醒,对于一些有基础病的65岁以上老年人,家人和医生需要重点关注他们的病情变化。若不及时用特效药,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安全。若能在48小时内服用特效药,可能就能阻断病情向重症方向发展。
六、无证据证明新冠流行有大小年之分
有人认为新冠与流感有些相似,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流行甚至是大小年的情况?对此,钟南山表示无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他认为,从病原学角度来说,新冠病毒为了生存会减少致病力,但未来能否“流感化”,现在还不能作出判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不会消失。
七、正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
本世纪以来,从非典型肺炎(SARS)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再到新冠病毒(COVID-19),这些已经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小影响,这就提醒科学界需关注冠状病毒的潜在影响。
“本世纪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基本与冠状病毒、呼吸传播有关。”钟南山透露,目前正在研发广谱的抗冠状病毒的药物、疫苗和抗体,希望能有更好能力应对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八、现有国产特效药不适于5岁以下小孩
治疗新冠感染,应如何用药?钟南山说,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中,有三款国产药进入了国家医保,分别是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这三款药物属于处方药,需要有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使用。
钟南山介绍,虽然目前国产特效药效果好,但因为这些药物均没有在0-5岁儿童群体之中进行临床试验,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小孩使用特效药物是安全且有效的。当0-5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建议使用一些安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新冠患儿往往伴随着家庭聚集感染,所以当家人已有不舒服情况时,建议做好严格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小孩。
中疾控去年首提XDV系列变异株
据中疾控4月发布的最新检测结果:3月1日-3月31日,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
2024年6月,中疾控报告首次提出了XDV变异株。XDV变异株是JN.1的一个亚分支,这个病毒株似乎毒力差一些,但传播力却很强,在高温环境仍然能流行。
根据钟南山的最新表述:“这一轮新冠疫情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早期症状表现相似,表现为发烧、头疼、全身疲劳、嗓子疼。但这一次临床反映,刀片嗓的症状更明显,咳嗽也多一些。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20日表示,新冠感染的临床严重性未发生显著变化。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建议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去年夏天新冠阳性也曾增多,与天气有关?
去年夏季,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率也有所上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表示,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就发生在2024年7至10月,随着人们抗体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新一波感染就有可能发生,因此,这次属疾病的自然现象。
当时就有网友提问:夏季新冠感染为何增多?是否和气候有关系?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曾在采访中表示:“气候对于流感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传播影响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但从已有数据来看,气候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影响较小,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季节性。”
在他看来,新冠病毒在夏季仍有较高传播率可能受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病毒变异、个人防控措施放松、室内环境等因素影响。“夏季通常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和旅行,增加病毒传播机会。天气炎热等原因可能导致人们对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有所放松。一些室内场所因为炎热封闭时间延长、通风较差,进一步增加了传播风险。”
防护建议
①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② 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
③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④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来源:身体修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