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五月启新篇 美育赋能向未来 | 2025北京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15:34 2

摘要:5月19日下午,2025北京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在西城区文化馆盛大启动。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文化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承办,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馆协办,活动以“让文

五月的北京,草木葱茏,繁花似锦,一场以“美”为底色的文化盛宴在京华大地拉开帷幕。

5月19日下午,2025北京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主题活动在西城区文化馆盛大启动。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市文化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承办,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馆协办,活动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北京市文化馆联合16区文化馆,统筹整合行业内部资源,联动外部社会资源,精心策划了166项186场活动,涵盖培训、展览、演出、体验等多种形式,搭建起全民共享的文化美育平台。

北京市及各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全民艺术普及专家顾问”们以及签约单位代表齐聚启动仪式现场,共同见证“没有围墙的美育课堂”正式开课。

一、“终身美育”理念引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图景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在致辞中指出,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五月举办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既是为了赓续红色基因,践行“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更是要让文化馆真正成为新时代文艺扎根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作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北京市文化馆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以“首都定位、首要责任、首善标准”为标杆,构建起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五大板块,年均开展贯穿全年、覆盖全市的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约1.6万场,持续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常态化开展优秀作品选拔,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在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中,北京市30部作品入围复赛,10部作品入围决赛,最终摘得三项群星奖,在全国名列榜首。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拥有21个分中心,5.12万余名文化旅游志愿者,多次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二、多元板块精彩亮相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启动仪式结束后,北京市群星奖选拔优秀节目展演迅速点燃了现场热情。这些来自群众、扎根生活的优秀作品,既是北京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印证了文化馆作为“群众文艺孵化器”的重要作用。

除了精彩的舞台演出,一层大厅的“美育矩阵”同样吸睛:“大运河-中轴线”非遗文创市集多个展位前围满体验者,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培训阵容展牌”介绍了本周24门艺术课程详情,覆盖全年龄段需求,不少市民当场扫码预约;“文化馆奇妙夜”专区则剧透了5月24日的夜间活动——非遗文化市集、AI光影互动展览、中国煤矿文工团专场演出将构建“夜美育”场景,让文化馆从“白+黑”到“5+2”全天候开放,成为城市夜生活的文化地标。

三、签约合作凝聚合力 共绘全民艺术普及蓝图

启动仪式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为焦点:北京市文化馆分别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培训学校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戏曲人才培养、舞台艺术实践等领域深度联动,推动专业艺术资源向公共文化领域下沉;与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的签约则标志着“5G+文化馆”建设升级,双方将在数字资源共享、线上直播技术、智慧场馆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助力优质文化内容通过“云端”触达千万家庭;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北京第八中学达成战略合作,将围绕文旅融合创新、青少年美育普及展开跨界探索,打通艺术教育与大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此次引入学校、院团、企业等多元主体,旨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北京市文化馆将构建起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普及体系,实现专业艺术资源、数字技术资源、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与共享,让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为提升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建设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城市贡献力量。

四、全市联动百花齐放 开启文化惠民新征程

5月19日至25日,市级文化馆统筹引领,16区文化馆协同发力,十六个分会场各展所长,各美其美。

东城区举办舞蹈季专场展演及大师课,并联动全国朗诵团体打造九场公益朗诵展演;西城区开设“晚间+周末”全时段公益课程,并推出AI光影互动展和沉浸式无障碍电影体验;朝阳区持续“社区一家亲”全民美育课堂,并结合公益影厅联动商业影院,打造“艺术联盟”;海淀区开展传统养生、京剧研习等特色讲座,并举办多场专场音乐会;丰台区持续擦亮“艺路向未来”品牌,举办儿童节音乐会及红色主题舞剧专场演出;石景山区推出仿点翠发卡等非遗体验,搭配拉丁舞等潮流课程吸引年轻群体;通州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举办合唱指挥讲座及“运河讲堂”;门头沟区开展群众文艺风采大赛与合唱歌咏预选赛;房山区针对上班族开设“艺术学堂”延时服务公益培训;顺义区组织书法公益系列讲座,推动下基层广场舞培训;昌平区举办少儿京剧专场交流活动并持续开展公益戏迷培训;大兴区非遗面塑直播与书画影作品展联动;怀柔区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平谷区依托“桃花大舞台”举办群众文艺演出;密云区下沉基层,组织原创文艺节目下乡慰问;延庆区走进机关、院校开展非遗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养老院送演出。

从清晨的广场舞培训到深夜的星空音乐会,从胡同里的非遗课堂到云端的艺术直播,北京的文化馆正以“终身美育学校”的崭新姿态,诠释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无限可能。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北京文化馆系统正以服务宣传周为起点,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美育搭建沟通桥梁,让文化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正如活动主题所昭示的:文化馆,这所没有围墙的终身美育学校,正张开双臂,为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你,敞开大门。

来源: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