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年赚6.4亿,合理吗?理想等四家造车新势力业绩与CEO薪酬对比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9:19 1

摘要:李想年薪6.4亿元的事情引起很多争议,但理想汽车回应实际只有266万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想年薪6.4亿元的事情引起很多争议,但理想汽车回应实际只有266万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理想汽车2024年年报里有详细披露,只是大部分人不会认真看年报,有些媒体看不懂而误导大众。

所以,上市公司要用幼儿园能看懂的方式与媒体沟通,而没上市的公司也要处理好股权激励,否则容易影响公司上市。

一、 李想的薪酬分析

李想的年薪包括现金和股权激励两部分:

现金266万元,股份支付6.4亿元。

1.1 对李想的股权激励计划

6.4亿元的股票,是于2021年3月在港股上市前,对李想制定了10年期的股权激励计划。

股权激励总数上限是一亿股,分6期授予,每期1800万股。

设了六个目标,第一期目标连续12个月交付汽车50万辆,可以解锁第一期股票。

第二期目标是连续12个月交付汽车100万辆,对应解锁第二期。

以此类似,三四五六期每期增加50万辆目标,第六期的目标是交付300万辆汽车。

行权价为每股14.63美元,按照美国存托证券计算为29.26美元/ADR,这个价格比当时的市场价22.1美元/ADR要高出40%。

1.2 李想2024年的年薪

2024年完成第一期目标,理想汽车一年交付50万辆汽车,李想解锁第一期股票1800万股。

但这些股票并不是免费获得的,李想需要按照29.26美元/ADR的价格购买,李想共需支付人民币约18亿元。

由于股票授予日的价格是39.18美元/ADR,此价格高于李想的购买价格,差额共为6.4亿元,在账上计为李想的薪酬。

所以6.4亿元只是用来计账的,并不是李想真正拿到的钱。

现在理想汽车的股票价格在28元左右,低于李想的购买价格,所以李想的6.4亿薪酬已经变成负数1亿多元。

也就是说,如果李想没有拿股权激励的股票,而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同等数量的股票,可以少花一亿多元。

1.3 横向对比

李想拿到第一期股权激励,需要理想汽车连续12个月实现50万辆汽车交付,而且需要李想要花18亿元去购买股票。

第二期就需要一年实现100万辆汽车交付,以后每期增加50万辆,大家觉得这个条件容易做到吗?

相比而言,小米上市前给雷军98亿股票是无条件的,他一共只需支付1600美元(你没看错,后面没有千或万)。

而且招股书很清楚写着经全体董事一致同意+经雷军控制公司在内的全体股东同意,但他们在新闻发布会说雷军作为董事长不知情?

为什么招股书写这么清楚?因为上一版招股书没写清楚,证监会反馈意见要求披露决策程序。

二、 理想汽车高管薪酬对比

从2024年的年报看,李想的年薪是6.4亿元,而另两位高管只有几千万,差一个数量级。为什么差这么多?

你可以看第一栏薪金那里,李想266万元,马东辉309万元,李铁268万元,李想作为董事长和CEO,是三位高管中最低的。

李想的总额比两人多是因为股权激励,三位高管采用了不同的股权激励计划。

下表是理想汽车上市四年以来高管董事的薪酬对比:

如果只看现金薪酬,连续四年李想都是三位高管中最低的。

如果看股权激励,2021年-2023年的三年李想都是0,李想需要对公司负总责,只有实现总的业绩指标李想才能拿到股权激励,而另两位高管每年有几千万的股权激励。

看到有人评价李想,敞亮大气,我觉得说得很对呀。

李想在汽车之家的团队成员,好些都一起做理想汽车。比如李铁之前是汽车之家副总裁,现在是理想汽车董事首席财务官;樊铮之前是汽车之家副总裁,现在是理想汽车董事;秦致之前是汽车之家CEO,后来成为理想汽车的早期股东。

理想汽车对李想的股权激励是很靠谱的。

李想要拿到股票激励收益有两个条件:完成业绩对赌+按照固定价格购买股票。

李想需要带领团队把产品做好,实现汽车交付数量才能兑付相应的股票;而且还要把公司经营好,让股价涨上去,李想花钱购买的股票才能赚钱。

三、 造车新势力薪酬对比

查了四家造车新势力的资料后发现:

3.1 蔚来汽车

2024年营收657亿元,亏损224亿元,交付22万辆汽车,目前市值约700亿港元,没查到高管薪酬。

港股披露的年报没有,再去美股找,实在看不懂英文。在蔚来汽车官网找到2024年年报,英文版的,共746页,用了两个AI去翻译和查找,都显示没有高管薪酬。

蔚来汽车的股权激励可以看下表:

3.2 小鹏汽车

2024年营收409亿元,亏损58亿元,交付19万辆汽车,目前市值约1500亿港元,何小鹏现金薪酬127万元。

小鹏汽车没有把股权激励与薪酬放在同一张表里。

2025年,小鹏也打算推出针对CEO的专项股权激励计划。

3.3 小米集团

2024年营收3659亿元,汽车营收328亿元,占比约9%,2024年交付13.7万辆汽车。

净利润236亿元,如果按照9%计算为21亿元;目前市值约为1.41亿港币,如果按照9%计算约为1270亿港元。

与小鹏汽车一样,小米也没把股权激励放在高管薪酬表中。

小米的年报显示,雷军等几位高管都不拿现金薪酬?

不过大家无需为雷老板担心,除了给雷军98亿小米集团的股权激励以外;还有4207万股的小米金融股权激励,小米金融的购买价格3.83元/股。

而且2018年上市前就打算把小米金融60%股权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小米金融将由小米集团100%持股变成只持股40%。

小米金融是做什么的?大家买过小米产品的话,有没看到上面有提供贷款的服务?

2018年小米的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小米集团已向小米金融提供约60亿元贷款,上市三年内再提供最高共420亿元的金融支持。

为何几大互联网公司都做金融业务?是不是太容易赚钱了?比如阿里孵化出蚂蚁金服,腾讯有微信支付,京东有京东金融,360也有金融业务。

做金融业务,客户是现成的,不用烧钱找客户;资金也是现成,不用费尽力气、还要签无限责任条款去找融资,岂不是躺赚?

但除了蚂蚁金服是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发展外,其他公司的金融多是放在集团下的子公司,比如腾讯下面的微信支付100%属于腾讯公司。

但小米金融未来将60%属于高管和员工,只有40%归小米集团。

所以雷军需要在乎一年百来万年薪的小钱吗?

3.4 四家造车新势力对比

四家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都是纯造车的,小米是多种业务。

小米2024年营收3659亿元,汽车营收328亿元占比约9%,所以其他数据我按照9%同比计算,汇总如下表。

营收、净利润、汽车交付量、市值四项指标都是理想最高,现金薪酬也是李想最高,我觉得很合理呀,如果我是股东就愿意给李想这样的薪酬。

而股权激励并不是一年年计算的,蔚来汽车的股权激励我不知道怎么算。

小鹏前几年的股权激励应该比较少,2025年推出针对CEO的专项计划。

理想汽车对李想的股权激励计划,是2021年3月8日推出的,但到2024年才拿到第一期,2021年至2023年的三年里对李想的股权激励都是0。

李想的股票购买价格是29.26美元/ADR,但2021年3月8日当天的收盘价是21.3美元/ADR。也就是说,如果李想不拿公司给的股权激励,当时直接掏钱去市场上购买股票,李想可以少花20多亿元。

也就是2021年给李想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给李想的价格已经比当时的市场价格高出40%,如果给你这样的股票,你会要吗?

账上显示李想6.4亿薪酬,是因为2024年股票价格上涨计算出来的差价。如果实现第二期目标时股价上涨了,到时计算出来的薪酬数字还会更高。

相比而已,雷军的98亿元股票是2018年上市前全部到手的,公司上市满足锁定期就可以卖了套现了。

还有小米金融的4207万股,不知金额是多少。

四、给老板们提个醒

理想汽车的股权激励与现金薪酬写在同一张表里,容易被媒体误读而引发争议。

而小鹏和小米的股权激励都没写在现金薪酬的表上,媒体不容易关注到。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报表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大麻烦,也提醒上市公司的老板们注意了。

对于打算上市的公司,给员工的股权激励价格如果低于市场价格,差价需要计算成员工的薪酬,并增加公司的成本,从而减少公司的利润,利润减少将可能会影响公司上市。

所以何时做股权激励,怎么做股权激励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理想汽车太老实了,容易被媒体误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腾讯也是很老实的公司,所有业务都放在腾讯这家公司底下,是全体股民共享的,没有拆出微信、微信支付之类的公司分给高管。

但市场上大部分人都容易被营销、技巧所误导的,所以高水平的营销能够快速赚钱,但靠谱的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高水平的营销吸引低认知人群,低水平的营销吸引高水平人群,你喜欢哪个?我喜欢后者。

本文作者,股权律师卢庆华,出版两本书《股权进阶》和《公司控制权》,曾帮百亿营收企业解决股权问题,他们找了清华、北大、人大、政法等专家+红圈所律师,打多场官司没解决后找我的。

股权律师+高管人力资源管理师,结合上市规则做股权设计,为准备上市的公司做股权优化,解决公司控制权问题,股权融资/并购处理。

来源:股权律师卢庆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