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法务部发布的通报,寥寥数语。但从法律公关视角,仍可以读出多个很多人没注意到、但又非常值得关注了解的点。
小米法务部宣布破获黑公关案,昨天引起热议。
小米法务部发布的通报,寥寥数语。但从法律公关视角,仍可以读出多个很多人没注意到、但又非常值得关注了解的点。
以下,逐一解读:
1、从“2025年5月15日”这个警方告知破案的时间可以推断,该案是中央网信办“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国内警方侦破的首例AI水军黑公关案件。
4月底中央网信办通报,5月起 将 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从事网络水军活动等突出问题,在全国范围部署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网信办通报发出后,我曾提醒多位客户,目前是打击黑公关的最好时机,同时也是通过传播进行黑公关震慑的最好时机。
现在,小米法务部,捷足先登。
2、利用AI搞黑公关,是个特别傻的做法。
为什么傻,之一:非常容易被识别出来。
本质上,这和找好几百个自媒体账号短时间集中发布没啥区别。
为什么傻,之二:此次专项行动之前,网信办、公安部就已经多次表示高度关注大模型诞生以来的自动化生成黑公关文案问题,并连续披露多起破获的案件以示告诫。都已经成风口浪尖了,你还后知后觉,继续这么干,就是纯傻。
为什么傻,之三:利用AI搞黑公关,必然水军化。此次小米法务部通报中指出,“犯罪团伙利用文案自动生成软件捏造关于小米的虚假信息”,“操纵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而国家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近年明显增强。单纯的黑公关,不好抓,但往网络水军方向靠,就容易抓了。
为什么傻,之四:很容易被牵连出来。这些经常配合搞AI黑公关的水军,本身很容易出事,即便不是以为和你的合作出事,也可能会因为和别人合作出事,最后把你牵连出来。
3、小米法务部的通报,无形间暴露出AI黑公关的法律定性仍不够明确。
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此次小米法务部通报中有一句话,“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没提到罪名。
作为曾经的政法记者的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种稿子的标准写法是“公安机关以涉嫌XX罪,对犯罪嫌疑人XX,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罪名是不应该漏掉的。
个人认为,这不是笔误,而是因为罪名之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出于谨慎的考虑,而有意未做披露。
由此可见,对这一新事物,如何定罪量刑,还有待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磨合”。
4、抓人,一定就能解决黑公关问题吗?
发现没有?有能力推动公安抓人的,总是那几家,一直能抓;没能力推动公安抓人的,仍然是大多数,还是一直不能抓。
更重要的是,尽管某些企业不断的抓人,但针对他们的黑公关,仍然还是一直不停歇。
从我方实践看,法务端的动作,需要和其他动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遏制黑公关的效果。这也是下一阶段,“转型Media人”线下沙龙活动中准备启动的议题。
转型Media人”,以媒体从业经历为纽带,打造一个可以收获新知和人际的平台。欢迎加入我们的社群!
沙龙活动篇
法律篇
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已调整。
如果希望及时看到
“转型Media人”推送文章,
来源:科技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