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稻恶苗病重在抓浸种质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6:22 1

摘要:恶苗病是水稻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可防不可治,近年来在一些水稻品种上有回升态势。据调查分析,恶苗病之所以回升,是由于疏于浸种质量,在一些细节上把关不严。因此,要想恶苗病防得好,必须按照药剂浸种规范操作。

恶苗病是水稻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可防不可治,近年来在一些水稻品种上有回升态势。据调查分析,恶苗病之所以回升,是由于疏于浸种质量,在一些细节上把关不严。因此,要想恶苗病防得好,必须按照药剂浸种规范操作。

浸种药液 按照12%氟啶·戊·杀螟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6克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3毫升,加水6公斤浸4公斤左右稻种的比例浸种,此时药液应高出稻种沉积层表面5~10厘米。

操作细节 浸种池宜做成规则立方体,底面积适当做大,便于摊薄种子。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以提高稻种发芽势。浸种时先清洗稻种,确保稻种内无泥土杂质,无瘪粒、病粒。不得用碱性水浸种,以防药剂被碱解降效,可使用中性自来水。浸种时先加水,然后依据水量添加药剂,搅匀后再倒入稻种,严禁先倒稻种再加水、加药液,否则药液浓度不均,浸种效果差。按照用药标准配液,严禁加大或降低药液浓度,因为药液浓度过大会影响稻种发芽率和芽口整齐度,药液浓度过小会影响效果。如使用不规则浸种池浸种,要先在可显示容积的塑料桶或其他容器中配好药液后再转入不规则浸种池中。药剂需进行二次稀释,即先配成母液,再将母液配成浸种药液。药液应现配现用,防止时间长出现药剂沉淀。浸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浸种池中药液是否渗漏,一旦发现药液渗漏要立即查明原因堵漏,并按照漏液量补充同浓度同量的药液。浸种时要加盖覆盖物,以避免阳光直射,光解降效,但覆盖物不能用病稻草,因为病稻草会让稻种再次感染恶苗病菌。要常态化测定药液温度,防止高温煮种;经常搅拌稻种,防止药剂沉淀。浸种时间:水温20℃以下浸72小时,水温20℃以上浸48小时。浸种结束后不要清洗稻种,可直接催芽。严禁高温催芽,用适温催短芽、粗芽;如遇降雨无法播种,可将催好芽的稻种在室内摊晾。 (姜雪萍)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