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汇编》凝心聚力御外敌 同心协力援抗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5:51 1

摘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各界群众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参加救亡协会、战时服务团,支援前线。其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以下简称“抗敌后援会”)。为深入挖掘这段历史,上海市档案馆梳理馆藏相关档案,于2024年10月出版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汇编》立体书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各界群众纷纷成立救亡团体,参加救亡协会、战时服务团,支援前线。其中,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以下简称“抗敌后援会”)。为深入挖掘这段历史,上海市档案馆梳理馆藏相关档案,于2024年10月出版《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汇编》(全二册)。书中收录140余件档案,起讫时间为1937年7月至11月,按照“主题—时间”体例编排,分为四部分:一是后援会及下设部分特种委员会内部文件;二是后援会附设战时知识讲习所文件;三是后援会与各方来往文电;四是后援会编制的各种资料底稿。

1937年7月14日,上海地方协会、市总工会、市教育会、市妇女会等百余个团体召开援助抗敌将士联合会第一次联席会议,筹备组织全市抗敌后援团体。22日,各行业公会、各同乡会及机关学校等500多个团体组织召开大会,宣告成立抗敌后援会。23日,《新闻报》刊发其成立宣言,称:“集中力量,以铁血求生存,作抗敌之后援,一心一德,念兹在兹,各竭其能,各尽其力,非达国土完整、民族复兴之目的。”由于大部分成员是上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上海市政府重要官员。因此,该会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质,对当时上海其他抗日救亡团体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征募金银物品移充救国捐报告》(部分)

为积极支援抗战,具体落实各项后援工作,抗敌后援会先后设立筹募、供应、救济、防护、交通、粮食、技术、宣传等委员会,并附设战时知识讲习所和战地服务团,开展各种后勤支援工作。7月28日,抗敌后援会筹募委员会议决“即日起征募救国捐”。“救国捐”是抗战时期募集捐款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有效地组织广大民众进行捐助,筹募委员会于8月4日公布救国捐筹募方法,强调“救国捐以激发爱国热忱,自动捐输,协助政府充实抗战力量为主旨”,具体包括:由筹募委员会分别向地方殷富及各界热心人士劝认捐款;由学校当局劝导学生踊跃认捐;由游艺界利用播音宣传,劝导听众认捐等。据《征募金银物品移充救国捐报告》记载,至9月10日该会停收救国捐之日,共收到金银物品1.4万余件,数量极为可观。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组织纲要》

为进一步激发民众援助抗战的热情,抗敌后援会组织成立宣传委员会。7月30日,宣传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以“沟通政府与民众”为己任,“以最经济的方法收最实际的效果”为工作原则,下设国际组、戏剧组、游艺组、文艺组、新闻组、歌咏组、广播组、总务组等。

在《宣传工作概论》中详细记载了宣传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工作范围,“谁都知道宣传工作,是整个抗敌工作上的重要部门,如果这一部门,……不坚实,则其他工作,都要受到相当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曾经在遗嘱上说过:‘国民革命之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见的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是中国取得自由平等的主要条件,要完成这两个条件,则对内和对外的宣传,一丝一毫都不容放松”。

对内宣传方面:首先,利用上海各家广播电台,定点播报救国捐等劝募消息、播放抗战歌曲、邀请名人演讲等;其次,组建歌咏队、演讲队到各弄堂、收容所、伤兵医院表演宣传;最后,派出先锋演剧队、漫画宣传队等进行抗战宣传。对外宣传方面:用英、法、俄、日、朝鲜等语言进行国际播音,引起各国同情及援助;用英、法等文编纂宣传手册,内容涉及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中国抗战的意义等。

除筹募救国捐和宣传抗战外,抗敌后援会的日常工作还包括供应军需物品、救济难民、救护伤兵等。在淞沪会战前夕,发起组织战时服务团,招募市民志愿参加,下设防护、宣传、工程、交通、运输、救护、看护、消防、征募、掩埋等10个分队,开办救护训练班,培养战地救护人员。会战期间,大批市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沦为难民。为此,抗敌后援会设总务、收容、给养、遣送、训导、医药、掩埋等10个组,开展救援工作。如利用因战争而停业的戏院、影院等娱乐场所,建立难民收容所;派车将身处危险区域的难民送回原籍等。

由于淞沪会战的失利,11月12日上海沦陷。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西撤,抗敌后援会逐步停止活动。虽然该会从建立到结束只有4个月,但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4月11日 总第4274期 第四版

来源: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