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美一年多,这颗心搅动全球人工心脏赛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5:44 2

摘要:雅培凭借全磁悬浮人工心脏HeartMate 3,在美敦力HVAD退市后独占海外市场长达三年,目前全球累计植入量已超过40000例,未逢敌手。

在全球人工心脏领域,一场颠覆性的对决正在上演。

雅培凭借全磁悬浮人工心脏HeartMate 3,在美敦力HVAD退市后独占海外市场长达三年,目前全球累计植入量已超过40000例,未逢敌手。

但这份平静可能即将被打破—— 来自中国苏州的同心医疗,带着自主研发的BrioVAD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以颠覆性创新直指雅培腹地。

5月9日,心脏学科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官网发布消息,该中心完成了同心医疗BiroVAD人工心脏在该中心的首例临床入组,并“期待能够成为入组患者数量最高的中心之一,因为希望给患者带来最好的技术”。

去年5月,美国FDA批准了这场“创新对决”。同心医疗BrioVAD与雅培HeartMate 3之间正式开启了名为INNOVATE Trial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开展“头对头”的正面交锋。

目前,已官宣参与试验或正在加入的,几乎涵盖全美所有领先的人工心脏中心和专家,整个试验中心最终有望拓展至60家。

从苏州走出去的这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正式挺进人工心脏的"顶级战场"

01、全磁悬浮:稳坐人工心脏技术“头把交椅”

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癌症”,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唯二的办法是心脏移植与人工心脏(VAD)植入

据统计,全球心力衰竭患者超6000万,终末期患者数量约320万。心衰一经确诊,5年死亡率50%,与恶性肿瘤生存率相当。而近年来,受限于供体短缺,全球心脏移植数每年仅徘徊在8000例左右。

在中国,《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显示,中国35岁及以上心衰患者达1370万,每年新发297万,终末期心衰患者约100万,心脏移植仅近千例,意味着每千人中仅有一人能等到心脏移植

这种供需严重失衡的全球性医疗困境,让人工心脏(VAD)这一技术承载着终末期心衰患者最后的生存希望。

全球人工心脏市场,自80年代后期开始首次用于临床,技术路径从最初的搏动式、机械轴承,到液力悬浮、磁液混合悬浮,再到如今最先进的全磁悬浮;市场方面,也涌现出雅培、美敦力等一众明星企业。但随着众多产品退市,全球VAD市场已基本上由雅培HeartMate 3垄断。自2017年上市以来,HeartMate 3累计植入超过40000例,年收入约10亿美元,成为人工心脏领域的绝对垄断者。

其他技术路径不敌全磁悬浮技术,或退出市场,或终止临床

雅培的脱颖而出,是技术进步和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相较于液力悬浮、磁液体混合悬浮等非全磁悬浮技术路径,全磁悬浮技术在改善患者生存结局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这是因为,这一技术与人工心脏最关键的性能指标——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由于直接与血液接触,人工心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保证血液成分在血泵内部流经的时候不被破坏,也就是“血液相容性”。

如磁液悬浮技术,它是磁力悬浮和液力悬浮的结合,液力悬浮部分需要依赖血液流动压力来支撑叶轮浮起,但这一过程中叶轮对血液的压迫会导致血细胞破坏,从而增加血栓风险。而全磁悬浮技术使核心部件转子在空气中完全悬浮起来,避免摩擦和挤压血液带来的血细胞损伤,由此大大降低了与血液相关的并发症——泵内血栓、中风和出血事件等,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全磁悬浮与其他技术5年临床效果对比

所以,评价人工心脏的核心标准,绝非简单的大小、重量等物理参数,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因降低并发症所带来的生存率提升,才最具临床价值。正因如此,2019年起,全磁悬浮技术逐渐成为国外人工心脏市场的主流技术。

相较于技术与市场日臻成熟的国外来说,2019年以前,中国人工心脏领域未获批一款产品。巨大的缺口之下,同心医疗的创立自带着使命感。

2008年,回国创业的陈琛博士在苏州创立同心医疗。自公司创立伊始,他便将目标锁定在全磁悬浮这一当时最为先进的技术路径上。这并非偶然,因为陈琛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主导了世界第二大人工心脏企业World Heart旗下人工心脏产品Levacor的研发。丰富的研发履历,让他对于人工心脏的技术有了更深入思考。

2017年,同心医疗在阜外医院完成中国首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目前,该患者已正常生存近8年。

同心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02、破局:“血液相容性”再突破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问世,但它是否有进一步提升乃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不能做跟随者,要做就要做得比别人的产品好。”陈琛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技术和设计创新,最终让这颗“心”在关键性能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资料显示,同心医疗在攻克“血液相容性”方面有两大技术优势

其一,采用自主创新的“分立式磁悬浮结构”,血泵转子更大,相比同技术产品可用一半的转速产生相同的流量,因此转动时稳定性高,对血液的破坏更小。

其二,优化了流体力学设计,以更科学的血流动力学让血液更“畅快”、更平滑地流动,这同样能够减少血液中血细胞、血小板等物质流动时的破坏。

由此,显著提升了血液相容性,极大降低了泵内血栓、中风、消化道出血等人工心脏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CH-VAD/BrioVAD:分立式磁悬浮结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同心拥有全球导线数量最少(4根)、直径最细(3.3mm)的经皮电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长期感染风险,方便日常护理。

“我们的新一代全磁悬浮技术,使悬浮的血泵维持亚毫米级间隙下高速稳定旋转不碰壁,叶轮与周围零机械接触,将血液损伤程度降到最低,减少血液并发症。启动电机,转子悬浮起来后,必须在各个方向上都非常稳定,我们称之为6个自由度的稳定。”陈琛说,“不仅磁悬浮性能高度稳定,同时拥有全球最细的导线,更加有助于防止感染的发生。”

CH-VAD/BrioVAD:全球经皮电缆导线数量最少、直径最细

2021年11月,同心医疗的慈孚VAD(型号:CH-VAD)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至今已在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等70多家医院展开植入手术,挽救数百名患者生命。

同为全磁悬浮技术,同心医疗的产品相比雅培,转子更大、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2024年以来,由北京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牵头的关于CH-VAD的长期临床研究结果的论文经同行评议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从现有数据来看,无论是生存率还是血液相容性、感染率等关键不良事件,同心表现更优:

凭借扎实的临床数据,同心医疗在国际机械循环辅助学会年会(ISMCS)、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年会、欧洲心胸外科年会(EACTS)等多个国际顶级学术舞台自信登场,为晚期心衰和机械循环领域学术交流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技术创新“硬实力”得以彰显。

03、闯美:成为“全球游戏参与者”

2024年,同心医疗正式走出国门:BrioVAD在美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此举同样创下多个“第一”

中国首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原创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

首个获得美国医保覆盖的国产植入式医疗器械,每例临床可报销22万美元

人工心脏领域首个头对头对比两款全磁悬浮装置的大型研究

对于同心来说,这一进展的意义远超商业层面甚至同心本身的成功——这不仅代表着国际领域对中国原研高端医疗器械临床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制造标准的国际性认证

一年来,美国顶尖人工心脏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基督医院、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杜克大学医院等十余家中心已加入同心医疗INNOVATE临床安全性阶段验证。这一数字正不断扩大,最终将拓展至全美60家知名中心,计划招募约800名患者。随着临床规模的扩大,美国临床有望给同心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

密西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杜克大学等知名医学机构相继宣布完成首例BrioVAD植入

目前,雅培依然是美国唯一一家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企业。但当市场被单一产品垄断时,唯有竞争方能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患者临床上的进一步获益。此外,多个可用的器械可以避免整个行业一旦出现风险,无替代产品可用的局面。

而凭借更小、更轻、技术更优、临床数据更好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同心医疗正成为雅培全球唯一实质竞争者

业界对同心医疗这一“挑战者”充满期待

美国埃默里大学心外科教授Mani Daneshmand 博士:“BrioVAD是过去五到十年来VAD技术发展的首次重大突破。”

INTERMACS(国际最权威的人工心脏数据库)研究主席Francis Pagani博士:“INNOVATE研究获得FDA批准是标志性的一步,意味着临床医生和晚期心衰患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治疗选择。”

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心脏内科助理教授Abbas Bitar博士:“当前美国市场上只有一种装置可用,对患者来说很不理想。如果出现故障或供应链问题,患者将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为患者提供其他选择至关重要。”

2024年11月,同心医疗人工心脏在美国完成了首次人体植入,美国福克斯新闻做了报道,并称此次植入是“makes history”。陈琛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耐久性人工心脏的全球市场基本上由一家美国企业垄断。我期待已久的两件事,一是竞争对手早期进中国市场,双方在主场同台竞技,二是我们早日进美国市场,双方在客场同台竞技。现在这两件事情都拉开帷幕了!”

人工心脏是一条“长坡厚雪”的硬科技赛道,投入周期长、监管门槛高、技术难度大。但同样也是“进入即稀缺、成功即壁垒”的全球高端医疗制高点。

对于技术壁垒深厚、临床数据领先,且具备明确商业放量路径的同心医疗而言,正迎来向全球创新舞台中心稳步迈进的良机。未来,这场始于中国的技术突围,将重新定义全球人工心脏赛道。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