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1:学生甲成绩不好,有一次上课看玄幻小说被老师没收了,老师还发现甲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周末放学后老师把甲单独留下来,告诉甲同学只有完成作业才能回家,老师也陪着学生甲。甲同学说:“班里看小说的同学很多,你为什么只找我。”老师说还有谁啊?学生甲说,你自己不会去查
成绩单从来都不是人品的判决书,成绩差也绝不意味着人品有亏。
但对于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当他们连网吧的诱惑和课本的价值都难以分辨时,就如同精心烹饪的菜肴忘了放盐,即便装盘上桌,也失了该有的滋味。
三观的塑造,远比分数的提升艰难得多,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只是尚未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可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学生愿意伸手拥抱知识。
那些渴望进步的孩子,像海绵般拼命汲取知识的甘霖;而抗拒学习的孩子,却似坚硬的花岗岩,让知识难以渗透半分。
这就像试图唤醒装睡的人,给不愿进食的人喂饭,最终往往是饭菜凉透,也换不来期待中的回应。
老师不是不愿“挽救”,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师的精力,就像家中的WiFi信号,连接的设备多了,信号自然变弱。
若一味地给部分学生开小灶,对那些勤奋好学、渴望知识的孩子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不公平?
教育从来不是无条件的慈善,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校如同一个筛子,在教育的浪潮中,有人成为耀眼的状元,也有人暂时成为“分母”,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总有一些难以破土而出。
但请别误会,这不是老师对学生的放弃。
当学生在学习的泥沼中奋力挣扎,老师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可若学生自甘沉沦,甚至影响他人,即便老师满怀热忱,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就像老话说的“牛不喝水强按头”,即便老师有心拯救,也可能被误解为故意刁难。
自从实行义务教育之后,我们的差生就越来越多了,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允许留级的,所以就造成了越到高年级差生越多。
也许有人就质疑了,为什么老师不挽救差生呢?
如果从低年级开始,老师们努力挽救那些差生,差生也不至于越来越多呀!
事实上,这些年很多老师确实不再试图挽救差生了,但这绝对不是老师不负责任,而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差生的家长总是认为老师在针对他的孩子,对老师的付出根本不领情,甚至还会投诉和状告老师。
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案例1:学生甲成绩不好,有一次上课看玄幻小说被老师没收了,老师还发现甲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周末放学后老师把甲单独留下来,告诉甲同学只有完成作业才能回家,老师也陪着学生甲。甲同学说:“班里看小说的同学很多,你为什么只找我。”老师说还有谁啊?学生甲说,你自己不会去查吗?然后很生气,回家就和家长说老师不公平,故意针对他,他的家长也认为,为什么只留他的孩子呢?这对自己的孩子不公平,然后对老师的意见很大,告状到学校领导哪里。
案例2:学生乙谈恋爱,成绩稳定在倒数5名之内,老师为了挽救这个孩子,经常把学生乙留下单独做思想工作,或者辅导作业让孩子多做一点题。然而孩子回家告诉家长,老师不管班,班里乱哄哄,谈恋爱很多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我是受到别人的影响才谈恋爱的,现在导致读不进去书,成绩越来越差,还有老师教学水平差,大家都听不懂,随后家长状告这个挽救孩子的老师,要求学校换老师。
案例3:学生丙自习课把脚架到桌子上,玩了很长时间,被值日教师拍照发给班主任,班主任转发给家长,希望家长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提醒孩子上课遵守秩序,集中注意力学习。学生丙回家告诉家长,是自己腿破了想把结痂处理掉,认为老师在故意整他。家长就质问老师,上课就不能处理伤口吗?你们学校就这么没有人文精神吗?家长觉得老师在整孩子,然后告状到校长哪里,要求老师向孩子道歉。最后老师向学生和家长都道了歉。
案例4:学生A和学生B打架,学生A头上受了一点皮外伤,A家长说怕破相要植皮手术,老师把双方家长约起来一起处理,让双方自己谈自己处理,双方约定学生B家长赔偿学生A家长5000元,让老师见证。过了一天学生B家长觉得赔偿太多了,心里不舒服,就找关系状告老师说是老师要求陪这么多,然后找学校领导出面处理老师,背后就是想让老师把这个钱拿回来。
案例5:学生丁是心困生,从家里带了有一个钟到寝室,钟的滴答声音很响,然后闹铃每天调到凌晨4:30。同寝室的同学因为睡不好,就找班主任处理。班主任找到丁同学,让她把钟带回家,换一个电子手表更好更方便,丁同学很生气不理老师,回家告诉家长,同学和老师联合起来欺负她。当时家长听了之后很生气,说要找老师算账。丁同学上课经常一个人自顾自的微笑,让人感觉瘆的慌。班主任只好每天找学校的心理老师找她沟通交流,几次后丁同学嫌老师烦,就躲着心理老师。所有老师都没办法与丁同学沟通,班主任只能打电话家长让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但是家长说孩子不去也就不管了,老师没有办法就只能听之任之。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结束,家长带着一批人闯到学校,找老师要说法,说孩子的心理疾病是班主任造成的,要求老师赔偿20万。老师解释说这个真的跟我没有关系,然后矿泉水瓶就飞到了老师身上,该老师还被家长打了一顿。闹到最后,为了息事宁人据说学校让保险公司赔给这位家长很多钱。这件事告诉我们,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投保险,不然很危险,很多突发事件你是避免不了的。
案例六:学生戊有一次踢寝室们,把门踢坏了,老师找家长沟通想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了解到踢门的原因是——心情不好,想发泄一下。他妈妈觉得孩子有些过分了,很卑微的对着孩子说了一句,你要发泄不一定要踢门,你可以去操场跑步。学生戊就很激动,骂他妈妈,你被狗日到了吗?然后,两位家长被孩子骂的像孙子一样,一句话都不敢说。
类似这样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所有的老师从内心深处来说是不愿放弃一个孩子的,之所以放弃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面对上述案例中的差生和家长,老师怎么挽救?能怎么挽救?个人认为部分差生无法挽救的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差生认知的问题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个人认为认知问题就是最严重的一个。很多差生认为学习没有用,认为成绩好的同学将来还不是给成绩差的人打工,成绩差人以后照样当老板。所以就不愿意学不愿意配合老师,他们会拒绝老师的好意,甚至认为老师跟他过不去。然后就是认知上对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满,觉得学校和老师在压迫他们,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所以对学校和老师非常的敌视。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愿意做,课也不愿听课,老师做思想工作他会觉得老师想给他洗脑。如果老师把他们单独留下来给他们补课,不让他们出去玩,或者不让他们玩游戏看小说,他们怎么会开心呢?很多孩子一转眼就溜跑了,老师叫也叫不回来?差生认为,其他同学都不用补课,不用单独留下来补作业,老师这么对他就是在针对他,他们内心不但不会感恩老师,甚至会嫉恨老师。嫉恨老师的后果是,差生背后会把老师的自行车藏掉,让老师找不到,或者把车胎扎一个洞放气或者在汽车上刮油漆等等。这些行为证明很多差生是不会去听话乖乖照做的,即使照着做也是违心的,迫不得已。最多当面给老师面子,背后觉得老师是傻逼神经病。然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差生的认知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形成的,是他的家庭环境造就的,是经过很多案例验证过的,所以改变起来特别的难。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说的确实有道理,认知不觉醒,要改变一个人真的很难很难。差生认知上觉得不需要别人去救,也不喜欢别人去救他,差生不愿意读书你还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难怪差生的心里不舒服,难怪这些老师会难受。改变一个差生不是说一句或几句话就可以实现的,其实挽救一个差生需要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首先要想出一个适合某个差生的方案,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实施,还得差生配合,过程中有问题还要想办法调整。孩子变好了一段时间后又会变回去了,过程会反反复复,有时还得威逼利诱。我的感慨是要改变一个差生要掉很多很多头发(本人的头发已经不多了),要花大量的心血,结果还可能不受家长待见。现在有些家长太娇惯孩子了,即使孩子是错的,也说孩子是对的,那错的只能是老师了;部分家长不但不配合老师还总是认为老师在针对他的孩子,对老师的付出根本不领情,甚至还会投诉和状告老师。自己不想管还不愿老师严格管教,这才是学生变差的主要原因。很多差生因为家长的娇惯在家就没有规矩,更没有基本的礼仪常识,导致他在学校课堂上也没规矩,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知道上课的基本常识,不知道怎么听课,也不知道写作业交作业,也不知道为谁读书,有个差生跟我说,只要你请我吃饭,我就帮你做化学作业,不得不感慨这世道真的变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还不希望老师严格管教,害怕伤害孩子的自尊,时间长了,学生就越发的没规矩了,学习自然是越来越差,直到无可挽救。
有孩子是天生的差生吗?当然没有。很多孩子之所以成为差生,其实就是家长娇惯的后果。说白了,很多差生,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惯子如杀子,可惜好多家长完全忘记了。
此外,现在让差生上瘾的东西太多了,手机,游戏,短视频,社交软件等,无形当中给老师挽救差生增加了很多教育的难度。还有些孩子故意和老师说自己有心理疾病,请老师不用管他,然后心安理得上课睡觉,不做作业,这样的差生能不能救呢?万一出问题老师的责任太大了,而且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然而,家长与老师的角色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师或许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但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放弃,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家长要做的,是把道理讲得透彻,守住成长的底线,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剩下的,就交给时间,静待花开。
教育就像奔涌的汾河水,它能渡的,永远是那些渴望上岸、愿意奋力划桨的人。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或许只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请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在教育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没有谁会被真正抛弃。老师的不“挽救”,不是冷漠,而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家长的坚守,不是固执,而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老师是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好的那个人,可惜总有家长不领老师的情,不感恩老师的付出也就罢了,甚至喜欢投诉状告老师。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导致很多老师也寒心了,对差生也慢慢放弃了,不再设法挽救了。佛渡有缘人,无缘不强求!
来源:高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