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巴冲突让印度的脸面被按在地上摩擦,莫迪这么好面儿的人,为了找回面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印巴冲突让印度的脸面被按在地上摩擦,莫迪这么好面儿的人,为了找回面子,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连采取了三个措施,删帖封号、调兵遣将、外交甩锅。
但此时的巴基斯坦外长坐专机飞抵北京,一待就是三天。
中巴会谈结束,还签下了一份颇有分量的新协议。
5月初,热搜被印巴空战承包。
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歼-10CE击落多架印度战机。
这个战果,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被中国官媒与西方多家主流媒体同步报道。
印度这边,不是回应,不是澄清,而是封号。
X平台(原Twitter)收到印度政府发来的正式函件,要求封禁包括《央视新闻》《环球时报》在内的多个中国媒体账号。
甚至连CNN和《卫报》也被波及。
“国家安全”成了挡箭牌,真正的目的却是,“不让你说我输。”
与此同时,莫迪政府在国内高调宣布“印度胜利”,还组织了庆祝活动。
这一边封口,那一边庆功,场面颇为魔幻。
但这是信息时代啊,你还能把所有账号都封了?
匿名平台、海外记者、印度本土独立记者,都在持续发布空战细节,风早晚会吹进来。
印巴刚停火没几天,印度国防部宣布,向克什米尔增兵50万。
增兵50万什么概念,目前印度全国不到150万现役兵力,相当于增加现有三分之一的兵力。
克什米尔前线突然多了三分之一的全国兵力,图什么?
印度说是为了“边境稳定”。
可军方内部的声音并不一致。
有人认为,制空权已被巴基斯坦掌握,印度即便有地面优势也难有实质改变。
有退役军官在私下说得更直白,“这不是准备打仗,这是在拍给别人看的。”
这么大规模的调兵,后勤、补给、情报,每一样都要跟得上。
可印度这几年,早就不是那个可以轻松拉动百万部队的印度了。
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就在增兵消息刷屏的同时,另一份爆料也在印度社交平台上悄悄发酵。
5月18日,《印度快报》报道,一份来自国防情报局的文件被泄露,内容令人震惊。
文件显示,2025年3月克什米尔的一场爆炸,并非来自巴武装分子,而是印度军方内部策划的“自导自演”。
目的就是制造冲突,营造出“我们有必要出手”的氛围。
文件上甚至写得很直接:“通过可控规模事件,营造军事行动合法性。”
这话太直白了,直白得让人背后发凉。
印度国防部连夜回应,否认、追查、定性“假文件”。
可网络上,退役军人、独立学者的态度却让人不安,“我们早就知道了”“不意外”“只是现在证实了而已”。
如果这是真的,那这场冲突的正当性,会瞬间瓦解。
战场上虽然输了,但舆论上不能输。
印度一些智库迅速发声,把责任推向中国。
有的说:“巴基斯坦能赢,是因为中国提供了卫星支持。”
有的说:“歼-10CE的雷达系统,是中国帮忙升级的。”
这套说辞在印度国内媒体上却大面积传播。
问题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早就不是新闻。
你不能说“别人合作你不管,一旦打赢你就说人作弊”。
巴基斯坦《黎明报》更是放了一张“王炸”,印军空战期间的无线电通信录音。
内容显示,印军飞行员在空中多次误判目标,甚至差点误伤己方。
不是装备问题,是指挥混乱。
不是“打不过巴基斯坦”,是“没准备好就上了战场”。
5月19日,巴基斯坦外长贾拉尼专机抵达北京。
这不是普通访问,而是为期三天,全程闭门的多轮会谈,还签了一份协议《边境地区突发事件联合应对机制协议》。
意思就是,一旦边境再出事,中巴可以“分钟级”共享情报、快速协同。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有情况,中国第一时间知道、第一时间反应。
虽然中国没有点名印度,但外界都明白,这协议的背景是印巴冲突。
这种“无声的支持”,在外交上比大喊大叫更有分量。
如今的印度,那真是内忧外患。
外有巴基斯坦迅速联动中国,内部军队信任危机、舆论失控。
莫迪政府试图用一种“我们没有输”的叙事去稳住局面。
封锁媒体、扭转舆论、甩锅中国、增兵边境。
每一步操作都在围绕这个“叙事”展开。
但叙事不是现实。
现实里,战报不会说谎,文件不会自动销毁,老百姓不会全都相信你说的版本。
希望印度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朋友们,你们对印度的现在的三个措施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徐量2025-05-20媒体已被禁言,印度增兵至50万,巴铁专机直飞中国,一待就是三天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