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暴跌,五粮液暴跌!限酒令后,国产白酒巨头全暴跌,损失惨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0 17:36 2

摘要:5月19日开盘,贵州茅台下跌2.18%,五粮液下跌1.36,泸州老窖下跌2.62%,山西汾酒下跌2.39%,洋河股份下跌0.86%。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如今,一场政策风暴却让板块集体“入冬”。

5月19日开盘,贵州茅台下跌2.18%,五粮液下跌1.36,泸州老窖下跌2.62%,山西汾酒下跌2.39%,洋河股份下跌0.86%。

也是在当晚,在贵州茅台股东大会的晚宴桌上。

往年必备的飞天茅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集团旗下“悠蜜”蓝莓果汁。

这个细节,恰逢国务院新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的第二天。

茅台董事长张德芹的表态意味深长,他说,是时候让中国白酒回归初心了。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酒令,究竟如何让“液体黄金”变成“烫手山芋”?

曾几何时,公务宴席上,茅台、五粮液是“标配”。

回溯白酒的黄金年代,政商共振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2003-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0.7%,白酒行业营收年均增速达21.3%。

茅台零售价从200元飙升至2000元,背后是基建狂飙、公款宴请的时代红利。

公款吃喝催生了白酒的“黄金时代”,却也埋下浪费与腐败的隐患。

而中国在整治公款吃喝上,堪称一部政策“升级史”。

2012年“十项规定”如冷水泼面,全行业营收增速骤降至3.6%。

直到2016年才靠“消费升级”重回增长轨道,只不过此时的主力已从政务转向商务。

环球网-2017-02-10-探营:“禁酒令”四年,军队刹住喝酒风了吗?

直到2025年5月18日,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工作餐不上酒”,直接戳中行业痛点。

这条政策看似细微,却打破了过去“价格限制”的弹性空间。

哪怕是100元的白酒,也再无公务餐桌的容身之地。

央广网-2025-05-19-“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数据显示,2012年“八项规定”后,政务消费占白酒市场比例从30%骤降至不足5%。

对于白酒行业来说,政务消费占比这么低,为何禁令仍让酒企如此恐慌?

表面看,股价下跌是政策冲击的直接结果,实则上却暴露了行业深层困境。

2023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了去库存周期,经销商库存普遍达6-8个月。

茅台、五粮液虽通过“控量保价”维持价格,但新规让端午、中秋旺季销售预期落空。

当经销商仓库堆满白酒却卖不动,白酒企业又应该如何破局?

而且有数据曾统计,新一代年轻人对白酒的接受度不足20%。

他们在聚餐时,更倾向于精酿啤酒、低度果酒。

茅台与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虽卖出300万杯,但热度退去后,年轻人依然觉得白酒“太严肃”。

当白酒成为“父辈的饮料”,未来的销售额又应该依靠谁?

而且,中国白酒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停滞不前,陷入了新的困境。

威士忌、伏特加全球畅销,而白酒出口量仅占产量的0.7%,主要市场仍是华人圈。

这种种问题堆积在一块,哪怕政务消费影响有限,也让白酒企业遭受了不少重创。

股价崩跌的多米诺

面对风暴,茅台的反应堪称行业范本。

2025年股东大会晚宴上,茅台股东大会晚宴画风突变:

往年的飞天茅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蓝莓果汁和自助餐。

伴手礼从“小酒礼盒”变为笔记本和钢笔;商务接待用酒从飞天茅台降级为茅台王子酒。

董事长张德芹坦言:“白酒该回归消费本质了。”

这种“去特权化”姿态,既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也是对市场的妥协。

除了茅台,其他企业也在加速内部调整。

五粮液推出了39度低度白酒,泸州老窖开发白酒冰淇淋,汾酒与茶饮品牌联名……

但转型面临重重挑战,就拿茅台来说,“酱香拿铁”虽火爆一时,却被调侃“喝完不能开车”,不够日常。

最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心态的改变。

大多年轻人总是会下意识将白酒与“酒桌文化”绑定,60%的90后认为“劝酒是职场糟粕”。

所以,随着限酒令的重创,公务消费的光环逐渐褪去,白酒的文化吸引力还剩多少?

写在最后

从公款吃喝的“硬通货”到政务场合的禁品,白酒的困境更像是一场重塑。

因为当白酒不再依赖政务餐桌,反而有机会回归饮品本质。

未来的白酒市场,或许不再有“一酒独大”的神话,但会出现更多元的选择。

有人钟情于老窖池的陈香,有人偏爱低度酒的清甜,有人为文创包装买单。

这不是行业的衰落,而是成熟的开始。

毕竟,真正的饮酒文明,不是征服他人的工具,而是愉悦自己的选择。

参考资料:

来源:娱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