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音乐前,读读这本书!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6:34 2

摘要:贺绿汀音乐厅为什么在建筑时将原6米高的大礼堂增加至目前的14.2米?钢琴调律时为什么“高音要偏高、低音要偏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华天礽沉淀30余年力作《音乐声学教程》,第一次从乐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和效应的角度全面阐述音乐声学。该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于近

文 | 卢旸

贺绿汀音乐厅为什么在建筑时将原6米高的大礼堂增加至目前的14.2米?钢琴调律时为什么“高音要偏高、低音要偏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华天礽沉淀30余年力作《音乐声学教程》,第一次从乐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和效应的角度全面阐述音乐声学。该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于近日出版。

声音是怎么回事?

华天礽与音乐声学结缘已有45年。

1978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的开创者、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学习小提琴制作。“想要制作出好琴,首先是声音要好。但什么是好声音?”很自然地,华天礽想要了解音乐声学,想要弄明白声音是怎么回事。对此,谭抒真非常赞成并邀请管弦系教授朱起东给小提琴制作班上音乐声学课。“朱起东教授的课,激起了我对音乐声学的极大兴趣。”1987年,华天礽赴德国留学,学习小提琴制作的同时在慕尼黑大学学习,还到慕尼黑音乐学院听音乐声学课。

1990年起,华天礽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音乐声学课。随着课程的深入,华天礽发现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便于1994年再次出国留学,赴奥地利学习音乐声学。199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为研究生和乐器修造艺术专业及音乐工程系的本科生开设音乐声学课。

从音乐家角度解释声学

从事音乐声学教学30余年,华天礽将声学定义为“研究乐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并以此为“音乐声学”确定学科框架,为音乐声学教学内容划定标准。他认为,音乐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乐音,而乐音是音乐最基本的物理组成要素。对于音乐专业从业者而言,若不了解乐音与声音的基本原理,很难说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国际上重要的音乐院校和从事音乐研究的机构,都把音乐声学作为必修课。近年来,音乐声学受到国内许多音乐院校的重视,陆续将其列为必修或选修课。华天礽介绍,在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声学课程,要从音乐家的角度出发,把音乐声学的原理与音乐实践密切结合,解释音乐中的声学现象,使音乐家从音乐声学理论的角度认识和分析音乐实践中的声学问题。

华天礽编写的《音乐声学教程》重新定义了音乐声学,梳理了音乐声学的学科体系,对音乐声学理论某些领域的论述,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本书以音乐家的独特视角,运用音乐专业领域的语言,系统且全面地阐述音乐声学知识。书中内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将复杂的音乐声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为读者揭开音乐声学的奥秘。

声学理论指导音乐实践

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华天礽将音乐声学理论深度融入实际,成功解决各类具体问题,并从中收获了极大的乐趣。

2000年,上海音乐学院决定拆除老“大礼堂”,在原址新建一座音乐厅,即如今的贺绿汀音乐厅。作为贺绿汀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者,华天礽建议放弃建设多功能厅的思路,专注打造一个纯粹的专业音乐厅。他提出不设幕布、不放电影,采用“自然声”,以此追求最佳音响效果。这一建议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

贺绿汀音乐厅设计座位800个。按照专业音乐厅每座容积8至10立方米的标准,结合该厅45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室内净高须达到14.2米。但大礼堂原本室内净高仅6米,这意味着贺绿汀音乐厅的建筑高度要增加一倍以上。华天礽深知音乐厅室内容积对混响时间的重要性,于是请上海音乐学院向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提交报告,申请增加建筑高度。正是严格遵循音乐厅声学的基本原则建设贺绿汀音乐厅,才使其在建成后达到预期效果,赢得了音乐家们的广泛赞誉。

在音乐声学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比如,钢琴调律时为何要“高音偏高、低音偏低”?许多书籍和文章将其归因于人的听觉习惯,认为人们的听觉倾向于接受偏高的高音和偏低的低音。而华天礽运用乐器声学中关于钢琴“谐音偏离”(inharmonicity)的理论,从根本上阐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研究成果对钢琴调律实践以及理解钢琴音色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声学揭示的是声音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华天礽10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开启专业音乐学习生涯。在学习过程中,他曾对许多问题感到困惑,而音乐声学为他提供了答案。“掌握音乐声学知识后,面对各种声音现象,我都能迅速洞悉本质,这让我兴趣盎然。”华天礽希望读者也能有类似收获,“只要对音乐感兴趣的人,读完这本书后,能对音乐和声音产生新的认识,我就感到满足了。”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