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IL细胞作为天然存在的免疫细胞,堪称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前线士兵”。它们能通过识别个体特异性的癌细胞表面肿瘤标志物,精准攻击并杀灭癌细胞,具有低脱靶毒性、强肿瘤浸润能力等独特优势,被业界誉为“实体瘤大杀器”,在黑色素瘤、胰腺癌(PDAC)、结直肠癌(CRC)、
TIL细胞作为天然存在的免疫细胞,堪称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前线士兵”。它们能通过识别个体特异性的癌细胞表面肿瘤标志物,精准攻击并杀灭癌细胞,具有低脱靶毒性、强肿瘤浸润能力等独特优势,被业界誉为“实体瘤大杀器”,在黑色素瘤、胰腺癌(PDAC)、结直肠癌(CRC)、卵巢癌(OVCA)、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
然而,2025年《细胞疗法(Cytotherapy)》一项针对30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均考虑接受TIL治疗)的最新分析显示,最终仅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转诊患者,顺利完成TIL细胞输注。这一数据提示,尽管TIL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潜力显著,但其临床可及性与患者获益率仍存在提升空间,,以推动这一创新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Cytotherapy》重磅揭秘:实体瘤“大杀器”—TIL疗法临床瓶颈,仅1/3患者完成输注
《细胞疗法(Cytotherapy)》的一项研究纳入30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转诊患者(拟接受TIL治疗),中位年龄63.5岁,其中26例(86.6%)为IV期/BRAF野生型疾病,11例(36.6%)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结果显示:13例(43.3%)完成手术肿瘤采集,6例(20%)完成TIL输注,4例等待治疗,3例(10%)在淋巴细胞清除化疗前因疾病进展死亡。17例未行肿瘤切除术,其中10例因肿瘤过小(
最终研究数据表明,真实世界中仅不足三分之一的TIL转诊患者最终完成输注,显著低于注册试验预期。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从转诊到完成TIL治疗的时间窗狭窄,需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临床可及性,以改善患者预后。
▲截图源自“Cytotherapy”
哪些关键因素可能影响TIL细胞的制备和储存?
TIL疗法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可将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废物”利用起来,从中提取出抗癌能力最强的一类免疫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该方法也被视为“最有可能攻克实体瘤的一类免疫疗法”!但下列因素可能会影响TIL细胞的制备和储存:
1、肿瘤大小与可及性:肿瘤体积过小(如
2、肿瘤类型与异质性:不同癌种(如黑色素瘤、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差异显著,实体瘤的纤维化程度、免疫抑制细胞浸润(如 Tregs、M2 型巨噬细胞)可能影响 TIL 的分离效率和活性。
3、肿瘤组织的新鲜度:离体后,肿瘤组织需在数小时内处理(通常
4、肿瘤进展因素:研究发现,TILs细胞数量,会随肿瘤进展而逐渐降低。一项关于“TIL细胞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佐证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显示:T细胞、NK细胞数量,会随着肿瘤进展,而显著降低(详见下图)。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接受辅助性放化疗,不仅会杀伤癌细胞,还会杀死体内的免疫细胞及正常细胞,此时免疫细胞的抗癌杀伤力也会随之减弱。一项关于“TIL细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发现,在肿瘤末期的TIL细胞中,CD4+和CD8+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详见下图)。
综上,TIL细胞建议尽早储存,在肿瘤新诊断、未接受其他治疗(如放化疗)前进行储存为宜,此时TIL细胞的抗癌能力最强。故而,建议患者珍惜有且仅有一次的宝贵抗癌机会!
在术前争得主治医生同意后,将新鲜的肿瘤标本组织留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TIL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预防肿瘤复发,或作为晚期肿瘤患者的末线补救治疗。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TIL细胞的制备、冻存等讯息,可将治疗经历等,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了解具体的流程。
免疫检查点失败后,4 期黑色素瘤患者等来了“细胞救兵”:TIL 疗法让她多活10年,肿瘤病灶持续缩小
《Cleveland Clinic》曾报道一则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通过TIL细胞疗法重获新生的振奋案例。
2014年,32岁的M女士确诊为2期结膜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后,2022年病情复发并进展为4期。她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再次复发,且因病情罕见无法参与临床试验,陷入无药可治的困境。恰逢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治疗难治性黑色素瘤的TIL细胞疗法Lifileucel上市,抱着最后希望,M女士成为首批接受该疗法的实体瘤患者之一。
▲截图源自“Cleveland Clinic”
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影像检查显示其体内癌灶持续缩小(详见下图)。如今42岁的M女士已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由享受跑步、陪伴家人的时光。她感慨:“TIL疗法是我的救命稻草,主动了解并争取治疗机会至关重要。”
▲图源“Cleveland Clinic”,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中提到的M女士无疑是幸运的,她利用TIL细胞成功抗癌得益于多重关键因素:
首先,她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大量T细胞;
其次,后续的TIL细胞分离并扩增成功;
再次,在TIL细胞制备过程中,她的病情及健康状况并未继续恶化;
最后,她的身体足以耐受下一阶段的治疗,并在TIL细胞回输完成后,坚强地完成了的IL-2治疗,并最终走出了癌症阴霾!
TIL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这些实体瘤
近年来,针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临床试验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这些试验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实体瘤,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黑色素瘤上。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治疗宫颈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胆管癌、乳腺癌等多款实体瘤。
小编寄语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自198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已走过30余载的发展历程。相较于其他免疫细胞疗法,TIL疗法独具将患者自身肿瘤组织“变废为宝”的神奇功效,堪称实体瘤治疗领域当之无愧的抗癌黑科技。它既适用于早期癌症患者,可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又能作为晚期患者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为癌症患者带来一线生机。好消息是,近年来我国也有多款TILs产品临床新药IND相继获批,TILs研发热度持续上升,主要针对肺癌、黑色素瘤、胆道肿瘤、头颈部肿瘤、宫颈癌等多款实体瘤。小编也期望能早日迎来我国自主研发的TILs产品获批上市的消息,以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
[1]Desai A,et al.Real World Experience of a Single-Center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Melanoma Therapy Program: primary referral to TIL infusion (Brain to Vein)[J]. Cytotherapy, 2025, 27(5): S171-S172.
[2]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patient-stories/834-woman-with-advanced-melanoma-sees-promising-results-with-innovative-cellular-therapy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