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
(2025年,古琴台景区的“文物碑”。)
3月22日一早,离开帝豪公寓,在武汉站乘地铁4号线,于钟家村站下车,出A口,走不多远便来到了古琴台。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史书记载,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龟山)游览时,突遇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拿出古琴弹奏。
而在此砍柴的钟子期也在附近躲雨,听到琴声高潮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俞伯牙听到赞叹声,起身与钟子期打过招呼,又继续弹琴。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子期听后频频点头:“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子期击掌称绝:“浩浩荡荡,如江河奔流!”伯牙每奏一曲,子期就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于是二人结为知音,相约一年后在此相聚论琴。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而来,而子期已病故。伯牙得知后痛惜伤感,从此不复鼓琴。
(2025年,武汉古琴台景色。)
古琴台景区的大门前是一片阔阔的广场,广场底端的高台基两层,台基上坐落着景区的大门。大门平屋三间,青瓦马头墙,正中青石墙,石库门,门顶镶黑色匾额,匾额上书“古琴台”三个金色大字。大门两端白墙方窗,左边窗下立着一块“古琴台”文物碑,两个窗前卧着两尊石狮子,石狮子间辟有一道层层叠叠的台阶。
(2025年,古琴台景区大门。)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踩着层层台阶,步入大门。大门里边是一窄长的院子,院子里铺着石板地,栽着几棵华盖绿荫的大树。院子的尽头坐落着一仿古屋子,屋子面阔三间,前廊后屋,浅蓝色筒瓦覆顶,两边白色马头墙高突。屋檐下,彩色横枋娟秀,黑色圆柱直立,石栏杆横陈,黑色玻璃门窗,廊下石台阶三层。正中屋檐下高挂“知音馆”金字横匾,门两边抱柱上挂着“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楹联。
(2025年,古琴台知音馆。)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走进馆内,迎面是一幅长画,两边木柱上挂一副楹联:“高山流水诗中首 明月清风酒一船。”屋内开花窗、吊宫灯、挂展板,播放着悠扬的古筝乐曲,试图将游客带入那遥远遥远的春秋年代,寻觅千载难逢的知音者梦境。
(2025年,古琴台“知音馆”。)
出知音馆,左拐穿走廊,越小门,门外是个小院。小院石径细细,两边芳草青青,小径右边的白墙上有个圆门,圆门外是另外一个院子;小径左边横出一小径,小径尽头是“印心石屋”。
(2025年,古琴台景色。)
“印心石屋”卷棚顶,绿瓦覆盖,屋檐下前端无墙,只有四根粗圆粗圆的黑柱支撑,正中的黑柱上挂着一副草书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流水高山月召情。”柱与柱间石凳相连。石屋的两端也无墙,檐柱与抱柱间安着美人靠,石屋的底端白墙一道,白墙中立着四根抱柱,正中抱柱间的白墙上镶嵌着一通黑黑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印心石屋”四个金字。石屋底的白墙向两边外延着,外延的墙中镂有四方花窗,并穿树踏草,以增石屋秀丽。
(2025年,古琴台“印心石屋”。)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走进石屋,看过“印心石屋”碑,拍了照,方才重新踏上小径,直直地朝着院底走去。
院子底端有一高高台阶,台阶上是一平台,平台边安有石勾栏,平台正中有一绿瓦白墙门楼。门楼正中开一棱角分明的石条门框,门框顶嵌一横额,上题“琴台”两个大字。门两边挂一对联:“高山流水逢知音 空竹文琴传钟伯。”
(2025年,古琴台门。)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登十阶垂带踏跺,入琴台石框门。门后前、右皆有白墙,白墙上镶嵌着黑石碑,左边无墙,空旷着铺有小路,可供出入。踏上左边的小路,抬眼望去。眼前是一庞大的院子,院子里古树林立,参天蔽日。古树下草儿成片,青青丛生。
不远处,有一半腰高的四方石台,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有清代雕刻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浮雕图案。石台正中立有一四方石碑,石碑四面分别刻着米芾所书的“琴台”二字、“伯牙抚琴图”、“琴台简介”、“汉阳工人文化宫重建 公元一九五七年五月”。此处的琴台,相传是当年俞伯牙鼓琴之地,也是钟子期听琴之处,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相逢地。
(2025年,武汉古琴台。)
如今,这里成了知音的纪念地:琴台虽在,古人早逝;琴声犹存,知音难寻。来来往往的游客有几人为祭奠伯牙、子期而来?有几人喜乐曲,懂音律,听得出琴中的青山巍巍,江河涛涛?来这里的,沽名博闻者众,钓誉拍照者多,嘻嘻哈哈后大多扬长而去,哪还有心顿足碑前,怀念古人知音奇遇的惊喜、悲伤子期早逝、伯牙摔琴不再鼓的悲喜剧?
绕琴台一周,看过碑石上的雕刻,一声惋惜、一声长叹后,也不落俗套地拍了照,走下石台。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古琴台的旁边有一华丽的殿堂。殿堂建在膝高的石台基上,单檐歇山顶,正脊高横,垂脊四落,戗脊飞翘,绿筒瓦行行,排列盖顶,“滴水”瓦当断顶,截出齐刷刷殿檐一排。殿堂走廊四围,廊柱环绕,白墙四壁,酱色门窗各立;殿正面檐下高悬红底金字横匾,“高山流水”金光闪闪,横匾两端的廊柱上挂着一副黑底金字楹联:“高山流水凌云志 明月清风无限诗。”“高山流水”殿堂前有个五层高的如意踏跺,踏跺前是一窄窄小径,小径边草儿青青。
(2025年,古琴台“高山流水”殿。)
走小径,踩踏跺,入游廊,殿的大门三个六扇,两边抱柱上挂着一副长长的楹联:“寄语鼓琴人问当年流水高山谁为识者 吟诗题壁客喜此际江洲芳草也解知音。”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读罢楹联,踏门而入,门内是大厅。大厅黑石铺地,宫灯高悬,正中墙壁上影印着一首诗词,上端横着“大音希声”一块横匾。墙前有一低台,台上摆着一案,案上摆着一架古琴,依墙边摆着两个长脚花架,花架上放着两盆开放的花儿。大厅的两端各有一个圆圆的门儿,一个顶端挂“琴以载道”匾,一个顶端挂“器以藏象”匾。
(2025年,古琴台“高山流水”殿。)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大厅空落落的,立而环顾,一目了然。继而走进“琴以载道”圆门,里边是个展室,墙上挂着许多展板;再走进“器以藏象”圆门,里边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古琴,好像是古琴的博物馆。
(2025年,古琴台“高山流水”殿。)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走出“高山流水”殿,来到殿外的伯牙亭。伯牙亭六角攒尖顶,绿筒瓦覆顶,宝顶柱状,垂脊飞翘,亭檐下,花枋花栏,圆柱直立,柱与柱间美人靠相连。亭檐下,挂着一块红匾,红匾上题着“伯牙亭”三个大字。伯牙亭周围绿树环绕,花草四围,很是清幽和充满诗意。
(2025年,古琴台伯牙亭。)
入亭内,坐在美人靠上小憩。小憩中不免引出绵绵思绪。如今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大千世界里虽朋友众多,但有几人能懂自己,不势力,且知根知底,能互倾述衷肠呢?历悠悠岁月,经水火磨难,有几个朋友能经久不衰地成为知音呢?
唉,古今往来,知音难觅。要不,这古琴台为何历经沧桑嬗变地站在这龟山月湖边,引来衮衮诸公怀着迷茫,携着困惑,前来顶礼膜拜?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想到此,不禁暗笑自己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地触景生感。于是,截断思绪,起身走出伯牙亭,来到山边栏杆处观看景色。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蓝天湛湛,湖水清清。远处楼房林立,青山如包;近处树木葱茏,花红柳绿,小桥弯弯,石岸弯弯,人闲缓步,点缀在画卷中,好一幅秀丽的江城画卷。
(2025年,古琴台上鸟瞰。)
不远处,传来抑扬顿挫的古琴声。琴声悠扬,仿佛从遥远遥远的时空中穿越而来……
(2025年,在武汉古琴台。)
来源:绿色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