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乔治·帕克在《下沉年代》的开头写道:仿佛在一夜之间,世界轰然倒塌。华盛顿的说客比政客还多,纽约交易部门的底线荡然无存,佛罗里达州的楼价跌至谷底,铁锈地带的钢铁工厂纷纷倒闭,南方的农田荒废,烟草种植成了过去式。“赢家将赢得更多,像充满气的飞艇飘上云端;而输家则经
本文图片由AI生成
2016年,好像一切都腾飞了。
繁荣的表象掩盖了涌动的暗流,改变正无声蔓延。
乔治·帕克在《下沉年代》的开头写道:仿佛在一夜之间,世界轰然倒塌。华盛顿的说客比政客还多,纽约交易部门的底线荡然无存,佛罗里达州的楼价跌至谷底,铁锈地带的钢铁工厂纷纷倒闭,南方的农田荒废,烟草种植成了过去式。“赢家将赢得更多,像充满气的飞艇飘上云端;而输家则经历漫长的坠落,跌至谷底,甚至有些永远不会触地。”
繁荣与衰败的分界线变得愈发清晰,令人难以忽视——这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景象。
2015-2016年,是中国教育行业的“膨胀期”。资本驱动、市场红利释放、政策宽松,描绘出一幅令人沉醉的繁荣画卷。然而,伴随泡沫的膨胀,隐患也悄然显现:过度竞争、恶性扩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2017年开始,政策、资本与市场环境开始深刻变化,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走向了新的拐点。
个体与行业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皆为浮尘。站在2024年的末尾回望,我们在检讨个人的同时,也迫切地想要知道,2015-2024这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上一篇回顾:我们何以走到今天 | 2015-2016教培大转折
2017年
2017年1月 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进展,推动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文件中特别提及科技教育、劳动教育、文化修养类实践活动及研学旅行等细分领域,推动这些新兴方向快速兴起。这一年,全国民办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7.76万所,占比34.57%,成为行业的重要力量。
2017年1月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为“双一流”建设定下明确目标: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9月公布的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成为行业焦点,同时“新工科”概念首次提出,高校“双创”教育加速落地。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允许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折算学分,甚至休学创业。这一切,正是为了呼应“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3月 小马过河破产清算
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从神坛跌入谷底。3月,小马过河破产清算。这家创立于2008年的明星企业,巅峰时期年营收过亿元,最终却因市场竞争与经营困境被迫退出舞台。创始人许建军在公开信中写道:“无论结局多坏,我是不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欠你们的钱,我一定还,请给我一点点时间。”同年9月,钢琴培训领域明星企业“星空琴行”关闭全部60余家门店,这家曾信誓旦旦要抢占500亿钢琴培训市场的企业,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确实无能为力了”。12月,巨人时代教育高管及员工集体失联的消息传出,再次引发行业震动。
2017年4月 新东方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新东方成为首家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教育股,三个月后,好未来以127.4亿美元市值超越新东方,成为行业新王者。这一年,K12教育品牌高途课堂成立,并大胆押注在线直播大班课。彼时的共识是:“二胎”政策带来的新一波人口红利,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显现,留给教培行业的市场潜力不言而喻。
2017年7月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教育被列为人工智能重点应用行业之一。“AI+教育”迅速成为风口,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学霸君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流利说完成近亿美元C轮融资。小学科学课程年级调整至一年级,部分中小学试点人工智能课程。创客教育机构迎来新的政策契机,AI+教育的未来看似一片光明。
2017年8月 VIPKID获得2亿美元D轮融资
VIPKID融资后估值达到20亿美元。相比于2016年短暂的保守,2017年的教育投资迎来了新一波热潮,平均每1.6天诞生一笔投资。仅上半年流入K12赛道的资金就达到14.9亿元。瑞思、红黄蓝等相继上市,各大企业纷纷提交IPO申请。这一年教育行业共发生412起融资事件,总额282.86亿元,涉及素质教育、K12、为教育企业提供管理与服务的ToB公司等多个赛道。其中,动因体育在当年9月获得5亿元A轮融资,刷新素质教育投融资最高纪录。然而,同样是这家明星企业,去年传出闭店潮,北京90多家门店关闭,繁华落尽。
2017年9月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
9月起,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新教材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及革命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反复强调,提出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18年
2018年2月 教育部印发“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知”
《通知》要求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问题,全面规范K12机构的运作。具体措施包括限制预收费不超过三个月、审核教师资质、禁止公办校教师兼职、规范消防安全等。一系列严格的整治政策对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迫使许多线下教培机构向线上转型。K12在线学科辅导随之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一些大企业则将战略重心从ToC转向ToB,引发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小高潮。
2018年3月 尚德机构在纽交所上市
尚德机构的上市掀起了一股教育企业IPO的热潮,2018年共有13家教育公司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并不友好,无论是港股还是美股,上市后普遍经历了股价和市值的下跌。尚德机构的表现尤为惨淡,股价跌幅超过70%。中美贸易战、资本寒冬以及行业监管趋严等因素成为这些企业市值下跌的主要外因。
2018年4月 网易有道完成首轮战略融资
2018年的教育投融资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尽管全年一级市场共完成579起融资,总金额达到52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明显,但下半年的融资额却不足全年三分之一。优必选以8.2亿美元的融资额高居榜首,美杰姆则以33亿元人民币的收购金额位列第二。此外,VIPKID完成了5亿美元的D+轮融资,作业帮获得3.5亿美元D轮融资。随着K12教育的头部机构相继登陆二级市场,ToC创业的风口日渐平息。
2018年5月 编程猫获得3亿元人民币融资
编程猫在半年内完成三轮融资,成为少儿编程领域的明星企业。2018年,少儿编程赛道异常火热,全年至少有40笔融资交易,包括VIPCODE的8500万元A轮融资、小码王的1.3亿元B轮融资等。整个赛道的第一、二梯队在这一年逐渐确立,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在少儿编程领域进行了布局。
2018年8月 司法部发布民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草案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该条款一经发布,立刻在行业内引发震动。发布之日正值周五晚间,待周一开盘,港股教育概念股集体重挫。这一政策表明,在线教育作为信息化2.0战略的一部分,已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
2018年8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更加具体和严格的要求,例如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三个月的费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培训场地生均面积不得低于3平方米等。其后,全国展开校外培训机构大摸排。新规不仅提高了合规成本,还让资质审核成为中小机构的生存门槛,对整个K12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8月 精准学获得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精准学作为新兴教育机构,在政策调整后的行业动荡中崭露头角,连获两轮融资。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学习机逐渐成为教培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也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进入该领域。同年9月,流利说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AI+教育公司。
2018年11月 教育部发布“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规定,“民办园一律不得单独或作为资产一部分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也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相关资产。”此举对幼教行业的资本化路径形成了釜底抽薪的影响。政策发布当天,中概股红黄蓝股价暴跌,一日内跌幅达50%,两度触发熔断机制,标志着民办幼儿园资产证券化时代的终结。
2019年
2019年2月 掌门一对一完成3.5亿美金E-1轮融资
掌门一对一开了2019年教育资本市场的第一枪,刷新了K12在线一对一全科辅导赛道的融资记录。然而,2019年教育行业投资总量却相比2018年近乎腰斩,大额资金开始集中涌向头部机构,融资轮次也整体后移。这一变化标志着行业野蛮生长的红利期结束,存量竞争成为新常态。
2019年3月 短视频平台和科技巨头跨界涌入教育赛道
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相继布局教育领域,推出长视频权限、教育内容支持和付费课程。而阿里钉钉、腾讯教育等互联网巨头也积极探索教育市场。这些跨界布局,推动了教育内容多样化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2019年4月 教育部公布首批竞赛白名单
教育部首次公布29项合规竞赛活动,为中小学生竞赛活动划定了“合规”范围。此举规范了赛事管理,影响了诸多校外培训机构的业务模式。
2019年4月 精锐教育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
政策压力与市场饱和促使教培企业转向非一线城市布局,教培公司开始“逃离”北上广。武汉、西安、郑州等地成为教育公司竞相争夺的新热点,同时以线上线下融合(OMO)模式实现对下沉市场的覆盖,成为行业新趋势。
2019年6月 跟谁学成首家规模盈利的在线 K12上市公司
跟谁学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相比于上一年教育公司的扎堆上市,2019年明显克制了许多。尽管如此,中公教育在2月份借壳亚夏汽车成功上市后,仍然成为职教第一股,到10月中旬市值过千亿,成为国内继新东方、好未来之后的第三大教育巨头。
2019年7月 校外线上培训与教育App监管意见密集出台
培训机构从2018年正式启动整顿程序,2019年又发布了关于线上机构的规范措施。7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聚焦在线学科类培训,要求机构合规运营、教师持证上岗、以及严格按照规定收取费用;8月,教育部出台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11月,明确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各阶段的备案要求;12月,发布教育类App的白名单和黑名单。这一系列措施推动行业迈向规范化,同时也令小型机构的生存压力显著增加。
2019年10月 韦博英语暴雷引发行业震荡
曾经的英语培训巨头韦博英语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波及大量学员与员工。放眼整个2019年,破产、倒闭、跑路这些词时不时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2015年前后的上市公司并购教育潮,在2019年集中迎来了对赌到期。像爱乐乐享、凯瑞宝贝等一些经营多年的企业亦不得善终。
2019年11月 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主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要覆盖全体人民,尤其聚焦青少年群体。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精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要组织推出一批优秀的爱国主义出版物,创作和推广契合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文化作品。
1. 监管碎片化与市场失序
2017-2019年间,国家对教育行业的监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2018年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成为关键标志,涉及场地规范、师资资格审查和广告管理等多个方面。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不同地区政策执行标准不一,地方政府在落实上各自为政,监管对象更多集中在中小型培训机构,而寡头型企业则通过资本和资源优势相对“豁免”了更严格的约束。
碎片化的监管执行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失序。一些中小型机构因资质整改不达标或资金链断裂被迫关停,大型机构则借机扩张,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小微企业逐渐失去生存空间,而寡头机构的高额收费和激烈竞争反而加剧了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
2. 资本退潮与技术的双刃剑
2017-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贸易环境恶化,消费领域遭遇全面压力。对于以家庭刚需为驱动的教育行业来说,这种宏观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叠加金融去杠杆政策,使资本开始对教育行业重新审视,早期的烧钱模式不可持续。一些无法获得新一轮融资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大量技术研发和创新计划停滞。许多中小教育企业过于依赖资本输血,缺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一旦融资链条断裂,这些企业便迅速陷入经营危机。行业内过于依赖资本输血的模式开始失效。
技术在这一阶段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从个性化学习到AI驱动的智能教育产品,大量企业将技术视为突破困境的“灵药”。然而,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是市场扩张和用户增长。一些机构为了追赶热点,盲目宣传技术能力,技术大多停留在工具性层面,成为了营销噱头,未能解决实际的教育痛点。
3. 经济增速放缓与教育消费的焦虑化
2017-2019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入深水区,GDP增速逐步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压力加剧。尽管如此,教育消费的刚性需求并未随之下降,反而因“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而进一步扩大。教育焦虑迅速蔓延。大机构以“会员制”和“全链条服务”为卖点,不断提升收费标准,而小机构则在夹缝中勉强求生。
这一时期教育消费的焦虑化,既是行业长期结构性问题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侧面反映。家长在“内卷”教育中的高投入与低回报形成鲜明对比,而小微机构无法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导致市场整体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家长对课外培训的刚性需求没有疏导,政策却简单压制供给,在对市场秩序的反复试探后,导致了2021年“双减”后地下教育市场的崛起。
2017-2019年是中国教育行业的一段特殊时期。它表面上是理性回归的开始,但本质上却是政策与市场试探性博弈的产物。在监管碎片化、资本退潮、技术盲目化的多重作用下,行业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这一时期的调整未能真正纠正此前的泡沫和乱象,反而在短期内为头部企业提供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挤压了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
从2017年到2019年,行业进入了集中化、技术化、焦虑化的三重逻辑,但这些趋势未能改善行业生态,反而加速了其走向失衡的进程。今天的教育行业,依然在应对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次问题,包括消费者的不信任、机构的单一盈利模式,以及政策对市场秩序的反复调试。
2017年到2019年是经济下行与社会需求裂变的缩影。这些裂隙与冲突,为行业在2021年“双减”下的全面转折埋下伏笔。教育行业的未来,仍需直面这些未解的难题:如何在监管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在教育与商业之间守住底线?如何用技术真正赋能教育而非沦为噱头?如何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义教育价值与供需关系?在下一篇中,我们将回顾2020-2024年这四年。
来源: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