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踏入荷兰鹿特丹水广场展厅,脚下的互动地砖随着虚拟水流的波动泛起涟漪;走进深圳前海智慧水务展厅,巨大的三维数据模型正实时跳动,展示着城市供水的 “脉搏”。在水资源日益成为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的今天,水务展厅早已突破传统展陈的边界,成为讲述城市水文明、传播节水理念、
当踏入荷兰鹿特丹水广场展厅,脚下的互动地砖随着虚拟水流的波动泛起涟漪;走进深圳前海智慧水务展厅,巨大的三维数据模型正实时跳动,展示着城市供水的 “脉搏”。在水资源日益成为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的今天,水务展厅早已突破传统展陈的边界,成为讲述城市水文明、传播节水理念、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优秀的水务展厅设计,能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震撼人心的沉浸式体验,接下来,我们将从六大关键维度,深度解析水务展厅设计的奥秘。
一、主题策划:挖掘展厅的核心灵魂
(一)立足企业特色,定制专属主题
每家水务企业都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业务重心,这便是展厅主题的灵感源泉。专注工业污水处理的企业,以 “污水涅槃:从污染到新生” 为主题,可集中展示污水处理全流程技术与再生水回用成果;而主打城市供水保障的企业,“生命之源的守护者” 这一主题,则能凸显守护万家用水安全的使命。杭州水务集团展厅以 “钱塘潮涌:水与城的千年对话” 为主题,将钱塘江的潮文化与现代供水系统相结合,通过宋代水利典籍复刻、当代智慧水厂模型等展陈,生动展现水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历史脉络。
(二)紧跟时代趋势,注入前沿理念
在 “双碳” 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水务展厅需成为政策理念的具象化表达。上海临港新片区水务展厅以 “蓝色循环:零碳水务新范式” 为主题,不仅展示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先进技术,还通过碳足迹可视化系统,实时呈现水务运营中的碳排放及减排数据,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直观的科技展示。同时,结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增设专题展区,展现企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角色。
(三)针对多元受众,构建分层叙事
水务展厅的受众涵盖普通市民、行业从业者、学生、政府决策者等。针对家庭观众,设计 “家庭节水大作战” 互动游戏,通过模拟日常用水场景传授节水技巧;为专业人士打造 “水务技术实验室”,展示膜处理工艺、智能监测设备等前沿技术及参数;为学生群体开发 “水精灵冒险记” 科普动画,将水循环知识融入趣味故事。成都环城生态区水务展厅采用分层叙事策略,吸引不同受众,开馆首年接待量就突破了 50 万人次。
二、空间规划: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一)科学划分七大功能区域
序厅:营造震撼开场
序厅是给观众留下第一印象的关键。北京通州水务展厅的序厅,利用 180° 环幕投影,播放从宇宙视角俯瞰地球水资源的震撼画面,地面铺设的 LED 水波纹地砖与影像同步产生触觉反馈,搭配杜比全景声模拟的水流声,瞬间将观众带入水的世界。中央的 “水滴雕塑” 由 1000 个微型水泵组成,实时模拟水滴动态,象征水的灵动与珍贵。
历史展区:追溯城市水脉
通过老照片、文物复刻、场景复原等方式,展现城市水务发展历程。广州水务博物馆复原清代珠江边的取水码头,结合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挑水工往返取水的场景;设置可交互的历史时间轴,观众滑动屏幕就能查看不同朝代的水利工程,如宋代的六脉渠系统、近代自来水厂的建立等。
技术展区:展示前沿科技
打造 “智慧水务控制中心” 实景模拟区,深圳某水务展厅在此区域配备超大曲面屏,实时展示城市供水网络压力分布、水质监测数据、设备运行状态等。同时设置污水处理工艺透明展示区,通过透明管道和染色水流,直观呈现原水净化过程;利用 VR 技术,让观众 “走进” 微观世界,观察水分子运动和净化原理。
成果展区:呈现治水成效
通过沙盘模型、数据对比墙、荣誉展示区等,展示企业在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成果。苏州河治理成果展区,利用沙盘动态演示河道整治前后的生态变化,配合实时水质监测数据对比;荣誉墙陈列企业获得的国际环保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彰显企业实力。
互动体验区:开启知识乐园
设置丰富的互动装置,如 “水质侦探实验室”,观众可使用专业检测设备,对不同水样进行 pH 值、浊度、重金属含量检测,并通过 AI 系统生成检测报告;“防洪排涝指挥官” 模拟游戏,让观众在虚拟城市中应对暴雨灾害,学习制定排水方案;“节水创意工坊” 鼓励观众设计节水产品,优秀作品可获得 3D 打印模型奖励。
科普教育区:打造趣味课堂
针对学生群体,打造 “水的奇幻之旅” 主题科普区。设置水循环互动模型,通过齿轮传动、水流模拟等机械装置,展示水的蒸发、凝结、降水过程;举办 “小小水务工程师” 研学活动,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水务知识,并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净水装置;定期开展水知识讲座、科普电影放映等活动。
尾厅:展望未来愿景
设置 “未来水世界” 沉浸式体验舱,观众佩戴 VR 设备,可体验 2050 年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的生活场景,感受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变化。同时设置 “水之寄语” 互动墙,观众通过手写屏留下对未来水务发展的期望,留言将实时生成动态艺术装置,寓意公众共同参与水务建设。
(二)优化流线设计,提升参观体验
采用 “鱼骨状” 动线设计,主通道串联七大核心展区,分支通道引导观众深入各专题区域。设置 40 分钟快速体验线、90 分钟深度探索线、180 分钟研学定制线,满足不同观众需求。在展区衔接处设置互动导览屏,观众扫码即可获取语音讲解、展品详细资料;利用 AR 导航技术,通过手机摄像头实时显示最佳参观路线。
三、展陈设计:让专业知识生动呈现
(一)创新叙事策略
故事化叙事:以 “一滴水的环球之旅” 为主线,通过动画、场景复原、互动装置,讲述水从雪山融水到自来水,再到污水处理后回用的全过程。挖掘企业发展故事,如 2021 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水务团队 72 小时不间断抢修供水管道的事迹,通过视频采访、工作日记展示、抢修工具陈列等,展现企业责任担当。
数据可视化:打造 “城市水数据大脑” 展示墙,利用 LED 矩阵屏实时呈现城市日供水量、管网漏损率、污水处理量、再生水利用率等数据。采用动态图表、热力地图、对比柱状图等形式,如用不同颜色色块表示各区域用水量,直观展示用水分布;通过数据动画演示水质改善趋势。
政策场景化:在 “河长制” 展示区,通过沙盘模型模拟河流治理场景,配合视频讲解河长制工作机制、职责分工;设置 “政策实践对比区”,对比政策实施前后河道生态、水质情况,展示企业落实政策的行动和成效,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
(二)创新展示形式
多媒体融合
数字孪生沙盘:杭州水务展厅的数字孪生沙盘 1:1 还原城市水系和供水网络,通过实时数据接入,模拟夏季用水高峰、突发污染事件等工况下的水流变化,帮助观众理解水务系统运行原理。
MR 混合现实:在污水处理工艺展示中,观众佩戴 MR 眼镜,可将虚拟的微生物分解动画叠加在真实处理设备上,直观看到污水处理微观过程;在历史展区,MR 技术可实现古代水利工程虚拟模型与现实空间的叠加,对比古今场景。
全息水幕投影:在尾厅设置大型水幕,通过全息投影展示未来水务发展愿景,如智能无人水厂、空中输水管道等概念设计,配合灯光音效,营造未来感。
实物与模型展示:制作古代水利工程等比例模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通过机械传动展示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原理;展示现代水务设备剖面模型,如水泵、过滤器,内部结构清晰可见,设置互动按钮演示设备工作过程;陈列老式水表、水管配件等历史物件,搭配二维码讲解背后故事。
艺术装置赋能:在展厅入口设置 “水之魂” 艺术装置,由可变色 LED 灯组成水滴造型,灯光颜色根据实时空气质量、水质数据变化;“水之树” 装置采用不锈钢水管焊接,树枝悬挂城市不同区域水样瓶,树叶为电子屏,实时显示该区域用水数据,兼具艺术与科普功能。
四、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化展陈生态
(一)智能中控系统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展厅灯光、音响、多媒体设备、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工作人员通过手机 APP 或中央控制台,可一键切换展区展示模式,如播放影片时自动调暗灯光、关闭部分互动设备;根据客流量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和新风量,节能降耗;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时自动报警并推送维修信息。
(二)物联网应用
智能展柜配备温湿度传感器、防盗传感器,自动调节内部环境,保障展品安全;互动设备集成人体感应、手势识别技术,观众靠近自动启动,通过手势操作。上海某水务展厅的 “智能节水龙头”,观众伸手出水,离开关闭,实时显示用水量并语音提示节水建议。
(三)大数据分析
通过展厅各处的摄像头、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参观路线、互动频率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绘制观众行为热力图,了解兴趣点;分析展品受欢迎程度,优化展陈布局;根据观众反馈调整互动内容和讲解重点,实现展厅持续升级。
五、可持续设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一)环保材料应用
展厅装修采用环保建材,墙面使用硅藻土涂料,净化空气、调节湿度;地面铺设再生橡胶地板,防滑耐磨且环保;展架、展板采用可回收铝合金材质和 FSC 认证木材,减少环境影响。
(二)节能技术应用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展厅供电;安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自然光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选用高效节能 LED 灯具、变频空调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三)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展厅内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卫生间冲洗;展示小型家庭污水处理装置,普及家庭污水简易处理和回用方法,践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理念。
六、经典案例深度剖析
(一)新加坡新生水展览馆
以 “水的重生之旅” 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展览、互动体验、科普教育,展示新生水生产过程和应用前景。设置 “水知识探险之旅” 互动长廊,观众通过破解水质净化谜题、操作虚拟设备等任务学习水知识;“新生水实验室” 让观众亲手参与水净化实验,见证污水变清水的过程,成为全球水务科普教育的典范。
(二)荷兰鹿特丹水广场展厅
以 “与水共生” 为主题,展示鹿特丹应对海平面上升、暴雨内涝等水问题的创新方案。通过沙盘模型、多媒体演示,介绍水广场、浮动房屋、地下蓄水系统等设施;设置 “洪水模拟体验舱”,让观众感受洪水来临时的场景及城市防洪设施作用,为沿海城市应对水挑战提供借鉴。
水务展厅设计是融合水利工程、空间美学、数字科技、环境科学的综合性艺术。它不仅是企业展示实力的窗口,更是传播水文化、提升节水意识、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对水生态认知的加深,未来水务展厅将朝着更智能、更沉浸、更互动的方向发展,持续讲述水与城市、水与人类的故事。
来源:科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