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1955年济南军区成立之后,杨得志就成了军区首任司令员。他在济南一待就是18年,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错,位置也无人可以撼动。
自从1955年济南军区成立之后,杨得志就成了军区首任司令员。他在济南一待就是18年,工作上从来没有出过错,位置也无人可以撼动。
一直到十八年之后,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杨得志才离开济南。他在济南的这些年里,虽然自己的职位没有变动,但身边的人变动频繁。
不说别的,就说他的搭档,也就是军区的政委,在这18年里前前后后就换了四个。
这四个政委分别都是谁,他们都作出过什么贡献?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他们有被授予军衔吗?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济南军区的第一位政委,就是这个被毛主席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舒同了。
舒同出生于1905年,江西人,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他最喜欢临摹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字,也很喜欢颜真卿的风骨。
他家小有资产,所以他能安稳读书。
但在那个年代,即便家里有钱送孩子读书,课堂也不是安宁的地方。战乱一来,炮弹可不管你是民居还是教室,向来都是无差别轰炸的。
因为出生在战乱年代,所以舒同很早就开始接触进步思想了。当时进步思想在学校传播得最快,学校查得也最严格。
要是被学校发现和进步团体有关,轻则处分,重则开除。所以当时学习进步思想,组织进步活动危险是很大的,但舒同不惧危险。
他早早就开始参加学生运动了,在五四浪潮中,他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主动投身革命。
他在红四军当过秘书,在《红星日报》发表过文章。长征路上,他还每天都要研究书法,一刻都不愿意停笔。
他是毛主席的左膀右臂,曾在抗战时担任总政秘书长,多次发表抗战、统战文章。他的这些文章,还被毛主席专门读过,得到过毛主席的夸赞。
他从1944年就来到山东工作了,十年后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济南军区成立,在考虑政委人选的时候,毛主席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他和杨得志搭档五年,为济南军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济南军区第二任政委是曾希圣,他和舒同不一样,他是正儿八经的军校出身。
曾希圣毕业于黄埔四期,不过他的名声并不如自己的同学们响亮。这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暗线中。
他是我军的情报专家,秘密战线的英雄人物。
曾希圣是湖南人,他家是书香世家,家中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这样的家庭也有弊端,那就是比较封建,不容易接受新思想。
曾希圣是离开家之后,才开始接触进步学生和进步思想的。1920年,他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开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后来他决定弃文从武,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后来又去了国民党的政治讲习班。北伐开始的时候,他主要担任团指导员。
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我党的党员。一直到汪精卫发动政变,他才选择了加入我党,在汉口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之后他打入国民党内部,为我军得到了很多重要情报。在反围攻时期,他更是利用手下的情报网,得知了敌人精准的战略部署,为我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主要在重庆负责情报工作,和国民党斗智斗勇。
皖南事变之后,他来到新四军,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虽然打仗能力不如很多著名的将领,但他主政地方的能力很不错。所以舒同离开之后,毛主席就让他接替了舒同的位置。
不过曾希圣在济南军区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两年之后他就离开了。
杨得志的第三任搭档是谭启龙,他是江西永新人。谭启龙和毛主席认识的时候,毛主席当时已经和贺子珍结婚,是永新女婿。
永新小伙儿和永新女婿遇见之后,两人简直是一见如故。毛主席十分幽默地对他说,他们是半个老乡。
谭启龙的幼年很悲苦,父母双亡,自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后来参加了革命,才对未来的日子有了希望。
他和毛主席就见了一面,但毛主席对他的印象却很深。第二次遇见之后,毛主席亲切称呼他为“放牛娃”,这让他非常高兴。
在毛主席的影响下,他对革命抱有很大的热情。他是毛主席的拥护者和支持者,认为中国革命在毛主席的影响下终会胜利。
谭启龙曾经做到过大兵团政委一职,要是他参加55年授衔,少说也是中将军衔。但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转到了地方工作。
这样一来,他就没有了授衔的资格了。不过他对此并无怨言,反而觉得授不授衔都无所谓,只要革命能成功就好。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工作繁忙,但毛主席对他还是很牵挂的。毛主席在杭州的时候,更是有时间就指导他工作,鼓励他多下基层。
他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诲,经常下基层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曾希圣离开济南军区之后,济南军区急需新的政委,毛主席直接点将谭启龙。
他离任之后,济南军区政委一职由王效禹接任。只不过王效禹和杨得志合作得很不愉快,甚至还想打压对方。
司令和政委之间不和,很明显对军区的发展没有好处。所以在1969年的时候,王效禹就被免职了。
之后中央为了防止出现政委、司令员不和的情况,所以干脆没有再给杨得志安排政委,而是让他自己兼任政委。
这样一来,杨得志就成了山东军政的一把手。
毛主席是非常信任杨得志的,杨得志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领。在长征时期,他担任过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一路披荆斩棘历经艰险,为军委纵队开辟出一条生路。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在此次战役中表现亮眼,让日军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
日军曾经多次针对他,甚至还专门想办法围攻他,但都被他成功逃脱了。在日军的针对下,他带领的队伍反而越来越强大。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他更是华北军区的一张王牌。他所带领的19兵团声名赫赫,参加过张家口战役和石家庄战役,深受军委和毛主席的信任。
后来彭老总来到西柏坡借兵,毛主席就让他带走了18和19两个兵团。彭老总要对付的可是马家军,毛主席放心地将杨得志派去,可见对他能力的肯定。
所以后来济南军区没了政委,中央也不想继续往济南军区另外派人,将山东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杨得志。
事实证明,杨得志没有让人失望。
他主政山东的那段时间,整肃山东风气,使山东的情况变得让人耳目一新。
他在山东一直干到了1973年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担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换了个地方为国家效力。
来源:趣叭叭史说